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的失控人生,如何從賢妻良母到心狠手辣的悍婦

先前我們講過先秦的哪些後宮嬪妃們,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西漢的哪些紅宮嬪妃們,今天我們來了解的是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統治者——呂雉,漢高祖劉邦的妻子。

說起漢高祖劉邦好多人應該都不會陌生,一個一開始遊手好閒的人,跟隨陳勝吳廣起義,最後成就自己王朝的男人。一開始剛學歷史的時候,總是傻傻的分不清劉備跟劉邦兩人,兩人都是農民之身,起義成就一番宏圖的人,但是兩人所處的朝代完全不一樣,希望大家不要跟我一樣,混淆了兩人呦。迴歸正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呂雉這個在政事上運籌帷幄的女人。

西漢高祖劉邦皇后:呂雉

呂雉的失控人生,如何從賢妻良母到心狠手辣的悍婦

眾所周知,劉邦在取呂雉的時候,只是一個泗水亭的亭長而已,他是如何一文沒用,就娶到了小他十五歲的呂雉?當時的呂公雖然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家庭,但是鋁製的生活過的也算是安逸,呂公為了躲避豪門的報復,帶領全家來到沛縣,當時眾鄉紳聽聞縣令有貴人來訪,前來拜見,為了答謝眾人,呂公宴請賓客,當時的規定是,獻錢上千者方可如堂飲酒。當時的劉邦得到這個消息後,哪有不湊熱鬧之由呀,因此在記禮賬的時候高喊“泗水亭長劉季,賀錢一萬”(當時劉邦還未改名),然後直接進入堂上,呂公對此人很是感興趣,等他見到劉邦後,很是震驚,呂公很是迷信面相,而劉邦的面相又非同凡人。因此酒宴散去後,呂公問劉邦:“我有一女,想許你為妻”當時屬於大齡剩男的劉邦,當然是樂意,於是這門親事算是定下了。

劉邦雖然是泗水亭的亭長,但是生活條件並不是多富裕,還因為公務在身不能在家陪伴呂雉,因此家中的農活,針線活,養育兒女,侍奉父母這些事都交給呂雉自己一人做。試問一個在家不需要動手成為人妻後事事精通的女人,這中間在生活上有多麼辛酸,恐怕也就只有當事人能知道了。

呂雉的失控人生,如何從賢妻良母到心狠手辣的悍婦

一次劉邦在押送囚犯的途中,因為中途不斷有囚犯逃走,所以劉邦一氣之下把囚犯都放了,自己也準備逃跑,但是有些囚犯被他的義氣感動,決定跟隨劉邦,因此當時的劉邦也擁有了一定的武裝力量。但是對於呂雉來說,除了要照顧好家庭,還需要經常給自己丈夫送衣服食物,可見當時的呂雉生活的並不是多麼幸福,。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趁機響應,呂雉的兄長也跟隨劉邦,公元前205年,劉邦攻打彭城,想趁機消滅項羽,接走妻兒跟父親,但是卻因自己貪戀財色,耽誤了時機,最終導致呂雉跟父親被項羽捉到當成人質,兒女在途中遇到劉邦。呂雉跟父親被項羽關押二十八個月,期間項羽想用“烹太公”的方法威脅劉邦,但是劉邦卻不為所動,經過項伯調節,才得以保下二人,最後,劉邦通過“鴻溝議和”將呂雉跟其父親解救。

但是解救回去的呂雉面對的不是丈夫的關心,而是丈夫枕邊另有新歡——戚夫人,而且此時的戚夫人已經生下了趙王如意,當時的婚姻制度差不多是屬於一夫多妻制,劉邦身邊有新人也不足為奇,但是最讓呂雉氣憤的莫過於劉邦想要廢除太子劉盈,另立如意為太子。這一舉動自然是會影響到呂雉的地位,朝中的忠臣也都不同意。呂雉最終採取了張良的計謀,請來了商山上的四位高中輔佐劉盈,廢太子風波這才過去。

呂雉的失控人生,如何從賢妻良母到心狠手辣的悍婦

劉邦當時剛剛建立自己的江山,自然是要剷除異己,保證自己的個人利益,當時第一個剷除的就是著名軍事家韓信,韓信當時多虧了蕭何的賞識,這才有了以後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許多著名的軍事典故,但是還有一個成語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後,是呂雉跟蕭何聯合將韓信誅殺。開國的許多大臣,多半都是劉邦通過呂雉殺害的,劉邦去世後,太子劉盈即位,即惠帝。

劉邦去世,呂雉自然是要清理後宮,先是將戚夫人的兒子如意毒害,接著將戚夫人砍掉雙手雙腳,毒啞,耳聾,將其做成人質,扔到廁所中,最後被折磨而死。戚夫人也算的是死的最慘的一個吧。

雖然呂太后是個心狠手辣的人,但是在掌握大權的這一段時間內,依然是按照劉邦在位時的政策跟用人制度,並繼續實行“休養生息”的國策,重視農業,有節制的調整經商政策,與匈奴維持友好關係,新詞在政治經濟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公園前180年,率天后病死,死後與漢高祖合葬。其實前期的呂雉可以說是一個安靜端莊的大小姐,自從嫁給劉邦後,得不到丈夫的關係,被當做人質的兩年多的時間裡,丈夫不但不擔心自己的安慰,對於自己被人威脅烹太公,丈夫也不在意,被解救回來後,丈夫身邊有了新歡,孩子都有了,最最重要的是廢掉自己的兒子,觸及到自己的個人利益跟地位,這些情況如果放到現在來講,沒有一個妻子不會毫無怨言,這也就是為什麼後期的呂雉黑化,做出如此心狠手辣的事情的原因,處在當時的社會,總是要學會為自己考慮,畢竟不管處在哪個年代都是屬於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