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應該叫“耍都”,這個名字叫響了,成都肯定會雄起!

老詹小注:一個城市該有一個城市的定位,亦該有其別稱:

北京叫帝都,上海叫魔都,廣州稱妖都(為何有此稱呼,暫且按下不表)……那麼成都呢?老詹建議,成都乾脆就叫“耍都”!倘若此一稱呼在全國乃至全球傳播開來,我敢保證,對於擴大成都的知名度,肯定是大大大地大有好處!老詹這一建議,不知成都人民以為然否?如果贊成,大家響應響應,雄起雄起,把這件事情給它整成功了,要不要得?



下面這篇文章,是老詹應《成都日報》之邀,為《成都經濟觀察》週刊寫的“首席專家”專欄文章。文章寫於3年前,當時我就提議,成都乾脆叫“耍都”算了!結果成都領導和有關方面未予採納,可能他們認為,成都乃我堂堂中國西部最大之中心城市也,弄個“耍都”的帽子戴著,不倫不類,有點小氣,根本沒有氣概嘛!其實不然。成都倘能建成全國乃至全球的真真正正的“

耍都”,那可實在了不得,也的確不容易,對於推動成都的經濟社會發展,那可確實是功德無量,善莫大焉!

真的,“耍都”這個名字,相當精彩,非常好耍,硬是要得喲!



成都是個啥子“都”

成都應該叫“耍都”,這個名字叫響了,成都肯定會雄起!


成都日報》同事打來電話,邀請老詹擔任《成都經濟觀察》週刊“首席專家”,老詹並未客氣,欣然應允。原因很簡單,其一、年紀已過六旬,資格還算有點。其二、原本四川人氏,對此很有感情。

記得京城朋友曾經問我,老詹,你是四川人,你說說看,成都的城市定位是什麼,成都是個啥子“都”?

這可把俺問住了!成都定位,據我所知,那可多得不得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成都就在不斷尋找並宣示自己的定位,什麼天府之都啦,中國第四城、東方伊甸園啦,什麼休閒之都、美食之都、美女之都、多彩之都、成功之都啦!為了爭這休閒之都,據說還與萬里之遙的杭州打了一場筆墨官司!後來,又有什麼

熊貓故鄉啦,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啦、世界現代田園城市、西部金融中心啦……多得來讓人眼花繚亂,心花怒放!

尋找並宣示自己的城市定位,這對不對?當然對,非常對嘛!但是,一個城市,頂多你就定一個位、頂多兩個位就可以了呀,咋弄出那麼多來呢?箇中原因,比較複雜,按下不表。

尋找城市定位,我以為,有兩條必須考慮:

其一,須突出重點,忌面面俱到。咱們得找出這個城市最有資源實力和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這才能捏緊拳頭,以一馬當先之勢,帶出萬馬奔騰局面。

其二,須彰顯特點,忌四平八穩。咱們得找出這個城市有別於全國其他城市的獨一無二的特徵,這才能增強辨識度,於萬綠叢中,單認出那一點紅。

說了這麼多,老詹你認為,成都是個啥子“都”嘛?

首先,若以8字概括,我認為“成都成都,安逸之都”最好!——這安逸二字,兼具成都人文情懷和天府環境特色,又以方言呼之,為成都所獨享,別的城市,哪個搶得走?

其次,若以2字簡稱,乾脆就叫“耍都”!——既符合成都特點,又是四川方言,既詼諧有趣,還令人耳目一新!既然人家威尼斯可以自稱“水城”,濟南可以叫做“泉城”,咱們成都嘛,乾脆就叫“耍都”,各位說要不要得?

或問,你說成都是安逸之都,是耍都,那麼,成都的經濟發展,要靠什麼立足呢?

顧名思義,所謂“

耍都”,延伸開來,可以做的文章可就相當大了!

各位曉得,人這一生,勞碌辛苦,忙前忙後,誰不想耍得伸展?吃穿住用行五件大事,哪一樣與耍無關?而且,這個耍字,可不單單是成都人的耍,四川人的耍,還是全世界人民的耍嘛!成都這個“耍都”,現如今在國際上可是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了!記得看江蘇衛視《非誠勿擾》,臺上一位金髮碧眼的美國姑娘,其臺前自我介紹的文字居然是“下輩子要做個成都人”!

