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100萬人:不學習、不工作、不社交,最長蟄居40年!

消失的100萬人:不工作、不社交,死後兩個月才被發現

近年來年輕人中的喪文化已經見怪不怪,因為到了一定年紀就意味著要面對自己不想面對的東西,譬如失戀,譬如昔日摯友的漸行漸遠,譬如繁重雜亂的工作內容,又或者是虛偽客套又不得不費心維繫的一些關係。每當面對這些時,是否覺得如果可以帶在自己的小空間裡,不必面對就好了。

然而,生活中確確實實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上班,不上學,不邁出家門,不與人社交,生命中的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自己的房間裡度過。他們戶籍在冊,但是家門之外的社會上卻根本尋找不到他們的蹤跡,就好像憑空隱蔽了起來。這就遠不是“喪著”這麼簡單,這樣的人群就是今天要說的 隱蔽青年,又稱蟄居族。並且現在某些高學歷的大學畢業生因為多次求職失敗和生活中的挫折而欠缺動力,繼而逐漸放棄學業事業或投身社會,困在家中與世隔絕,變成隱蔽青年。

隱蔽青年的社會現象最初源自日本。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日本青少年受日本社會經濟崩潰影響,導致了非常多的應屆大學生無法順利就業,並且在缺少社會經驗和社會或家人的支援幫助下,只有呆在家中,一部分青少年更由於挫敗感愈發嚴重而選擇隱蔽生活。

迄今為止,日本約有一百萬蟄居族。隱蔽青年們都有著共同的特點:他們抗拒參與社交活動和社會生活,尤其是學習或工作,他們拒絕任何親密的社會關係,“隱居”時間超過六個月。而最高記錄者,隱蔽時間甚至可長達四十年年。最重要的事,現如今這種不太好的趨勢已經從日本向全球蔓延開來。近年來,香港、韓國和英國等許多國家的媒體也都相繼報道了這種蟄居族的存在。研究者稱,所有發達社會都會面臨這樣的情況,經濟衰退嚴重、失業率高的地區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