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權謀、權術、人性

《三國演義》中的權謀、權術、人性

《三國演義》中的權謀

說到權謀,就站在歷史小說的角度而言,《三國演義》恐怕要被推為歷史小說權謀第一書了。翻開《三國演義》,奇謀隨處可見。甚至有些看似稀鬆平常的事件,仔細推究,也還是權謀。也就是說,三國中的權謀,可以分為陽謀和陰謀兩種。

比如三國中的“桃園結義”,劉關張在市場上相識之後,一起交流了一下各自的內心想法,很快就在張飛家後面的桃源裡結拜為異姓兄弟了。表面上是兄弟結義,實則是用兄弟感情來掩蓋政治目的,通過結義的方式來捆綁力量,有點像今天的合夥人制度。

再比如諸葛亮娶黃月英這個醜姑娘為妻,恐怕背後的真實目的也是要通過姻親關係來捆綁老丈人黃承彥背後的家族力量。至於劉備娶一個寡婦為妻,其背後的真實目的是捆綁吳氏家族的家族力量則更加明顯了,要不然,劉備登基後為何會把劉禪他娘放在一邊,立吳氏為皇后呢。

王允在曹操刺殺董卓失敗之後,接著啟動了第二套計劃,那就是利用董卓和呂布好色的本性,派貂蟬做誘餌施美人計,接著利用二人的微妙關係,離間二人,最後借呂布的刀殺了董卓。美人計、離間計、借刀殺人,環環相扣,可謂妙哉!

赤壁之戰中,周瑜用苦肉計猛打黃蓋一頓,實現讓不善水戰的曹軍把大船連在一起,接著用反間計讓曹操誤殺了蔡冒,削弱了曹軍的軍事指揮力量,這兩步其實已經基本上決定了赤壁之戰的勝負。

就連莽夫張飛,在劉備逃亡夏口的那一戰中,還布了一個疑兵之計,活生生嚇退了聰明的曹操,為劉備逃亡爭取到了時間。

當然不是所有的權謀計策都能達到預期效果,比如孫權和周瑜聯合策劃的美人計以迷惑劉備,結果落了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笑柄。

《三國演義》中的權謀、權術、人性

《三國演義》中的權術

提起權術,三國中有三個玩弄權術的高手。

劉備的仁;曹操的狠;司馬懿的忍。

劉備仁到底是真仁還是假仁,其實到今天都是個謎。就拿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給自己穿上一件“仁君”外衣這件事來說,就簡直是個謎。因為中山靖王劉勝據說有120個兒子,在沒有親子鑑定技術的三國,要判定劉備到底是不是皇族後裔,簡直難如登天。

與劉備相比,曹操的權術則是明著來。劉備給自己嫁接了一個皇族身份,曹操則是明火執仗搶了一個天子,把天子玩弄於股掌之間,借天子之名,發號各種施令,頒佈各種政策,號召各路諸侯。如果這還不夠的話,曹操還借過別人的人頭。在曹操打袁紹時,曹操軍糧不夠了,曹操把發糧官叫來說讓用小鬥發糧,發糧官說恐怕會激起兵變,曹操說你只管弄,我自有辦法。結果發糧官回去用小鬥發了兩天,軍中大亂。曹操為了平民憤,就把發糧官咔嚓了。在權術面前,生命賤如草芥。

司馬懿從登上三國政治舞臺的那一天開始,就開始忍。面對頂頭上司曹操,他忍;面對宿敵諸葛亮,他忍;面對新主子曹丕,他忍;面對不堪一擊的曹睿,他還在忍,他覺得火候還欠點。忍到又一任新主子曹芳的時候,司馬懿沒忍住。他爆發了,從20多歲到70多歲,司馬懿忍了半個世紀。司馬懿開始的忍還有點個人涵養的成分,後來的忍,則純屬權術。

《三國演義》中的權謀、權術、人性

《三國演義》中的人性

袁術大軍壓境,劉備一籌莫展,這時候呂布成了這個生死攸關關頭的一個重要砝碼,呂布這個砝碼偏向袁術,則劉備必敗必死,呂布這個砝碼要是偏向劉備,則袁術勝利無望。呂布選擇了劉備,通過猿門射戟的遊戲,擋住了袁術大軍。這麼來說,呂布對於劉備,也算是有救命之恩的人,可是當呂布被曹操俘虜,在殺與不殺之間猶豫徘徊時,劉備火上澆油,挖出呂布的陳年舊事,提醒曹操此人得殺。這麼說來,這個奉行仁義的謙謙君子人性中惡的一面就暴露無遺了。也有人說劉備的兒子劉封、劉禪本來就是“封禪”的意思,這麼說來,劉備匡扶漢室的座右銘也只是喊給粉絲們聽的。這麼說來,好人的人性中,也藏著惡的一面。

衣帶詔事件爆發,曹操狠狠的過了一把殺人癮,連懷有身孕的皇妃也沒放過,可見曹操實在是夠壞了。可是曹操的馬受驚踐踏的麥田自己割發代首這一節,又體現出曹操的民本意識,心裡還是有老百姓的。再從曹操的羅裡吧嗦的遺囑中,也看出曹操作為一個丈夫溫情動人的一面。可見大壞蛋的人性中,也有善的一面。

曹丕知道自己不是那個聰敏絕頂的會稱大象的曹衝的對手時,神不知鬼不覺放毒鼠咬死了曹衝。曹操震怒,但曹丕打死都不承認。這一節要算《三國演義》中反應人性最赤裸裸的地方了。在權欲面前,血濃於水的兄弟情變得不堪一擊,這是人性中卑鄙的一面。一個父親明知一個兒子殺了另一個兒子,但始終無法下手把這個殺人的兒子也殺了,畢竟他是兒子,畢竟自己是父親,這又是人性中光輝的一面。

《三國演義》中的權謀、權術、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