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科創板要對投資者設定50萬金融資產的門檻?

南寧周立齊


不要以為註冊制和保護中小投資者有什麼必然關聯;

也不要以為新設立一個科創板和保護中小投資者有什麼必然關聯;

更不要以為科創板的哪個股票和分紅會有什麼關係。

大陸股市不是板塊不夠多,滬市主板了,搞深市,滬市深市之後搞創業板。現在創業板也不靈了,搞個科創板。實質內容都一樣。科創板搞了很多標準,唯獨沒有講分紅有什麼要求。沒有分紅,會有長期投資者嗎。大家都不搞長期投資,那還不就呵呵那樣了麼。它還有一句話:不以持續盈利為唯一指標。那就像那些共享單車企業,燒完錢完事?而中國的事情明顯奇葩的是不能以盈利為指標的,人家倒是嘴上不說,像殯儀館,但是一直這樣做。需要讓盈利作為一個指標的,大家卻不提。股民難道是來養企業的?股民啥時候成了風投了?

現在股市缺什麼,最缺什麼,有人說是信心。信心來自哪裡,規則。人願意去賭場,不過是賭場也有規則,必須返還60%。要不玩不下去了。信心是內在的,不一定看得見,而能看到的那樣東西一定是錢。沒有拿著錢進來,你說有信心,這話誰聽得懂,誰敢信。

以企業融資為目的的中國股市,歷來是收割利器。28年股市之後,股民人數不是越來越多,而是日漸減少。從1億股民,到8000萬,到5000萬,到去年年底活躍股民數僅剩3千多萬。人走了,帶走的是錢。不要以為留在股市裡的人,還有平均每人100萬,50萬都不會有。和前幾年的人均40萬相比,現在肯定低於這個數字。

所以就科創板要求起步資金50萬來說,擺明了就是要人帶著錢來,而不是僅僅有信心。有值得收割的數量才行。要不就別來了。省的你哭爹罵孃的,就為了幾萬塊。說實在,嫌煩。再說,今天的50萬,你看很大,實際很小。在中國有資格炒科創板的股民不少,超過2年炒股的人有的是。2年內加入的是哪些人,都是一路虧過來的人,他們大多是拿著三五萬塊錢就來炒股了,剩下的就一個零頭。這些人就算求了。惹不起還躲不起麼。2年以上的股民,手裡還有50萬的,這些可以來。要是有1千萬人來了,那就是5萬億。要是有2千萬人來了,那就是10萬億。

去過澳門的知道,一般錢少的就一樓了,上二樓,那是有起步標準的。說白了就是二樓小包間。


大舟財經觀


科創板設定了50萬的投資門檻,和目前開通融資融券的資金量要求一樣,都是為了保護缺乏投資能力,以及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散戶朋友設置的投資門檻。

上交所強調,從數據測算看,50萬資產門檻和2年證券交易經驗的適當性要求是比較合適的。現有A股市場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約300萬人,加上機構投資者,交易佔比超過70%,總體上看,兼顧了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科創板市場的流動性。

創業板剛設立的時候,最初也有要求參與者需要具備2年投資經驗(後來被取消)並未設立資金門檻。本次科創板的設立,要求了50萬的資金門檻和2年證券交易經驗,和當初的創業板有一定類似的地方。但是科創板的交易風險無疑更大。

先不論科創板上市企業本身的風險,單看交易規則,就明白風險在哪裡。

1,科創板股票競價交易實行漲跌幅比例為20%。目前我們A股4大市場除部分股票上市首日外,都實行10%漲跌幅限制,ST以及*ST板塊實施5%漲跌幅限制。

2,科創板前五個交易日實行“自由定價”。即:不設漲跌幅。

3,科創板依舊是T+1交易規則,在前5日不設漲跌幅且第6日開始20%漲跌幅限制下,如果做錯,將會面臨較大虧損,當日無法有效止損。

目前我們A股有10%的漲跌幅限制,都有很多散戶朋友呼籲要T+0,因為T+0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當天如果做錯,可以有效及時止損。就像近期10倍大牛股東方通信在2月26日出現了近似於“天地板”的走勢,如果有散戶朋友當日開盤買入,就會面臨當天大虧20%而且次日繼續大虧的風險,但是如果能當日止損,那麼最多虧損10%就可以正常止損。