說話間,時間已經跨入2015年,中央不是號召各地要“穩增長、促消費”嗎?這很好辦嘛,成都你就來個使勁耍、放開耍、到處耍。來個耍得安逸、耍得高興、耍得放心-----其中無論哪一耍,不都大有潛力可挖嗎?哪一耍真做到了,不都可以給成都經濟帶上一個新臺階嗎?

好了,今天開場,先說這些。來日方長,以後咱們有得龍門陣擺。

(原載2015年1月7日人民博客)

————————————————————————————————

發完上面這篇文章,想起另外一篇文章——《安逸成都》,這是老詹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擔任總編輯期間,前往成都寫的一篇長篇通訊。時在2007年春,應成都市政府之邀,我帶了三名記者,前往成都作深度採訪,打算向海外讀者作一全景介紹。採訪用時一週,回京後寫出《安逸成都》、《山水成都》、《神秘成都》三篇長文,均以彩版刊出。文章發表後,海外讀者反響熱烈,成都方面也很滿意。有同行甚至稱讚《安逸成都》是寫成都的文章中寫得最精彩最準確的一篇!前些日子,有網友留言建議老詹,“可否在公號裡曬一曬新聞佳作,讓您的粉絲學習欣賞一番呀!”此文算是一篇吧,只是稍微長了點,恐怕如今願意靜下心來“學習欣賞”新聞作品的人,已經不多了……



安逸成都

剛走出成都機場,先看到一句廣告語:成都,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來了為啥就不想走呢?”記者欲聞其詳。

“因為成都安逸得很嘛。”接待我們的市政府新聞辦小徐,一臉怡然自得。

安逸――古詩雅語。詩經曰:“安之逸之,適之豫之”。描摹的是一種從內到外,通體舒泰的精神感受。

安逸――四川方言。凡覺得此事甚合吾意,心情好,感覺好,就會說“

好安逸啊!”倘若感覺特別好,還會升級為“安得兒逸”,或“安逸得扳”。

安逸的成都人喲,你們到底是咋個安逸的嘛?

一、餐桌上的安逸

成都應該叫“耍都”,這個名字叫響了,成都肯定會雄起!


成都人愛吃會吃,早有耳聞。今番赴蓉採訪,方知此言不虛。

先說兩件小事。

其一,抵蓉當天,記者打的從武侯祠到市中心,上車後,與司機聊起成都小吃,司機頓時來了興致:“好吃的東西呀,簡直太多了嘛!吃火鍋可以去皇城老媽,嘗小吃最好去龍抄手,還有夫妻肺片、老媽蹄膀、串串香、肥腸粉……硬是多得吃不過來,巴適(舒服之意)得很喲!”尋常一的哥,簡直就是蓉城美食活地圖!

其二,臨離成都,與幾位新聞同行小聚,聊起川菜烹飪,無論老總也好,編輯也罷,竟然人人做得一手好菜,個個都是掌勺能手。有的專攻小炒,有的擅長清燉,有的對火鍋調料別有一番心得。不但說起具體操作頭頭是道,而且能從理論上來一番昇華,數出個子醜寅卯,讓我們這些外行聽得目瞪口呆,連稱佩服佩服。

“各位啷個這麼會吃喲?”記者打趣相問。

“民以食為天,吃飯第一呀!”

“吃飯也是享受,好吃是硬道理嘛。”

“難道沒聽說過,成都‘人人都是美食家,個個都是烹調師’嗎?”

不愧是搞新聞的,論起理來,上綱上線,直奔主題!

