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 “惡” 有多遠

我們需要的是面對世間的黑暗,而不是忽視。

臺灣4歲女童遭當街砍頭引發譁然 憤怒民眾圍毆兇嫌,這一引發廣泛熱議的隨機殺人案,即聞名臺灣的“小燈泡事件”。最近HBO出品的熱門華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是根據這一惡性事件改編。

我們離 “惡” 有多遠

電視劇講述了隨機殺人案過後,案件的主要人物身處不同角色所發出不同態度的故事。劇中每一個人物都不只有一種身份。媒體人隊伍中既有受害者家屬也有罪犯家屬;辯護律師也同樣面對自己的孩子遭遇挾持的情況。人物本身的不同身份,決定了每個主體更為全面的思考和處事方式。

我們離 “惡” 有多遠

劉昭國既是受害者家屬也是新聞媒體人。

我們離 “惡” 有多遠

李大芝既是罪犯家屬,也是媒體實習生。

我們離 “惡” 有多遠

王赦既是人權律師也面臨孩子遭到挾持的困境。

或許真相難以窺探,但站在共情的視角去面對生活也許能讓我們遠離人性之惡。

江歌案再起波瀾,惡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離 “惡” 有多遠

4月6日,她發微博“又是清明瞭,祝你在天堂一切都好”。本以為她是真心懷念江歌,可隨後她又點讚了一條一直在黑江歌媽媽的微博“阿姨,血餛飩好吃麼?”隨後,劉鑫似乎對自己現在的“影響力”並不滿意,便開始給江歌媽媽發私信。先是重複了那句惡臭至極的話,而後又滿是不屑與挑釁地說道:“我看你熱度也逐漸消退了,我上來幫一下你,不然你做不出文章了,太可惜了。”

我相信作為一個人無恥不應該無恥到這個地步,劉鑫作為“江歌案”的倖存者,不應該對江歌心存感謝嗎?卻在清明節對江歌母親惡語相向。我相信這後面一定有人在炒作,為了利益,去傷害一個失去女兒的母親,你們於心可忍。

我們可能無法直接接觸真相,也應該用同理心對待彼此,不去傳播“惡”,才能真正拉開我們與惡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