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用你家鄉方言怎麼說呢?

地球走我也走


我是湖南嶽陽平江的,我們那裡有很多的方言,相隔不遠可以口音上也有一些變化,多少有點音節上的轉變吧!以前我感覺我們那伍市鎮和長壽鎮的口音節有些變化,到後來感覺還有一些較遠的地方音節變化還要大,不知道怎麼回事,反正說不出來。

我們那“蹲下”是這樣說的!

蹲下~庫KU第二聲噠

站起來~起噠

睡覺~困告

也行中國就是這樣,每個地方有自己的語言,能表達的意思是不盡相同的,或許每個地方不一樣,這樣才能提現國內地域廣闊。


月球行


地方方言,是家鄉的土語,土文化,但是是家鄉人,就聽起來特別的親切!

農村現在好多人都在城市裡買了房,住到了城市裡面!現在全國普及普通話,導致現在說方言的越來越少!特別是小孩子在在外面的,根本不會說!

說到方言,我就用常德方言和大家說一說:

(蹲下)用常德方言說——拽zhuai倒

(吃飯)用常德方言說——氣飯

(廁所)用常德方言說——毛斯或者灰屋

(外婆)用常德方言說——嘎嘎

(外公)用常德方言說——嘎公

(皮鞋)用常德方言說——皮孩

光說在湖南,地方方言就有很多種,更加別說在種國這個大家庭了!地方方言是代表著地方特色和文化,值得在這裡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常德農村小趙


我是河南人,我說一個河南人說“蹲下”的一個小故事。

去年的某一天,去菜市場買菜回來過馬路,一位大媽也要過馬路,正好紅燈亮了,交通協管員立刻擺起手中的小紅旗,示意車輛行人停下,旁邊的大媽卻好象沒看見似的,旁若無人一路向前走,被協管一把拉住,大媽不願意了,“咋著,我走路還管我啦。"旁邊的人也說起了大媽,紅燈停,綠燈行,小孩子都知道。大媽看到大家都說她,氣極了說:“以後我就骨堆家裡不出來了!”哈哈哈,大家都笑起來,大媽在綠燈亮起後氣哼哼地走了。

你聽說過“骨堆”這個方言嗎,座標河南開封一帶。



秉珊


在莆田有一種吃飯叫“寫埋”

在臺灣有一種吃飯叫“駕崩”

在黃石有一種吃飯叫“恰帆”

中國方言也屬於中國文化的一種,只可惜如今農村人都往城市裡跑,子女大多都是異地結婚都是用普通話溝通,導致如今的小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教小孩說普通話,一些標準的地方方言文化也在不斷地流失。

還有眾多在外工作的年輕人,常年不在家,偶然回家一次都忘了家鄉話怎麼說,都有些不習慣。

在全國最容易聽懂的方言想必是四川方言了吧!很接近普通話了。而最難聽懂的我覺得就是福建莆田的閩南語,我在莆田生活了4年都聽不懂一兩句,簡直了。

我是湖北的陽新人“蹲下”再我家鄉叫“枯倒”。

“偶易枯倒恰飯”是什麼意思,有人知道嗎?

在我家鄉有一種“兄弟”叫“興胎”

在我家鄉有一種“巷子”叫“晃濤”

在我家鄉有一種“廁所”叫“當斯”

在我家鄉有一種“衣服”叫“衣宋”

在我家鄉有一種“皮鞋”叫“牌孩”

在我家鄉有一種“小孩”叫“塞裸”

不知道有沒有老鄉阿?





易閱


有一年到偉大首都北京出差,到一個飯店吃飯,我們一起正吃著,我回頭看旁邊一個桌子有四五人圍著吃飯,有兩人不坐椅子蹲在椅子上吃,我看著不文雅,我轉過身說山西老鄉們,在北京碰到不容易,來碰個杯。那幾個人奇怪,你那兒人,認我們老鄉?我滿口京腔,改成山西省會太原話說,我就看你們在椅子上“趷蹴哈”吃飯,就知道你們是山西人。這幾人哈哈笑,就你說趷蹴哈,就是道地山西人。我說,我不但知道你們是山西人,就看你們這種吃飯姿勢就知道你們是XⅩ縣人。那個地方人愛吃麵,大夏天,一大碗油潑辣子面端手裡,手心裡攥著一把剝了皮的蒜,光著膀子,肩上搭條白毛巾,一個挨一個,趷蹴在橙子上,或飯店門口大街旁,吃的呼嚕作響,汗水鼻涕流著,一邊吃一邊擦汗,到太原也這麼吃,太原人私下議論,看這肯定是xx縣人。那幾位說是的,我們就那兒人,看來出名了!是不太文雅。那幾位趷蹴椅子上的也下來坐椅子上吃飯了。

所以山西人蹲著就是說趷蹴下(哈),而山西人就愛趷蹴。


多彩人生1250382763


方言來說,每個地方都會有差別,但是按區域劃分,八九不離十。

我老家是河南南陽新野的,97年出門當兵後基本很少回去了,現在家人全部紮根深圳,所以很多家鄉話沒那麼標準了,我可以試著寫一點,有不對的地方,歡迎老鄉們指正。音大概同而已,實在有些字不懂用哪個。