如果科創板股票當天漲20%的時候買入,不幸收盤是-20%,當天就可能虧損40%+,而且由於依舊是T+1,無法及時止損,次日再低開,就會面臨極大虧損。

綜上,科創板對投資者設定50萬資金門檻,以及2年投資經驗的限制,實則真的是保護了一部分散戶朋友。

科創板有風險就會有機遇,關鍵是能否有控制風險和把握機遇的能力。

更多行業乾貨與投資經驗,敬請期待。

具備豐富的投資經驗,分享實用而又專業的財經知識。原創不易,歡迎不吝點贊關注或評論轉發,謝謝。


龍珠財經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首先對科創板要有所瞭解。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開幕式上,我們宣佈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引起了國內外投資機構的廣泛關注。

一、對科創板的理解

①設立科創板的目的:由於我國的資本市場與歐美國家相比起步晚,制度還不夠完善,對科技企業的包容性還不夠,致使國內的一些著名的高科技互聯網企業到國外市場謀求上市,例如:阿里巴巴、百度、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騰訊、小米在香港上市。這些公司在發展初期由於盈利能力不足,很難符合滬深兩市的上市條件,但這些公司具有較強的高成長性,都是未來的獨角獸和巨無霸企業。國內資本市場痛失“BATJ”這樣的優質公司是我們都不願意再看到的,因此,我們通過設立科創板,一是為改革完善資本市場起到“試驗田”的作用,二是用實際行動鼓勵支持國內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

②科創板的特點。科創板就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2019年1月3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佈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交易特別規定(徵求意見稿)》等文件,2019年2月27日證監會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大亮點:一是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嚴格退市制度;二是嚴格信息披露制度;三是加強投資者保護,大幅提高違法成本;四是漲跌幅放寬到20%,且新股上市前5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五是個人投資者的門檻要求不低於50萬;六是吸引國內外機構中長期資金入市。

二、為什麼科創板對個人投資者設定50萬的門檻

科創板設立的初衷是鼓勵和支持機構投資者的中長期資金入市,由於科創板的交易規則與主板有較大區別,日內漲跌幅達20%,上市前5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交易風險明顯大於主板,因此,為了保護廣大投資者,科創板的交易規則對個人投資者的適當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個人投資者參與證券交易在24個月以上,具有一定的投資經驗;二是賬戶內的資金日均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具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這些規則既是限制也是保護,我們可以預期,隨著科創板日益成熟、交易規則日益完善、投資者教育日益進步,將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普通投資者可以投資科創板。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認可我們的觀點,請關注支持我們,謝謝!


生命在於思考1


因為科創板是T+0的交易模式,並且傳言可能會是有50%的漲跌幅限制,那麼對於散戶來說這種模式下生存和賺錢的概率非常低,虧錢的概率和虧損的幅度會大大提高!所以50萬的資金門檻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希望有能力,有實力的投資者參與,而不是讓那些小散過多攪局!!!說得好聽點就是保護了散戶,說得難聽點就是不帶小散玩!!


要知道50%的漲跌幅如果一旦被確認,那就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對於大部分的A股散戶來說,短線買賣交易和投機性交易依然是主旋律,所以追漲殺跌是大部分散戶的習性!一旦給予低門檻進入科創板的機會,那麼一定會讓許多投機散戶過多參與,這不但不利於科創板的試點,運營,甚至還會讓A股去散戶化嚴重!這是一種雙輸的局面!所以設定50萬的投資門檻其實就是潛意識裡規定了:有錢,有實力,有膽量,你才能進場玩!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有什麼疑惑和建議也歡迎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中國的企業上市都是採取核准制,就是證監會負責對企業進行嚴格的審核,通過層層的問詢和抽查,對企業的合規性,盈利能力,成長性做出全面的判斷,替廣大投資者作深入的審核,所以上市的企業質量相對較高,因此,原來的投資者門檻很低,誰都可以開戶買賣,因為上市的企業證監會已經幫我們把好關了,風險不大了已經。

科創板是去年提出的,作為中國股票發行審核註冊制的試點,由交易所審核,證監會備案,也就是要慢慢脫離原來的證監會審核制,逐步向註冊制轉變,這個過程中慢慢淡化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判斷,重點關注合法合規性。

