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沒有邊界的企業

這是個沒有邊界的企業

作 者|沐月

“沒有邊界的企業”。

對於美團2018年財報的解讀聲音依然層出不窮。

“淨虧85.2億、同比增長198.6%”的字眼,使其股價在財報發佈次日應聲下跌,同時也令不少投資者擔憂起來。

但也有媒體提及,美團的營業收入還是持續上漲的,同時,餐飲外賣與到店及酒旅業務合併,也已實現盈利。

筆者認為,投資者所擔心的,無非是:美團能否維持住外賣市場老大的地位,以及其新業務能否快速不拖後腿。

這是個沒有邊界的企業

那麼,美團的核心外賣業務和新“單車”業務,該如何更加理性一點地看待呢?

首先,美團依然是外賣界的老大。而且按其營收,美團在行業的市場份額已超過三分之二。

從2018年財報呈現出的數據來看,美團去年的營業收入652.3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92.3%,餐飲外賣為美團貢獻了381.4億的收入,佔比58.5%。

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說,外賣在美團的戰略中最核心。他是這麼說的,美團也是這樣保持的。

從一家做團購的企業,美團靠著堅定地做配送,打敗了餓了麼,收購了大眾點評網。美團CFO陳少暉稱,2018年年底美團在外賣市場的份額已超過60%,2019年一季度公司的市場份額依舊保持增長。

因此,如今美團最為關注的,已不是市場競爭,而是如何提高用戶體驗,最大程度上留住消費者。

美團雖仍面臨著餓了麼的競爭,但二者的市場份額相差較大,只要美團守正且創新,在外賣供應商的豐富性、產品的價格、配送速度等多方面多管齊下注重客戶體驗,市場格局短期扭轉的可能性並不大。

當一家公司的核心業務是行業龍頭時,投資者理論上應該對這家公司有信心。

具體到美團,只要還能看到外賣小哥還在用跑的而不是走的,投資者就可以暫且把心放肚子裡。

其次,談及新業務,王興的確是一個不給自己設限也不給企業設限的人,美團也被業界稱為“沒有邊界的企業”。

對這一點,今日資本的徐新非常認可。她曾表示,做互聯網要做八爪魚,爪伸得到處都是,用戶數越大,每個用戶的價值也就越大,形成網絡效應。

徐新還建議,“要把邊際打開,讓每個用戶價值體現在多業務上,只要你管理得好,選對賽道,這些網絡效應就會持續擴大”。

通俗來說,就是你提供的服務越多,就可以在多個維度上滿足消費者需求,消費者黏度會同步增加。

所以在徐新看來,美團這樣看起來啥都做的超級平臺,能開出花來。

這就要說回為美團貢獻了一半虧損額的摩拜。

收購摩拜導致美團去年的報表並不太好看,然而,摩拜幫助美團在2018年增加了上億的用戶量。

美團還準備放棄摩拜的名字,將其改為美團單車,讓美團成為使用共享單車的唯一入口。

如果這點最終能實現,且出行業務和其他業務能形成很好的協同,收購摩拜的正面作用就會體現在財務數據上。

對於互聯網平臺來說,用戶量異常關鍵。目前在共享單車領域,摩拜依然是領軍企業,當海量共享單車用戶被更多地導入到美團平臺,他們會給美團帶來的交易額和後續能量,不可小覷。

由此可見,美團的暫時性虧損,或許只是在為其長期盈利與更大布局做必須的鋪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