濟南城的老街巷,這才是真正的老濟南味道!


濟南城的老街巷,這才是真正的老濟南味道!

人人都說濟南是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沒錯,的確如此。漫步於濟南街頭,彷彿連空氣中都瀰漫著太多令人不捨的味道。

就單說濟南的老街老巷吧,那是最具煙火氣的地方,是最能展現老濟南底蘊的地方,也是最能感受到濟南心跳的地方。

倘若你有機會來濟南,那麼我一定會推薦你去這些老街走走,它們獨有的歷史積澱下的韻味會將你的腳步拖住,會將你的心留下,讓你深深沉醉在這樣的美好當中。

濟南城的老街巷,這才是真正的老濟南味道!

鞭指巷是一條不足200米長的南北小街巷。北起雙忠祠街,南到泉城路,東臨省府前街,西鄰高都司巷。自明朝設府以後,濟南老城西部也就是現在的省府前街一帶便是那時省、府、縣各級衙門的所在地。故車馬來往、人川不息。另一種說法是說在清康熙、乾隆年間,附近逐漸有了若干家經營鞭子、韁繩、鞍子等皮革製品的手工作坊,也有了票號錢莊、大戶宅府,形成了頗具人氣的街巷。久而久之這條街巷邊被稱之為“鞭子巷”。後來,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執鞭一問“此為何巷?”當時的宰相劉墉妙答曰“鞭指巷”。自此鞭指巷因此得名,脫俗附雅。

泰運昌辰

濟南城的老街巷,這才是真正的老濟南味道!

“泰運昌辰”舊址在鞭指巷南頭的東側。石質拱券形的臨街門樓坐東朝西,上有磚砌女兒牆,正中鑲嵌著一塊刻有“泰運昌辰”四個大字的石匾,為近代書畫家胡柏年於1922年3月所書,門樓頂覆小灰瓦、花脊。內院為四合院,迎門是一座影壁牆,原有二進門,現已被拆除。

狀元府

濟南城的老街巷,這才是真正的老濟南味道!

“狀元府”雖歷經滄桑,但樓庭院落舊日風貌猶存。“狀元府”原來有南北並排的3座大四合院,每個四合院內各有8個小四合院,1948年濟南解放時,9號大院的門額上還懸掛著御賜塗金的“狀元及第”匾額。“狀元府”是濟南老城遺存最好的一處獨具特色的古建築,恢弘高深,氣度非凡,集磚、石、木雕於一體,令人讚歎。如今的“狀元府”原來屋頂的小瓦片已換成了大瓦片,院裡住滿人家,看上去依舊氣派!

濟南城的老街巷,這才是真正的老濟南味道!

芙蓉街是一條泉城濟南特色的老街以及小吃街。位於山東省濟南市中心,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因街上有一名泉——芙蓉泉而得名。芙蓉街北起西花牆子街南口,南與泉城路相連。東鄰馬市街,通起鳳橋街、翔鳳巷和芙蓉巷,西鄰玉環泉街,通省府東街。瀝青路面,全長432米,寬4.6米。

關帝廟

濟南城的老街巷,這才是真正的老濟南味道!

關帝廟位於芙蓉街北首路東,38號,正對省府東街(亦名小布政司街或布政司小街)。廟雖不大,位處衝要,香火曾極一時之盛。該廟始建於清代中期,現建築由民宅式廟門一間、正殿三間及新建的南北廂房組成,廟門為硬山頂,正殿為捲棚頂,2009年3月至12月修繕後對外開放。

府學文廟

濟南城的老街巷,這才是真正的老濟南味道!

濟南府學文廟坐落於歷下區明湖路248號,北臨大明湖,臨近芙蓉街等老城街巷。濟南府學文廟創建於宋熙寧(公元1068-1077年)年間,元末傾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對文廟進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廟的規模和建築佈局。濟南府學文廟南接芙蓉街,北依大明湖,建築群佈局嚴整、規模宏大,是濟南重要歷史文化遺存。

濟南城的老街巷,這才是真正的老濟南味道!

將軍廟街位於泉城路北,長約二百米,是一條原生態濟南老街,匯聚了很多老四合院、老水井、老街坊等。在這條短短的老巷子裡曾經並列著四座廟堂,自東至西依次是城隍廟、將軍廟、慈雲觀和天主堂,老街因廟得名。上世紀曾易名“彩雲街”,一九八零年又恢復了“將軍廟街”的名稱。

將軍廟

濟南城的老街巷,這才是真正的老濟南味道!

將軍廟舊址所在,現已經成為民居大雜院 。

天主教堂

濟南城的老街巷,這才是真正的老濟南味道!

將軍廟街天主教堂,位於中國濟南市老城區將軍廟街西首路北,門牌號為將軍廟街25號。作為濟南最早的天主教堂,教堂的建設可追溯到16世紀,幾經變遷才形成現在的規模。該建築群為濟南最早的近代建築藝術代表作,教堂融合中外,兼採南北,地域特徵明顯,體現了老濟南在殖民時期,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建築特點。

慈雲觀

濟南城的老街巷,這才是真正的老濟南味道!

道教的慈雲觀在將軍廟街中段,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拱門過道兩旁曾有泥塑人馬一對。現在它的儀門和正殿的山牆及小瓦屋頂還在,整座院子也已住滿了居民。

濟南城的老街巷,這才是真正的老濟南味道!

曲水亭街是泉城濟南一條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特色老街。曲水亭街位於歷下區大明湖街道辦事處轄區內,北起大明湖路,南經西更道街北口轉東止東更街北口,東臨百花洲,通後宰門街、小興隆街,西通泮壁街、轆轤把子街和湧泉衚衕,北臨院后街,南臨珍珠泉賓館。長530米,寬2.8米,瀝青路面。房前屋後,小溪彎彎,流水潺潺,垂揚依依,亭門懸掛著鄭板橋撰寫的對聯:“三椽茅屋,兩道小橋,幾株垂柳,一灣流水”。街以亭而得名,亭以水而命名,水以曲而著稱。如此神韻,讓人感嘆。

路大荒故居

濟南城的老街巷,這才是真正的老濟南味道!

路大荒:(1895——1972),原名鴻藻,字笠生。淄川人。著名蒲學專家。1895年出生於淄川縣菜園村,曾收集蒲松齡遺稿並編寫整理了《聊齋全集》和《蒲柳泉先生年譜》。一生學風嚴謹,為人正直。 位於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南門曲水亭街8號的路大荒故居,在這個地方,省立圖書館館長,第一個編寫《聊齋全集》的蒲學專家路大荒經常夜以繼日地工作,幾乎耗盡畢生精力來整理《聊齋全集》和《蒲柳泉先生年譜》,瓦和花稜子換掉了,庭院裡的小廂房也是後來蓋的。庭院門口的大門倒是還保留著原來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