看到了嗎,原來嚴格的審核,到科創板變得不那麼嚴了,甚至隨著市場的慢慢發展,以後對企業的盈利能力也不會去過多的審核,由投資者自己作判斷,那這個相對來說風險就變高了,所以說,科創板就把投資者的門檻提高,讓更專業一點的投資者參與,他們更能識別和判斷項目的風險,避免原來的散戶跟風最後血本無歸的情況。本質上也是監管層對廣大投資者負責的一種門檻設置。原來的新三板市場投資者門檻為500萬,因為新三板市場的企業風險更高,很多初創企業,小企業,甚至騙子公司都混進來了,監管層只能提高投資者門檻,讓更專業的人進來。

我是一名投資人,愛好分析經濟、金融等行業信息,歡迎大家關注我,有問題可以在下面評論。


鍵盤俠2019


科創板是採用試點T+0交易制度和漲跌幅50%的限制,從這兩個角度可以推論找原因,為什麼科創板要對投資者設定50萬金融資產的門檻?

科創板採用的T+0交易制度而不是跟主板一樣實行T+1交易制度,從這點可以看出科創板風險性是比較強的,投機性比較大;當天買入可以當天賣出,走勢會大起大落的現象;這也是對投資者設定50萬資產的門檻原因之一。

其次假如科創板還真實施漲跌幅50%的限制話,一天漲幅100%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讓整個市場暴漲暴跌,而股票一天振幅最大是20%,一下子就改為一天振幅100%投資者是很難適應過來的;所以只能提高對中小投資者的入市門檻,設置在50萬門檻已經把絕大部分的散戶都拒之門外了。

從科創板的投資門檻要50萬起,從這點要求已經非常的明顯科創板是屬於中大戶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市場,足於說明科創板是大資金投資的市場;因為從這些科創板制度已經非常明顯了,科創板風險性確實非常高,這就是科創板要對投資者設定50萬金融資產門檻的真正原因。

科創板就是提供哪些你手頭有點錢,而且風險能力比較強,而且還是有膽量,有挑戰性的人投資,並非是所有投資者都可以參與的市場。


老金財經


最近,除了股市走出技術性牛市後,科創板也成為廣大投資者關注的對象。早在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開幕式上,證監會就宣佈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預計今年上半年科創板將會推出。

國家實要推出科創板原因有三個:首先,我國資本市場起步比歐美國家晚,制度也不夠完善,對科技企業的包容性不夠,致使一些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到國外市場謀求上市。比如,阿里巴巴、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騰訊、小米在香港上市。

而這些公司在發展初期由於盈利能力不足,也不符合滬深兩市的上市條件。但是這些公司又是具有較強發展潛力的高成長性企業。所以,國內資本市場再也不願意看到痛失這些優秀互聯網企業。而推出科創板就是要繞開現有的嚴苛的主板上市標準,妥善安置好這類互聯網高科技企業。

再者,給國內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融資渠道。去年的中興通訊事件,讓我們看到,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受制於人是極其危險的。為了鼓勵國內高新技術企業能獲得更多的融資,用於研發創新,讓中國的高科技技術能夠走在世界的前沿。證監會開設了這個板塊,意在解決中小高技術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最後,科創板由於新設立的板塊,並沒有歷史包袱`,正好給資本市場搞註冊制的試點。而如果註冊制放在主板推進,由於之前實行的是核准制,新股發行價有偏高的問題,所以市場擔心在主板推進註冊制,會拉低已上市股票的價格。所以,先在科創板試行註冊制,一旦試行成熟,就會逐步在主板市場上推進,當然退市制度也會隨後跟進的。

現在問題是,科創板既然是國家高度關注的板塊,那為啥對個人投資者設定50萬的門檻呢?一方面,科創板的交易規則與主板有較大區別,日內漲跌幅達20%,上市前5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在這樣的情況下,科創板的交易風險明顯大於主板。監管層給投資者設置一定的門檻,有去散戶化的意圖。因為,散戶投資者更傾向於短期投機操作,而機構投資者和大戶更傾向於對優秀股票的中長線投資。

另一方面,以後登錄科創板的中小科技企業,都是一些投資風險較大的高科技項目。因為,研發投入有可能會成功,也有可能會失敗。所以,要求投資者具有一定的資金實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所以,規定賬戶內的資金日均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而這些規則既是對中小投資者的限制也是保護,

