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你不愛我,但是請別毀了我

我今年二十四歲了,畢業工作了兩年,在離家幾百公里外的城市一個人生活。

以前讀書的時候還會一年回兩次家,工作後就一年才回一次了。

我的朋友們常常問我,高鐵都開通了,你怎麼不經常回家看看呢?

我總會笑笑不說話,回家這個詞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變得沉重,甚至我覺得回家是一種煎熬。

這與路途遙遠無關,與工作繁忙無關,與時間金錢無關。

我就是單純的不想回家,因為家裡已經沒有我的位置了。

爸媽,你不愛我,但是請別毀了我


01

這天晚上,從來不會主動聯繫我的媽媽突然打來了電話。

電話裡,沒有開場白的寒暄,她言簡意賅地跟我說:我和你爸打算再要個小弟弟。

完全沒有商量的語氣,只是跟我宣佈了一個消息,我也突然明白我沒有選擇的權利。

為什麼會告訴我,不是徵求我的意見,而是間接告訴我,如果家裡生了個小弟弟,我應該承擔起撫養弟弟的重任。

且不說我的爸媽今年快五十了,生孩子已經是個很大的風險,我還有一個妹妹,快二十歲。

儘管在那個計劃生育抓得很嚴格的年代,但我爸媽想要男孩的心願一直沒有放下。

後來不得不趨於現實,但現在依舊是耿耿於懷。

爸媽孤注一擲想要男孩的瘋狂,讓我覺得自己,從來就沒有被愛過。

曾經我爸跟我說過:如果你是個男孩,那可能就不會有你的妹妹了。

但在妹妹出生以後,儘管不是弟弟,但她還是得到了爸媽無限的寵愛,包括我從未得到的那一份也完完整整地給了她。

所以我後來才領悟我爸曾經說過的那句話的真正含義:雖然我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但因為不是男孩,讓他們的希望落了空,所以我不配得到他們的愛。

而妹妹就不同了,因為爸媽是秉承著想要男孩的心態才選擇生下了她,所以覺得對她有虧欠,所以要好好補償她。

但是他們對妹妹的愛再多,依舊掩蓋不了骨子裡的,對男性血脈的渴望。

爸媽,你不愛我,但是請別毀了我


02

有時候我回憶起這過去的這二十多年,關於我的成長和家庭,都是我永遠不想提起的傷痛。

上一年級以前,我是跟著我的奶奶灰頭灰臉地長大的,爸媽一年大概就回來看我兩次。

所以鄰居們都說我是“奶奶的女兒”,對於這個說法,我沒有否認,欣然接受。

後來爸媽在城裡買了房子,不想聽別人的閒言碎語,於是把我也接過去上學了。

從此以後我的天空都是灰色的,你知道那種孤立無援的感覺嗎?

我在這個家就是多餘的存在,我遺失了我的快樂,爸媽彷彿只有我妹妹一個女兒。

在外面,你不能喊隨便喊爸爸媽媽,只能叫叔叔阿姨。

在家裡,你也得中規中矩的,一旦犯點小錯誤,就會被無限放大,然後就是無盡的打罵。

在這種令人窒息的環境下,我漸漸變成一個膽小,內向,容易被妥協的孩子。

直到後來的某一天終於忍無可忍了,我的小宇宙突然就爆發了,他們才不敢為所欲為。

至今我都覺得,我跟我的父母只是有著血緣關係的陌生人

所以,每次我看到“天下沒有哪個父母是不疼孩子的”這種話時都覺得莫名諷刺。

我最好的童年時光,被這樣生生被他們毀了,再也回不來了。

爸媽,你不愛我,但是請別毀了我

其實我一直想要一個弟弟的。

如果說我的出生是一個錯誤,是否有了弟弟,這一切就可以改變。

曾經不止一個人跟我說過,你要是個男孩多好啊!