另外需要說明,隨著普通話的普及,基本上現在的方言很少聽到一些比較土的了。

蹲下~谷兌

吃東西~腮(一般對別人沒好氣時候用)

閉眼~哥就眼

說話~F話(F按拼音發音)

腋窩~胳老肢

膝蓋~不老蓋

廁所~茅缸

上廁所方便~解手

廚房~灶火

客廳~堂屋

臥室~稍間

門框~門臉條

椅子~潑

自行車~洋馬

板車~澇車

男孩~叻娃娃兒

女孩~nüa(拼音)娃兒

老太婆~老媽兒

想起來的就這麼多,歡迎各位補充,也可以留言你們家鄉方言對比!


大鳥幫忙辦


我老家是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的。我在成都生活了18年。現在也算是大半個成都人吧!雖然現在已經沒有口音了,但是家鄉話還是記得一些,比如:

蹲下,家鄉話就是“估到”

吃飯,家鄉話就是“吃萬”

雪花,家鄉話就是“血發”

別去,家鄉話就是“莫扯”

睡了,家鄉話就是“困了”

玉米,家鄉話就是“包穀”

紅薯,家鄉話就是“紅繞”

等等,太多了,就不舉太多例子了。


廿八十一


我講一個關於方言蹲下的故事。

那是上高中的時候,教我們英語的老師是一位年輕漂亮的上海女知青。她講,剛下放我們安徽農村的時候,什麼也不懂。經常聽村裡人說骨地那,不知是啥意思,問同伴,他們也都搖搖頭。女孩子愛面子,怕人說從大城市來的學生連這個都不懂,讓人笑話。

有一次,村中一大爺去他們知青點,讓她幫助給外地的親戚寫封信。她招呼他坐下,可大爺不知是覺得自己身上髒,還是拘束,怎麼也不坐,嘴裡一個勁地說,我骨地那就行,骨地那就行了,邊說邊靠著門蹲了下來。這時,她才恍然大悟:原來,骨地那就是蹲下啊!這個簡單的問題困擾他們那麼久。得知真相後,一屋子的女同胞笑得前仰後合,把大爺也都給笑傻了!


春花秋月4780


說起方言,還真有意思。記得有一年我和家人到深圳旅行,在地鐵乘車準備下車時,發現不慎錢包失落,四處搜尋,結果在站臺角落處找到空空的錢包,錢沒有了,還好謝天謝地身份證還在裡面。我和家人用家鄉話交流,“可能是克伢(剛才)苦倒(kudao)的當兒(時候)從褲子口袋中滑出去了。"不想,被旁邊一對年青男女正好聽到,他/她們問,你們是哪裡人?我們說怎麼啦,他們說別誤會,我聽你們口音象老鄉。我們問你們是哪裡的,他們說:我們是湖北xx市的。哎呀,真是他鄉遇故知,結果硬是請我們到飯店共進午餐,並執意邀請到他們家去住。原來他/她們是一對夫妻,在深圳做生意。

我們因“蹲下”方言結識了老鄉,真是奇緣!


老狼48440790


老家河南洛陽農村的。“蹲下”在我們這方圓三五里之內用方言來說叫“谷聚那”。現在農村人比較清閒,吃過飯沒事,三五個人找到背風的地方點上一堆火,“谷聚”火堆旁一邊烤火一邊講打工軼事。木柴燃燒時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音,偶爾蹦起一點火星濺到棉衣上,立刻就會燒一個小洞,旁邊有人就會說:“谷聚恁近幹啥,後邊退退”。於是圍在火堆邊的人都不由自主往後退一退。

小時候吃飯,家裡有墩兒(小凳子)不坐,端一大“餎婁”(一大碗)麵條往門外找個乾淨地方一“谷聚”,一會兒,左鄰右舍都出來,“谷聚”到一塊兒,你看看我碗裡啥飯,我看看你碗裡啥飯。“恁家飯不賴(不錯),白米飯還有肉”。“俺媽沒在家,我自己擀的麵條”。一邊吃一邊夾著麵條喂孩子。天熱,小孩光著屁股。吃著飯,小孩說:“媽,我屙(大便)哩”。媽媽就會拉過小孩:“就你事多,走,大人都在吃飯哩,谷聚沒人地方屙”。那時農村人不講究,逢哪“谷聚”哪,生產隊開會,大家就“谷聚”到糞堆(農家肥)旁聽。

如今,老一輩人走了一茬又一茬,農村人逐漸向城裡轉移。方言漸漸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不過,在農村生活的人,還會用最質樸的方言述說著歲月的變遷。俗話說:“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蹲下”在我們附近也有叫“谷堆那”、“谷嘰”、“谷裝那”等等。如果有一天,在陌生的城市聽到這些方言,一定會覺得特別親切。說不好會演繹一個“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感人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