科創板為啥要對中小投資者設立50萬這條門檻呢?這主要是科創板的投資風險要遠比主板大得多,更何況科創板實行的是註冊制,會有大量科創企業上市,質量良莠不齊,這就需要投資者具有較強的鑑別能力,而目前散戶在這方面的能力還不夠,再加上科創板若對投資者不設門檻,大量散戶進來投資,會更加大虧損面,而且還會加大股價波動。所以,科創板設置門檻既有去散戶化,又有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意圖。


不執著財經


科創板要對投資者設定50萬金融資產的門檻,是從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角度出發的。設置投資者適當性要求主要是基於“專業度”和“風險承受力”的考慮。適當的“專業度”和“風險承受力”首先可應對不確定性。科創企業商業模式較新、技術迭代較快、業績波動可能較大、經營風險較高,且科創板允許尚未盈利的企業上市,上述因素都意味著科創企業投資不確定性較大。

其次,可優化決策和判斷能力。科創板實行註冊制試點,企業優劣由市場判斷,需要投資者具備相應的投資經驗、資金實力、風險承受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與此同時,市場總體專業度和風險承受力提高,有利於改革創新措施大膽試驗,提高改革效率,為完善資本市場發行交易等基礎性制度積累經驗。


50萬元“門檻”的設置,既是科創板風險防控的必要舉措,同時也能給科創板流動性提供應有的保障,基本能夠兼顧市場流動性和市場平穩運行之間的平衡。

其實,人認為主要有幾個意思:一個是試點、一個是保護中小投資者,還有一個就是要逐步培養機構投資者市場。

試點就是註冊制,新的制度,跟國際接軌,對現有市場制度的改革試點;

保護中小投資者,就是波動會比較大,不確定性高,中小投資者先觀望一下;

機構市場,就是多讓機構參與,跟國際市場趨同。


郭一鳴


我是簡繁,說到科創板,其實是有望接軌成熟市場的,故而交易制度或將有區別,且門檻的設定算是對投資者的保護,同時也變相告訴你,有錢再玩。

說到交易制度,目前的A股市場主要還是實行T+1,10%的漲跌幅限制,如果接軌成熟市場,恐怕就變成了T+0、無漲跌幅限制,在不考慮其它問題的情況下,客觀的講,現在A股市場的參與者恐怕無法用好成熟市場的交易規則。

這種交易制度放在A股市場,恐怕一出現康得新、康美藥業這種標的的時候,怕是直接就打成港股佳源國際控股的情況了,你設想一下,你能不能扛得住?


這就跟當初創業板上市出臺的兩年A股市場交易一個樣,不可能所有人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國內,第一個吃到螃蟹的人必然是少數。


話又說回來,如果真的T+0,按A股市場投資者的尿性,恐怕會跟操作期貨一樣,死得很慘……


一點個人淺見,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歡迎評論區討論,打字不易,且看且點贊;分享不易,且讀且關注。


易論螺絲釘


科創板註冊制是國家推進科技興國戰略的佈局,為中國未來發展進行的資金扶持政策,也是鼓勵科技創新與進步。雖然科技企業未來是美好,但是在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初期,主要是研發與探索階段,往往是資金財力與物力人力,投入的多,有些項目是需要多次實驗才能取得人們的認可,有時也伴隨著失敗。所以投資科創板是有風險的,為了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國家採取限制50萬資金為入市門檻就是考慮到科創板企業生產經營風險角度進行的制度安排。

這次科創板上市企業標準,國家對於上市企業盈利性是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同時對於未來有可能對於中國經濟有引導性的企業,虧損也可以在科創板上市。國家的這種政策其考慮是科創企業在前期投資特點,所進行的支持。國外上市公司也有這方面的政策,這是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的方式與做法。

我們也要承認如果科創企業成功後,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與進步是巨大的技術進步,而且將對國家實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會有豐厚的回報。但是前期一定要有風險意識與損失的準備。這就是國家設立科創板參與投資者的門檻,這種思考是有其道理的。

總之,投資者不用著急,在科創板運行一個時期後,有兩種可能,一是投資者能夠達到50萬資金的門檻的標準:二是國家也有可能降低科創板投資者門檻進入的標準。只要兩個條件成熟一個都可以滿足投資者的願望。努力吧投資者,市場與科創板企業熱切期待大家的光臨與支持。同時也會為投資者帶來利益,這就是科創板未來的明天,一個國家與民族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