同行還介紹說,成都人吃飯,有兩大特點。

一是喜歡到外面用餐,尤其每日晚餐,經濟寬裕者自不必說,就是一般居民,只要手頭還有兩個餘錢,下班後也大多把門一鎖,悠哉遊哉,到街邊“蒼蠅小館”,舒坦坐定,來三五小炒,上幾盤涼菜,吃得一頭大汗,肚兒滾圓,這才抹抹嘴巴,盡興而歸。

二是即使在家吃飯,也決不湊合,先得到菜場買回各種菜蔬蛋肉,蔥姜作料,回家後再繫上圍裙,拉開架勢,煎炒烹炸一番,整出一席好菜,這才坐上桌來,慢慢品嚐。

正因為人人愛吃,個個善做,所以在成都甭擔心找不到好餐館,隨便到街邊哪家小館子,叫兩個菜端出來,絕對是精工細作,正宗地道!

有愛吃也會吃的成都人,自然就會生出為這些“好吃嘴”們服務的各種從業者。

蓉城大名鼎鼎的“飛哥”,即是最受男女老少歡迎的電臺美食主持人。每到下午,晚飯之前,語速極快而又詼諧風趣的飛哥,定會準時“與您相約”:各位聽眾朋友,各位食客兄弟,今天飛哥又要帶各位去到一家新開張的館子。要說這家的火鍋,那硬是有名堂,飛哥進去,才吃兩口,哎呀恨不得脫了鞋子挽起褲腳乾脆跳下去就撈!格老子簡直鮮得來舌頭都差點被咬脫……

飛哥一火,跟著冒出一位蘭妹,說起吃來,清脆甜潤,“口水滴答”,嘴皮子比哥哥還要溜刷。兩臺相爭,自然是聽眾得利,把親愛的食客們的饞蟲,全從肚皮裡勾了出來!

因了成都人的愛吃會吃,餐館也就想方設法三天兩頭變換花樣。川菜創新,在中國各菜系中最為迅速,“新派川菜”已然自成一格,菜餚多達數百種。

因了成都人的愛吃會吃,成都餐館之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有人算了算,成都全城,稍成規模的大小餐館有3萬餘家,倘若遊客每天品嚐一家,各家吃上一遍,得花整整80年!

好傢伙,80年!成都人餐桌上的安逸,記者算是領教了。

二、竹椅上的安逸

成都應該叫“耍都”,這個名字叫響了,成都肯定會雄起!


成都餐館多,茶館亦不少。街頭巷尾,林蔭樹下,支幾把竹椅,就是家茶館。

“成都人為啥這麼喜歡喝茶呢?”

“去人民公園瞧一瞧就曉得了嘛。”

抵蓉次日,清晨8時,記者來到位於市中心的人民公園,這是成都人喝茶最愛去的幾大場所之一。公園極大,不收門票。一進大門,往左一拐,即是一家露天茶社。說是露天,其實既有亭臺,亦有茶棚,數以千計的竹椅木桌,漫天鋪開,那陣勢,先就讓你有些驚歎震懾。時為春日,稍有涼意,茶客不算多,座位尚未滿,但熙熙攘攘之勢已成。陽光星星點點,從樹叢中篩下來,氣氛十分溫馨。記者來到茶社一角,坐到幾位白髮老人身旁,看他們正一邊喝茶,一邊稀里嘩啦洗牌搓麻。

“老人家是一個單位的嗎?”

“不是不是。上世紀50年代一塊學習過,都認識,如今退休囉,就到這裡來喝茶。”

“住得離這裡遠嗎?”

“有近的,也有遠的。約好了,天天來。”

“這裡呆一天,要花多少錢?”

“你看嘛,便宜得很。”順著老人手勢,記者看到一招牌,上書:每人8元。午餐免費。

“4元是茶水費,4元是午飯錢。一葷一素,巴適得很。”

老人滿臉微笑,那笑發自心底。

好嘛,8元錢,喝一天茶,還送午餐――成都普通市民消費之低廉,於此可見一斑。

正說話間,旁邊有人喊道:“大家莫要高聲講話,現在傳達文件!”原來,這又是一撥,成都某民主黨派的退休老師們,約二三十人,到這裡來開座談會,傳達學習有關《物權法》文件。老師們將茶桌拼成一溜,擺上瓜子花生,一邊聽傳達,一邊磕瓜子。文件傳達完畢,接著打牌、喝茶,擺龍門陣。

“這麼多人,公家報銷?”

“啥子報銷喲。叮叮貓兒(蜻蜓)咬尾巴,自己吃自己!就是你們北京說的AA制。好耍得很!”