於是我就揹負著這種無形的壓力,度日如年。

甚至我都害怕,在這種重男輕女思想的灌輸下,我自己就真的變成了一個討厭女孩的人。

所以,我想要離開,我想要自由,我想要淨化。

在上大學的第一個星期,睡在我隔壁的女生因為想家,一直都鬱鬱寡歡,而我開心地像個剛飛出籠的小鳥,舍友說真羨慕我這種沒心沒肺,優柔寡斷的女生。

可她們不知道的是,我更羨慕她們,可以大大方方地想家想爸媽,而我連想都是不情願的。

現在的我出了社會,逃離了原生家庭,我慢慢地找回自我價值。

我總想著,如果有一天我當了母親,我擁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我要把我童年缺失的愛都放在她身上,只願她這生都無憂無慮。

03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個女孩兒的處境跟我一樣,在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裡掙扎著。

曾經風靡全網的電視劇《請回答1988》裡,德善是家裡的二女兒,姐姐寶拉是學霸,全家的希望,家中最好的東西都是她的;弟弟餘暉雖然沒出息,但因為是男孩還是老么,一直被父母偏愛。

在這樣的夾縫裡,二女兒德善只是個不被待見的孩子。

“不被待見”到什麼程度呢?

飯桌上,煎蛋和雞腿永遠都是先給姐姐和弟弟,她只能吃醃豆子。

家裡煤氣洩漏,爸爸媽媽拼命背出了姐姐和弟弟,完全忘記了睡在屋裡的德善……

甚至過生日,這個最有儀式感的日子——德善只能等姐姐生日那天一起慶祝,在姐姐吹完生日蠟燭後重新點上,就算是給自己過生日了。

她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蛋糕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生日一次又一次重新上演,德善是真的傷心了。

爸媽,你不愛我,但是請別毀了我

前不久被頻頻被罵上熱搜的電視劇《都挺好》,因為被瞧不起女兒的母親處處打壓,姚晨飾演的蘇明玉成了繼樊勝美之後新任“中國最慘女兒”擔當。

爸媽,你不愛我,但是請別毀了我

母親偏愛兒子,小女兒蘇明玉從小和家裡關係僵。

大哥考上斯坦福,媽媽就賣掉她的房間湊學費;二哥遊手好閒不停要錢,女兒想上個補習班拿1000塊都不給;甚至還要讓本可以考上清華的女兒去讀免費的師範,只為省下錢為哥哥買婚房。

爸媽,你不愛我,但是請別毀了我

“我們只負責到18歲,你是個女孩要嫁人的,父母不圖你養老。”

這句話出自蘇母之口,也是無數重男輕女家庭為自己開脫的理由:女孩不必佔用家中過多的資源,因為早晚會是潑出去的水,變成別人的兒媳婦。

我生你養你,本就是最大的恩賜了,你該知足,你不配得到更多的愛。

爸媽,你不愛我,但是請別毀了我

那個一直夾縫中生存的孩子,需要的甚至不是“我很重要”,只是“我也很重要”。

有些女孩兒,終其一生都在尋求父母的認可,可是,她們卻始終沒有得到。

爸媽,你不愛我,但是請別毀了我

那些在偏心下長大、從小被忽略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因為父母的偏心、忽略造成幼年情感缺失的孩子,似乎一輩子都在跟自己較勁,用看不見的方式在療傷。

作家東野圭吾在《時生》一書中寫到了自己對原生家庭的一點見解,他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也只能是儘量打好它。"

伊能靜曾含淚演講:"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贏回來。"

法國作家弗朗絲在《衣櫥裡的女孩》一書中講過自己童年經歷:

弗朗絲的童年,承受著世界最大的惡意,每晚被狠毒的繼母鎖在衣櫥裡,抹布為被。她被繁重家務所累,6歲被祖父奪走貞操,被繼母毒打到耳膜穿孔,16歲被趕出家門,無家可歸。她雖然忘不掉毆打和屈辱,但心中充斥的,從來不是恨意和自暴自棄。

時隔多年,她依然記得在蝸居的暗無天日的衣櫥裡,她用粗布拖把做成洋娃娃,口中唸叨:“等我長大了,一定盡我所能,給我的孩子一切我不曾得到的善待。”她後來生了三個女兒,還收養了十幾個孩子,包括殘疾兒,擁有了滿滿的愛和溫暖新生。

泰戈爾曾經說過: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可能是一輩子都無法痊癒的。但善良的姑娘們往往會放下心中的仇恨,努力跟自己的過去和解,過去已經是過去了,我們又能和她較什麼勁呢?

但是我多想希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公平的對待。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選擇原諒,這是一塊心病,治不好了。

爸媽,你不愛我,但是請別毀了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