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中和大學為什麼一直視《了不起的蓋茨比》為歷史教學經典?

文 | 呂晗子

歷史是人文學科中最為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我在美國大學歷史系學習的幾年,體會到人們教授歷史的理念和角度卻各不相同。有些老師傾向於選擇大部頭彙編的全史作為必讀教材,把歷史當成一幅由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組成的全景圖,以帝王的更替作為索引,帶領學生“觀圖評述”,以圖使學生對宏大的歷史進程擁有比較全面的認識。而有的則對第一手資料極為看重,近乎偏執地追求接近所謂的真相,並通過對“歷史真相”的瞭解,認識歷史的發展規律,尋找避免人類悲劇重演的可能性。

美國高中和大學為什麼一直視《了不起的蓋茨比》為歷史教學經典?

《了不起的蓋茨比》影視照

高年級的歷史課程越來越傾向於從籠統的歷史學習轉向對某一個特定時期甚至是某一個特定事件的學習。大三的時候,我選修了20世紀美國史。這是美國史裡我最鍾愛的時期,因為這裡面有讓人熱血沸騰的20年代——繁華的爵士時代,也有奠定現代國際關係的兩次世界大戰。《了不起的蓋茨比》作為美國幾乎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一直被美國的高中及大學奉為歷史教學和英語教學的雙重經典,它自然也成了歷史專業老師給我們定下的必選讀物。

對於不瞭解“美國夢”實質的人來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只是一個落了俗套的愛情悲劇:一個懷揣美國夢的貧苦少年蓋茨比,在自身的努力和好運的眷顧下終於得償所願,過上揮金如土、紙醉金迷的生活。而當他試圖用金錢重溫舊夢,迎娶曾經因為貧窮而失去的“女神”黛茜時,等待他的卻是死亡和夢想的幻滅。他每晚從自己居住的紐約長島“西卵”望向對面“東卵”黛茜豪宅旁的燈塔綠光。他不斷舉辦最奢華的派對只為以此吸引黛茜的注意。最終,他奢靡的生活俘虜黛茜成為他的情婦,卻仍然無法得到他心底所希圖的認可與尊重。

作者巧妙地將看似完美的女主角賦予美國夢的意義之後,原本平常的愛情悲劇忽然顯得意味深長。在小說的最後,蓋茨比替黛茜頂罪,並因此命喪黃泉,而黛茜卻和她丈夫一起重新躲回他們的上流社會。當讀者和書中的人物一起參加完蓋茨比冷清的葬禮時,或許才能領悟到蓋茨比這個名字所隱含的嘲諷意味——Gatsby,“門邊”。金錢最終沒能為他買到通往上流社會的門票。儘管擁有鉅額財富,但他與上流社會之間的距離,卻如他和那道綠光一樣,時時相見卻遙不可及。百年前靠傳統行業致富的老貴族——也就是所謂的“老錢”,與新興致富的一代——即所謂的“新錢”中間巨大的鴻溝,不是任何後天努力可以填補的。而當讀者把蓋茨比與情敵的對決聯想到美國的老錢與新錢之間的互相傾軋時,這部小說自然而然便具有了厚重的時代意義。

美國高中和大學為什麼一直視《了不起的蓋茨比》為歷史教學經典?

一個作家最好的作品,往往帶有一定的自傳性質。對於《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菲茨傑拉德來說更是如此。幾乎他所有的優秀作品(如《天堂的那一端》 (The Side of Paradise)、《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夜色溫柔》(Tender is the night)以及《最後的大亨》 (The Last Tycoon))都是他各個時期的自傳。將這些小說按照創作的時間順序一字排開,就是菲茨傑拉德的整個人生。而如果橫向羅列它們的共性,便是美國爵士時代迷惘而炫麗的絕唱。他作品中反映出來的對於美國夢的失望和對於“老錢”的怨恨並不是刻意強加於作品的“立意”,而只是他悲劇人生的親身體驗。然而作為學習歷史的學生卻可以通過他的個人悲劇,體會一個時代的無奈。當學生合上《了不起的蓋茨比》,老師無需再贅述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是何等繁華,學生似乎也能從書中感到貫穿始終的幻滅感,隱約站在歷史的角度“預感”到大蕭條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