在成都,工作之餘休閒時光,大都在茶館度過。正因此,喝茶之環境及座椅,不可不講究。成都茶館,以竹椅居多。竹椅,比普通座椅稍矮,後有斜斜靠背,旁有彎彎扶手。靠背扶手,皆按人體比例設計,微微後仰,輕輕相扶,不寬不窄,剛剛恰好。“安逸得來你坐上去就不想起來。”半仰半坐之間,可喝茶,可打牌,可聊天,實在累了,還可舒舒服服眯上一覺。

茶館除了喝茶,還有一些別的服務和享受:如,賣小吃、掏耳朵、擦皮鞋、聽評書、看演出等。掏耳朵,好像成都才有。掏耳者備有耳勺、長釺、短釺、長絨球、短絨球等一應工具,不但輕輕給你掏耳,弄得你渾身癢癢酥酥,非常受用,還可作頭部、肩部、頸部按摩,常常是掏著掏著,茶客已酣然入睡,鼾聲大作。

難怪成都人這麼愛喝茶呀。

外地人到成都,有一事不可理解:為什麼白天上班時間,還有那麼多人在喝茶,難道成都人都不上班?

成都人的回答是:“哪裡是不上班嘛。那些喝茶的人,好多都是在上班!人家把生意都拿到茶桌上來了,氣氛又良好,說話又隨便,一邊休閒一邊就把事情搞定了,何必正兒八經到辦公室嘛。”

的確,記者在不少茶館看到有白領模樣的人在商談公事,有的面前擺有小本,有的更加乾脆,把筆記本電腦搬上了茶桌。

竹椅上的安逸,自然並不限於茶館竹椅。近些年來,成都酒吧咖啡館如雨後春筍,連連開張。記者曾在“60年代”酒吧和“良木緣”咖啡館小坐,其氣氛之熱烈,生意之火爆,比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毫不遜色。

沒說的,酒吧咖啡館裡的成都人,表情與泡茶館者一樣閒適安逸。

三、山野間的安逸

成都應該叫“耍都”,這個名字叫響了,成都肯定會雄起!


餐館茶館,都在城裡。追尋安逸的成都人不甘囿於一隅,便把觸覺伸得更遠,遠到了郊外山野間。

農家樂的興起,即是一例。

當初,一些喜歡找樂子玩新花樣的成都人,週末開車到郊外踏青,飽覽了大好河山,呼吸了新鮮空氣,可這中午飯咋個辦呢?

不要緊,到我們農家來吃頓便飯嘛。屋周圍雞呀魚呀什麼的全現成。地裡頭青菜蘿蔔四季豆都新鮮。“點殺”現做,好巴適喲!

多少錢呢?

多少錢不要緊,看著給一點就行了嘛!

要得要得,拍板成交!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成都人一到週末,幾乎傾城而出,到周圍山野間去享受自然之美,農家之樂。

玩一天下來,喝茶下棋打麻將,間或看看小錄像,每人也就十來塊錢,城裡人覺得很便宜,農民們也感到挺划算(全是現金收入呀)。

成都興起農家樂,已十好幾年。近些年綻然開放的“五朵金花”,更把這一休閒方式推向極致。

五朵金花”者,成都郊外五個以農家樂為主業的村子也。這五個村子,土質不佳,地處高壓線通過區,建高樓不允許,糧食生產也不好發展,僅以養花種菜為生。農家樂風聲一起,村民們在區鄉政府策劃帶領下,把五個村分別改造為花鄉農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這個村專植梅樹,那個村只栽菊花,一村一品,各具特色。把城裡人吸引出來,一看就嘖嘖稱奇,一來就不想走了。如今,“五朵金花”已成成都一大品牌,外市的、外省的(甚至外國的),都來參觀。

耐人尋味的是,好多地方取經回去,卻發現不大靈光,金花難以盛開。何故?原因之一是成都的自然氣候好,一年四季皆溫暖,天天可以室外喝茶。原因之二,則是成都人的休閒秉性,喜歡到山野間尋找安逸。這可就不是一時半刻“學”得來的了。

記者赴蓉採訪,去看“五朵金花”,來到專門租地給城裡人“種著玩”的江家菜地,看見兩位穿著長裙的年輕女子,正蹲在菜地勞作。記者走近打問,姐姐比較大方,主動答言道:“我們是城裡頭的,下來種菜,你們要問啥子嘛。”

“城裡頭下來種菜?真是新鮮。菜地是你們的嗎?”

