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鬆:委內瑞拉一夜變天,玄機何在?


我之前的文章裡邊有寫到,未來一段時間,美國將從歐亞撤退,然後把經營的重心轉移到南美和加勒比等地區。

因為,當美國不斷在歐亞地區纏鬥之時,其與各國的矛盾不斷激化,勢必會嚴重削弱美國的能力。

話音未落,一夜之間,委內瑞拉的局勢發生劇變。

其實,委內瑞拉問題已經持續了四五年。從2014年開始,該國的通脹率就開始節節攀升,成為“飢餓的國家”,IMF用了“現代史上最嚴重的通脹危機”來形容委內瑞拉的現狀,並稱其通脹率在2018年達到了1000000%!

至於委內瑞拉紙幣的價值,您就當它不如手紙吧。

如松:委內瑞拉一夜變天,玄機何在?


信奉“凱恩斯主義”的委內瑞拉變天了

對經濟學知識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凱恩斯主義理論信奉的是通過增加政府支出和適度通脹刺激經濟增長。但當一國經濟增長潛力開始下滑之後,這樣的做法,就會變成一顆最毒的毒丸。

對於這一點,很多國家都是保持警惕的,比方說,歐美主要央行都將2%的通脹率視作警戒線,一旦超過這一警戒線就會加息。

可委內瑞拉卻將所謂的凱恩斯主義奉為金科玉律,並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根源就在於委內瑞拉的這一套管理模式,需要龐大的財政支出做支撐——進而也就需要龐大的財政收入,而能有效保證這一點的最便捷方式,便是不斷印鈔“保增長”。在這種模式之下,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只不過是查韋斯、馬杜羅等人的道具。

一直以來,委內瑞拉整個社會的運轉,不是靠信用而是靠權力來支撐的。所以,即便委內瑞拉的通脹率高到讓人懷疑人生,馬杜羅依舊可以維持政府的運轉。在這樣的治理模式下,貨幣沒有信用。

但長期的高通脹,必然會讓國民走向赤貧,委內瑞拉在過去幾年已經成為飢餓的代名詞,很多人背井離鄉走上了逃荒的道路,當幾乎全社會都面臨生存危機的時候,爆發劇烈的社會動盪乃至政權更迭,也就不會讓人感到意外了。

據1月24日海外網消息:“當地時間23日早些時候,委內瑞拉反對黨領袖、議會主席瓜伊多宣稱為該國‘臨時總統’,隨即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承認’,這引發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不滿,並正式宣佈與美斷交。”

如松:委內瑞拉一夜變天,玄機何在?


此後,巴西、加拿大等國也承認委“臨時總統”,並呼籲該國儘快舉行選舉。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抨擊道,此為西方“人為操縱”委內瑞拉政權更迭。

就在委內瑞拉局勢劇烈動盪的關口,美國的表態尤其耐人尋味:

美國已下定決心趕走馬杜羅

要知道,馬杜羅政府之所以可以維持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將出口原油所得外匯,購買生活必需品之後優先分配給了軍隊和武裝部門。

2016年7月12日,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就曾發佈命令,讓該國軍隊負責一個名為“偉大的主權供應任務”的新的食品供應體系,以緩解該國嚴重的食品短缺現象。根據這一命令,委內瑞拉國防部長帕德里諾將負責運輸和分配基本產品,控制價格並刺激生產。

馬杜羅甚至還表示,所有部門、部長和國有機構必須絕對服從帕德里諾的“偉大的主權供應任務”。

當然,馬杜羅優先滿足軍隊的供給,是為了換取其對自己的忠誠,從而確保馬杜羅政府的統治。有鑑於委內瑞拉的外匯收入基本來源於石油出口,一旦美國開始對這一塊展開制裁,委內瑞拉也就無法進口最基本的生活物資了,進而軍隊的忠誠也就不復存在。

過往,委內瑞拉的遊行示威已經是屢見不鮮,美國人雖然也有一些制裁行動,但並未採取有效的措施來推翻馬杜羅政府。但現在,美國擺出的是一副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態勢,下定決心要趕走馬杜羅,改變委內瑞拉政體,這是其經營美洲的第一步。

如松:委內瑞拉一夜變天,玄機何在?


在美洲,委內瑞拉和古巴的體制不同於其它國家,現在美國開始在委內瑞拉問題上發力,明顯是符合美國戰略的。

美國基於自身國債問題和一系列原因從歐亞大陸收縮,目的是加大歐亞主要國家來自周邊的戰略壓力,讓俄羅斯等國無力顧及美洲地區(主要是委內瑞拉、古巴等),此時,美國就可以在美洲地區發力,經營自己美洲的“後花園”。

如果委內瑞拉的局勢發生徹底改變,石油生產就可以逐漸得到恢復,這樣便會打擊到國際原油價格,對處於美國製裁中的伊朗,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但對美國來說,這樣做符合其將國際原油主產地從亞洲向美洲轉移的能源戰略,進而實現其製造業轉移的核心戰略。

世界局勢,處於風雲激盪的關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