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权术、人性

《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权术、人性

《三国演义》中的权谋

说到权谋,就站在历史小说的角度而言,《三国演义》恐怕要被推为历史小说权谋第一书了。翻开《三国演义》,奇谋随处可见。甚至有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事件,仔细推究,也还是权谋。也就是说,三国中的权谋,可以分为阳谋和阴谋两种。

比如三国中的“桃园结义”,刘关张在市场上相识之后,一起交流了一下各自的内心想法,很快就在张飞家后面的桃源里结拜为异姓兄弟了。表面上是兄弟结义,实则是用兄弟感情来掩盖政治目的,通过结义的方式来捆绑力量,有点像今天的合伙人制度。

再比如诸葛亮娶黄月英这个丑姑娘为妻,恐怕背后的真实目的也是要通过姻亲关系来捆绑老丈人黄承彦背后的家族力量。至于刘备娶一个寡妇为妻,其背后的真实目的是捆绑吴氏家族的家族力量则更加明显了,要不然,刘备登基后为何会把刘禅他娘放在一边,立吴氏为皇后呢。

王允在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之后,接着启动了第二套计划,那就是利用董卓和吕布好色的本性,派貂蝉做诱饵施美人计,接着利用二人的微妙关系,离间二人,最后借吕布的刀杀了董卓。美人计、离间计、借刀杀人,环环相扣,可谓妙哉!

赤壁之战中,周瑜用苦肉计猛打黄盖一顿,实现让不善水战的曹军把大船连在一起,接着用反间计让曹操误杀了蔡冒,削弱了曹军的军事指挥力量,这两步其实已经基本上决定了赤壁之战的胜负。

就连莽夫张飞,在刘备逃亡夏口的那一战中,还布了一个疑兵之计,活生生吓退了聪明的曹操,为刘备逃亡争取到了时间。

当然不是所有的权谋计策都能达到预期效果,比如孙权和周瑜联合策划的美人计以迷惑刘备,结果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笑柄。

《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权术、人性

《三国演义》中的权术

提起权术,三国中有三个玩弄权术的高手。

刘备的仁;曹操的狠;司马懿的忍。

刘备仁到底是真仁还是假仁,其实到今天都是个谜。就拿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给自己穿上一件“仁君”外衣这件事来说,就简直是个谜。因为中山靖王刘胜据说有120个儿子,在没有亲子鉴定技术的三国,要判定刘备到底是不是皇族后裔,简直难如登天。

与刘备相比,曹操的权术则是明着来。刘备给自己嫁接了一个皇族身份,曹操则是明火执仗抢了一个天子,把天子玩弄于股掌之间,借天子之名,发号各种施令,颁布各种政策,号召各路诸侯。如果这还不够的话,曹操还借过别人的人头。在曹操打袁绍时,曹操军粮不够了,曹操把发粮官叫来说让用小斗发粮,发粮官说恐怕会激起兵变,曹操说你只管弄,我自有办法。结果发粮官回去用小斗发了两天,军中大乱。曹操为了平民愤,就把发粮官咔嚓了。在权术面前,生命贱如草芥。

司马懿从登上三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天开始,就开始忍。面对顶头上司曹操,他忍;面对宿敌诸葛亮,他忍;面对新主子曹丕,他忍;面对不堪一击的曹睿,他还在忍,他觉得火候还欠点。忍到又一任新主子曹芳的时候,司马懿没忍住。他爆发了,从20多岁到70多岁,司马懿忍了半个世纪。司马懿开始的忍还有点个人涵养的成分,后来的忍,则纯属权术。

《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权术、人性

《三国演义》中的人性

袁术大军压境,刘备一筹莫展,这时候吕布成了这个生死攸关关头的一个重要砝码,吕布这个砝码偏向袁术,则刘备必败必死,吕布这个砝码要是偏向刘备,则袁术胜利无望。吕布选择了刘备,通过猿门射戟的游戏,挡住了袁术大军。这么来说,吕布对于刘备,也算是有救命之恩的人,可是当吕布被曹操俘虏,在杀与不杀之间犹豫徘徊时,刘备火上浇油,挖出吕布的陈年旧事,提醒曹操此人得杀。这么说来,这个奉行仁义的谦谦君子人性中恶的一面就暴露无遗了。也有人说刘备的儿子刘封、刘禅本来就是“封禅”的意思,这么说来,刘备匡扶汉室的座右铭也只是喊给粉丝们听的。这么说来,好人的人性中,也藏着恶的一面。

衣带诏事件爆发,曹操狠狠的过了一把杀人瘾,连怀有身孕的皇妃也没放过,可见曹操实在是够坏了。可是曹操的马受惊践踏的麦田自己割发代首这一节,又体现出曹操的民本意识,心里还是有老百姓的。再从曹操的罗里吧嗦的遗嘱中,也看出曹操作为一个丈夫温情动人的一面。可见大坏蛋的人性中,也有善的一面。

曹丕知道自己不是那个聪敏绝顶的会称大象的曹冲的对手时,神不知鬼不觉放毒鼠咬死了曹冲。曹操震怒,但曹丕打死都不承认。这一节要算《三国演义》中反应人性最赤裸裸的地方了。在权欲面前,血浓于水的兄弟情变得不堪一击,这是人性中卑鄙的一面。一个父亲明知一个儿子杀了另一个儿子,但始终无法下手把这个杀人的儿子也杀了,毕竟他是儿子,毕竟自己是父亲,这又是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权术、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