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春光!朝天區“春忙”正當時

不负春光!朝天区“春忙”正当时

四川經濟日報廣元訊(張敏 馬建忠 記者 侯東 文/圖)“布穀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晴。”又是一年一度好春光,在朝天區廣袤的田野上,到處可見農民群眾們戴著草帽、擼起袖子、挽起褲腿“春忙”的身影。

4月的曾家山,空氣中還殘餘著一絲微寒,正如白居易詩中所描繪的那樣——“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點點新綠剛剛掛上枝頭,桃樹上也才爬滿粉色的小花苞。但在兩河鄉大溝村的一隅,滿載甘藍幼苗的農用小汽車早早就停在了“惠農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旁,二十多位農人正在地裡忙活,起壟、覆膜、移栽、灌水、施肥,在他們嫻熟地配合下,不一會兒身後便留下了一壟壟移栽好的甘藍,在春風的撫慰下盡情地舒展開了嫩綠的葉片。

不负春光!朝天区“春忙”正当时

人勤春早地生“金”。今年41歲的合作社社長蔡萬平是大溝村二組村民,早年在外務工攢下厚實的家底後,便一意回到家鄉發展高山露地蔬菜產業帶動周邊群眾致富。2018年,合作社蔬菜基地規模高達1000畝,帶動周邊40餘戶群眾(其中貧困戶15戶)戶均栽植高山露地蔬菜8畝以上,年戶均增收近萬元;同時,蔡萬平還支付給當地群眾土地流轉費用及務工工資近70萬元。身患糖尿病的大溝村二組貧困戶陳母庭,今年一家就有三口人在蔬菜基地務工,“平均每天100元,一年下來有望掙到5萬元。”

曾經惡劣的自然環境,讓勤勞的曾家山人早早領悟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真諦,他們在春風細雨裡朝耕暮耘,疏渠春灌、平地改良,定植新苗、病蟲防治,施肥修剪、品種嫁接,用一壟田、一畦地,不斷延伸著自己的小康夢想。

沿著山脊而下,穿越飄渺美麗的雲端,來到素有“川北小江南”之美譽的羊木鎮,俯瞰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海,輕嗅清鮮淡雅的菌香,春天的繁盛便縈繞在心頭了。

不负春光!朝天区“春忙”正当时

位於羊木鎮源溪村、佔地近200畝的廣元市尚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基地裡,來自周邊的數十個農民工人在專業技術人員地指導下,正忙碌著給香菇菌袋打孔,“一臺機器,五、六個人操作,一天大約能打孔3萬袋。”“每天能掙120元,不比外出打工差,還能顧上家裡的老人小孩以及農活。”

而在羊木鎮貧困村金頂村,產業發展也是正當時。二組村民胡登培今年發展木耳6000椴,見到他時,他正在進行人工噴水作業。據胡登培介紹,椴木木耳完全靠吸收樹木和大自然的養分長成,是真正的純天然有機食品,不僅耳塊肥厚、口感細嫩,而且營養價值高,在市場上很受歡迎。這6000椴木耳一年將為他帶去至少一萬元的純收益。

“農事東疇堪播植,勤民方不愧為春。”為確保廣大農民群眾“春種一顆粟,夏長參天樹;秋收千斤果,冬藏萬擔谷”,朝天區早謀劃、早安排、早落實,截至目前,全區已組織儲備水稻良種6噸、玉米良種200噸、化肥1.5萬噸、農藥18噸、農膜40噸,春耕農資貨源充足;同時,編印大春生產資料2萬份下發到生產農戶,並組織全區農業技術幹部87人,深入到鄉鎮、村組、農戶,通過趕科技場、院子會、壩壩會等形式,開展技術培訓140餘場次,培訓農民2.9萬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