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長的桐城人,推薦去這些景點!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桐城人,看到近些年來的桐城發展,著實很自豪。

最近更多看到很多媒體傳揚桐城文化,桐城美食,地方特色景點,有說的真切,更有誇張成分!特別是旅遊景點這些,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土生土長的桐城人會去哪些,將真真切切有價值的地方特色介紹給大家!

首當其衝的就是桐城六尺巷了

如果當方面的從娛樂角度,觀賞性角度來看的話,其實沒有什麼值得你注意的地方,無非就是兩堵牆相隔六尺,短短几十米長,遊客可能一分鐘就能走完全程。更多的知名度和流傳是因為背後的故事:

六尺巷傳說是安徽桐城的地方民間傳說故事。這是一則發生在清代康熙年間,桐城境內的一樁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大學士張英的府第與吳姓相鄰。吳姓蓋房欲佔張家隙地,雙方發生糾紛,告到縣衙。因兩家都是高官望族,縣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難以定奪,連稱憑相爺作主。相府家人遂馳書京都,張英閱罷,立即批詩寄回,詩曰:“一張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詩,旋即拆讓三尺,吳姓深為感動,也連讓出三尺。於是,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 

土生土長的桐城人,推薦去這些景點!

六尺巷入口

2006年11月21日,時任國務委員唐家璇在參觀六尺巷後,題辭:“桐城六尺巷,和諧名城揚”。

然後就是相隔不遠的文廟了

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環擁,如眾星拱月。據《安慶府志》、《桐城縣誌》,文廟原在縣城東郊外,始建於元延祐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初移建於今址。後因屢遭兵火與風雨侵蝕,明清兩代修葺19次。雖然迭經廢興,而今還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廟,仍然格局堂皇、古樸典雅。

文廟建築群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主要建築有門樓、宮牆、泮池、泮橋(又名狀元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東西長廡等。佔地總面積達3200平方米。主次建築,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好似一組凝固的優美樂章。門樓正鎏金“文廟”二字,系趙樸初先生題書。

主體建築大成殿,面對月臺,前眺大成門和門樓,兩側接東西長廡,簷廊迴繞,院落開闊,中鋪石板,為晉謁通道。大殿面闊5間,進深3間,建築風格具明清特色,兼有遼金遺風,是古建築研究的珍貴立體資料。通觀文廟建築群,不僅石坊沖天,飛簷凌空,氣勢宏偉,

還有許多造型優美、精巧細緻的磚刻、木雕、漢白玉雕,僅文廟門樓就有鏤空木雕、浮雕60多處,“孔子生平故事”、“漁樵耕讀”、“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等圖案,逼真傳神,生動有趣。

文廟內設有桐城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從新石器到宋瓷,從李公麟的畫到方以智的書,從雍正御賜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虎銅印到乾隆御題碧玉銘文板指,總計1245件,其中一級文物24件,二級文物125年,還有多件難得的稀世珍寶。

土生土長的桐城人,推薦去這些景點!

最後是孔城老街

說實在的,我都沒去過,不是因為不出名或者景點不好玩,因為在合肥附近的三河古鎮,黃山市的宏村西遞等都去過,多以覺得景點的內容都差不多,便沒有時間單獨過去。

當然,外來的朋友還是值得去看看的,孔城鎮,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明、清至民國時期孔城老街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水路商埠,商品貿易輻射贛、鄂、蘇等省。孔城老街全長2.2公里,沿途分為十甲,整條街呈“S”形,南北走向,一條主街,一條橫街,街寬4米左右,另有七巷十三弄,街、巷、弄均由長條麻石鋪成。

相對於老街,其實桐城老街區更加值得體驗一下,更具有生活氣息和年代感,顛簸的青石板路,彎彎曲曲的街道,兩邊還是遺留下來的木質房子,依稀能夠感受那個年代的繁華市井。

土生土長的桐城人,推薦去這些景點!

好了,看完有沒有意願去桐城體驗一下,清明長假將至,可以安排一天時間去體驗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