“當然不是我們的。是我們租來的嘛。每分地每年給農民800元,他們下種,幫忙管理。收成算我們的。吃不完,農民還可以代賣。星期天沒得事,就下來種菜嘛,不但好耍,還可以帶著娃兒來,培養他們從小熱愛勞動的品德。”

文靜的妹妹一旁補充道:“你看這菜,多水靈呀,摘點回去,就在農民家裡頭弄好了,綠色食品,現炒現吃,好巴適喲。”

看來,二人真是深得山野間安逸之真諦了,真讓旁觀者羨慕不已。

成都多農田,成都近山水。最有名氣之山水,一為都江堰,一為青城山。每逢夏日,傍晚時分,不少成都人喜歡開車到都江堰去喝啤酒。前年酷暑,天大熱,都江堰各支流河畔,竟有數萬人聚集喝啤!聰明的店家在淺水中支起張張方桌,喝者須脫去鞋襪,涉水過去,將腳泡在水中,一邊喝啤酒,一邊衝殼子(聊天),一邊吹涼風,那份愜意,那份瀟灑,簡直安逸得扳!

至於青城山,則已成了成都人長年休閒休養的勝地。有將“第二居所”建在山下的,有退休後到此長住的。更多的則是偷得浮生幾日閒,來到青城山下,租農民房屋,吃農傢伙食,一切全包,啥都不管,完完全全過幾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世外桃源生活。

“貴不貴,一月多少錢?”

“吃住全包,七八百元。”

四、心裡頭的安逸

成都應該叫“耍都”,這個名字叫響了,成都肯定會雄起!


成都市為什麼生活起來如此安逸?成都人為什麼喜歡尋求生活中的安逸呢?

這是採訪中記者很想弄清楚的兩個問題。

問題一的答案,比較簡單,四川乃天府之國,成都,恰似鑲嵌其中的一顆明珠。四圍皆群山,中間一綠地,氣候非常好,還有都江堰。按成都人的話說,“生活在這樣的地方,你想不安逸都不得行。”

問題二的答案,就比較複雜了。為此,記者曾與成都市社會文化界知名人士座談,探討成都人為啥如此喜歡尋求安逸,他們有些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餐桌上的安逸也好,竹椅上、山野間的安逸也罷,皆源於成都人“心裡頭的安逸”,成都人的性格,有以下特點。

一是平和。

平和,不浮躁,是成都人的普遍特點。從外形你就看得出來,成都人大都慈眉善目,平平和和,一臉的氣定神閒。成都街頭,很少見到有人吵架鬧事。即使有,你也不必擔心,更不用去勸架,十有八九是吵著吵著就算了,散了,決打不起來的。不像有的城市,火辣暴躁,話沒幾句,“格老子”一拳就打過去了。

談及平和,一位作家總結道,成都的富人比較不跋扈,成都的文人比較沒有幻覺。一個是物質上的,一個是精神上的,兩個制高點上的人,都還比較剋制。

普通百姓如何呢?當然也很平和。在成都,工人即使下崗了,也很少有急赤白臉大喊大叫甚至尋死覓活的。“一萬元有一萬元的瀟灑,十塊錢有十塊錢的講究,咋個都可以過下去嘛。”他們照樣吃飯睡覺喝茶搓麻,甚至上街還牽著一條小狗,悠哉遊哉,根本不急。

