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剛平定安史之亂,立下大功,轉眼間就帶十萬敵兵圍攻長安

唐朝平定安史之亂,以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功勞最大。安史之亂爆發之初,僕固懷恩便跟隨郭子儀,李光弼東征西討,最後還是他親手終結了安史之亂,功勞僅在郭、李二人之下。僕固懷恩功勳顯赫,獲得免死鐵券,又圖像於凌煙閣,足以榮耀人間。然而福禍相依,一場兇禍悄然而至,令他身敗名裂,留下亂臣賊子的罵名。

僕固懷恩本是歸順唐朝的鐵勒人,驍勇善戰。安史之亂爆發後,僕固懷恩效力於郭子儀、李光弼麾下,屢立戰功。

將軍剛平定安史之亂,立下大功,轉眼間就帶十萬敵兵圍攻長安

叛軍首領安祿山登基稱帝后,不久被其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繼位沒多久,又被部將史思明所殺。史思明稱帝后,不久又被其子史朝義所殺。這邊唐朝皇帝也換了幾代,唐玄宗、唐肅宗之後,唐代宗繼位。唐代宗將平定安史之亂作為首要任務,計劃攻打史朝義。

唐代宗繼位的那年秋天,回紇登裡可汗被史朝義利誘,發全國之兵入侵唐朝,號稱十萬大軍。登裡可汗的正妻是僕固懷恩的女兒,所以可汗請求與僕固懷恩相見。僕固懷恩奉唐代宗之命去太原見可汗,說服可汗幫助唐朝討伐史朝義。

當年十月,僕固懷恩奉命率領各路大軍攻打盤踞在洛陽的史朝義,取得大勝。史朝義節節敗退,僕固懷恩窮追不捨。第二年三月,史朝義窮途末路,自縊而死。僕固懷恩終結了安史之亂,得到了唐代宗優渥的封賞。

將軍剛平定安史之亂,立下大功,轉眼間就帶十萬敵兵圍攻長安

安史之亂平定後,僕固懷恩奉命護送登裡可汗及回紇兵回家,經過太原北邊。河東節度使辛雲京兼任太原尹,之前回紇兵時常侵犯邊塞,所以辛雲京懷疑僕固懷恩勾結女婿登裡可汗擄掠太原,於是緊閉城門,不讓僕固懷恩進城。辛雲京又擔心登裡可汗偷襲,所以也不敢出來犒勞僕固懷恩的軍隊。

僕固懷恩匡扶社稷,自以為功勞蓋世,這時卻被辛雲京所拒,所以怒不可遏,將事情上奏給唐代宗,並駐軍在汾州。

當時太監駱奉先出使太原,辛雲京說僕固懷恩與登裡可汗圖謀不軌,於是與駱奉先深厚結交。然後駱奉先去了僕固懷恩那裡,他們二人本是結拜兄弟,僕固懷恩的母親責備了駱奉先,並令他們二人和好。駱奉先已經不信任僕固懷恩了,沒呆多久便請求離開。僕固懷恩苦苦挽留駱奉先,並將他的馬藏起來。駱奉先懷疑僕固懷恩要謀害自己,於是跳牆逃走。僕固懷恩大驚,命人去追駱奉先,還他的馬。駱奉先回京後,向唐代宗告發僕固懷恩謀反。


將軍剛平定安史之亂,立下大功,轉眼間就帶十萬敵兵圍攻長安


僕固懷恩得知後,請求誅殺辛雲京和駱奉先。唐代宗認為辛雲京有功勞,於是下詔讓他們二人和解,從此僕固懷恩有二心。其後,唐代宗賜僕固懷恩免死鐵券,畫像於凌煙閣。儘管如此,僕固懷恩認為自己被人誣陷,受到了委屈,而唐代宗卻不殺掉仇人,所以僕固懷恩怏怏不樂,於是向唐代宗寫了一封奏書,自誇功勞,言辭很放肆。

唐代宗想讓僕固懷恩悔過,真誠對待他,又擔心他不信,於是派大臣裴遵慶出使汾州,讓他明白自己的心意,並且觀察他的態度。裴遵慶到了汾州,勸說僕固懷恩入京朝見。僕固懷恩答應入京,但副將範志誠勸阻說:“主公已經與朝廷產生嫌隙,為何還要入朝?難道主公不見來瑱、李光弼的下場嗎!”當時來瑱、李光弼都受太監誣陷,來瑱被殺,李光弼據守徐州,不敢奉詔入京。所以僕固懷恩擔心入京被殺,於是取消了入京的打算。

僕固懷恩知道自己拒不入京,已經引起了唐代宗的猜疑,他趁朝廷對自己採取行動前,決定先報仇,於是派兒子僕固瑒攻打辛雲京。唐代宗聽從顏真卿的建議,派郭子儀前去取代僕固懷恩。僕固懷恩以及手下將士都是郭子儀的舊部,而且僕固瑒這時又被殺,所以僕固懷恩非常恐懼,棄軍逃跑。

唐代宗念及僕固懷恩是功臣,沒有給他定罪,並善待他的家人。然而僕固懷恩不知悔改,勾結十萬吐蕃兵侵略涇州、邠州、奉天、醴泉,遭到郭子儀抵擋,於是退兵。


將軍剛平定安史之亂,立下大功,轉眼間就帶十萬敵兵圍攻長安


第二年,僕固懷恩糾集吐蕃、回紇、常項、羌、渾、奴剌等部族,號稱20萬,圍攻京城長安。唐代宗驚恐,派郭子儀防守,甚至打算親征。這時,僕固懷恩在鳴沙得了重病,不久便死了。唐太宗聽說僕固懷恩的死訊,心中憐憫,說:“懷恩並不是要謀反,只是被身邊的人誤導了。”

參考資料:《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叛臣上》《舊唐書·列傳第七十一》

流年簷下雨,浮世階上苔。我是作者【簷雨階苔】,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