再看看成都餐館,無論大小,取名很少有帝呀宮呀王呀什麼的,反而多以老媽、布衣、二哥、小妹之類命名。越平民越好,越與老百姓貼近,越受歡迎。

二是包容。

包容,不狹隘,是成都人又一特點。

在成都,記者曾採訪一些外來的白領、打工者和旅遊者,他們的共同看法是,成都這個城市,人比較好相處,不欺生,誰來了都包容得下,感覺比較舒服。

成都街頭,有不少小不點兒的餐館和麻辣燙大排檔。在那裡,你常會看到一溜停放著寶馬、奔馳、奇瑞、奧拓、三輪車、自行車。一個清潔工旁邊,或許就站著億萬富翁劉永好在啃串串燒,再一回頭,你又可能同某位經常在電視上亮相的明星打個照面,他或許和一的哥一邊吃麻辣燙一邊正聊得歡呢。彼此點頭一笑,誰也不以為怪。

有位京城作家曾感慨,什麼樣的名人到了成都,都會消融其中,泯然眾人矣。

成都近郊青城山上,一座宮殿內塑有三個觀音,一是道家觀音:手執拂塵、足下騎龍;一是佛家觀音:手中託瓶、座下蓮花;一是俗家觀音:華服鮮豔,儼然貴婦人。

三而合一,相安無事,彼此包容。

川菜,集粵菜、湘菜、魯菜之所長。川劇,既有京劇的清冽、秦腔的悠長,又有越劇的纏綿。這,也是一種包容。

三是詼諧。

詼諧,不憂愁,可算成都人又一特點。詼諧,既有樂觀、風趣、幽默之意,又不完全是一回事,箇中奧妙,須慢慢去品。

成都人的詼諧,隨時表現出來,你且信步街頭,看看那些餐館取名吧:公社九大碗、孫二孃羊肉湯、舌尖誘惑、初戀鴨唇、降龍鵝掌、喬一喬怪炒、眼哥田螺、煎一點……越“怪”越有意思,越能吸引食客。記者赴蓉當日,在武侯祠所開之“三顧園”用餐。服務員端上一盤炸雞,周圍碼有8粒大蒜,主人請猜一菜名,記者屢猜未中,結果是“神機妙算”,謎底揭開,眾人皆樂。

有兩件事,也可說明成都人之詼諧風趣:一位名叫蔣德才的男子,曾在《成都商報》頭版買下版面,表達對戀人的愛。另一位男子更加了得,竟在郊區石象湖一個山坡上,把上萬盆不同顏色的鬱金香擺成一行英文:I LOVE YOU。

座談會上,女作家潔塵說,成都人對一個人是否有情趣(成都話叫“好不好耍”)看得比較重。就說女孩談朋友吧,別的地方,要麼有錢,要麼有地位,幾乎大功告成。成都不行。她曾在公交車上聽兩位長得很漂亮的女孩子聊天。一位說,你們那位處長先生,為啥不同他談了呢?另一位道,啥子處長喲,瓜的,一點不好耍,吹了!

詼諧,平和,包容。三者之中,互有你我。或許正因此,成都人喜歡以詼諧開玩笑的方式,求得平和與包容。夫妻之間,丈夫常常甘於以“粑耳朵”自嘲自居。鄰里之間,無論碰到什麼矛盾,嘻嘻哈哈,幾句玩笑就算了。成都人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不存在”。再嚴重的事體,一句“不存在”,煙消雲散。

成都人有沒有毛病呢?當然有。太追求安逸,太容易滿足,是座談會上多數人的共識。其例證有三,其一,成都的民營企業家,大都甚少雄心,做到一定規模,不再做了。其二,成都的下崗工,再就業時喜歡挑挑揀揀,苦些累些的活兒,不幹,寧肯待著。其三,成都人辦事,不甚準時,說好3點開會,3點半人到齊就不錯了。

當然,任何地方的人也會有毛病、有不足。小眚不掩大德也。追求安逸,乃人類天性,關鍵是要分清界限:工作上追求安逸,顯然不妥,生活中追求安逸,無可指責。這是座談會又一共識。

正因如此,記者這篇“安逸成都”,描摹的是成都人的生活狀態而不是工作狀態。如果哪位喜歡較真,偏要站出來抬槓挑刺,那就會弄得作者和讀者都不“安逸”了。

走筆至此,記者要用剛剛學會的兩句成都話來為本文作結:

在成都過日子,硬是好安逸喲。

成都,一個來了就走不脫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