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妻變“悍婦”,是什麼讓一個女人發生如此大的轉變?

賢妻變“悍婦”,是什麼讓一個女人發生如此大的轉變?

上一期小編帶大家重回鴻門宴,我們通過對人物背景的分析,努力解讀人物背後的利害關係。

“月滿則盈,水滿則溢”,項羽若是早些明白這個道理也不會最後自刎烏江。鴻門宴後,楚漢相爭的局勢徹底發生了扭轉。項羽之後的舉措都充分證明他只事一個沒有眼界的打仗機器,攻入咸陽城後,燒阿房,殺子嬰,坑殺二十萬投降的秦軍。

屠龍少年終有一日,變成了惡龍。

賢妻變“悍婦”,是什麼讓一個女人發生如此大的轉變?

火燒阿房宮

項羽已經忘了他的初衷,曾經高聲說要取代秦始皇的少年也泯滅於刀劍與鮮血之下。項羽所恨的秦朝早已分崩瓦解,子嬰何其無辜,他登基後便料理奸臣趙高,試圖挽救末路的秦朝。子嬰是一個有才能顧大局的人,卻僅僅因為嬴氏後人的身份慘遭腰斬。

二十萬秦軍何其無辜,項羽恨秦朝,難道他們就不恨?不是二十萬秦軍,是二十萬奴隸,是二十萬被嚴苛秦法折磨,苦苦等待救贖的靈魂。他們以為迎來了光明,卻不想是深淵的招手。

項羽的所作所為都讓世人看到他殘暴的一面,或許意氣風發的少年也曾想過為這方土地帶來安寧,但利害網下懸掛著惡意的蜘蛛,他已經失去成為一個帝王的資格。

賢妻變“悍婦”,是什麼讓一個女人發生如此大的轉變?

自刎烏江

封王后,西楚霸王憑著自己的喜好分封諸侯,一朝建立起來的郡縣制被推翻。歷史的車輪從不會倒轉,而倒轉車輪的人也勢必會被歷史拋棄。捨棄了關中這塊寶地,項羽帶著自己的子弟兵衣錦還鄉,卻不想迎接他的是“四面楚歌”,“自刎烏江”。

賢妻變“悍婦”,是什麼讓一個女人發生如此大的轉變?

四面楚歌

太過盛大的開場往往預示著接下來的一切都朝著沒落前進。

唯有缺憾,才能持恆。

楚漢爭霸也隨著項羽不肯過江東落下了帷幕,而接下來要登場的是一位女性人物——呂后,她在歷史上可是能和武帝相提並論。

賢妻變“悍婦”,是什麼讓一個女人發生如此大的轉變?

呂后畫像

呂后早年和她爹一起來到沛縣,當時劉邦還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小混混。他爹就想著能把閨女在沛縣找個人託付終身,大家都以為得是沛縣縣令,可沒想到天上掉餡餅的事落在劉邦身上了。劉邦雖然當時沒有婚約,但有個沒名沒份的私生子。不僅要嫁一個比自己大15歲的老男人,嫁過去還得喜當媽,這事擱誰誰都不願意。

但呂后他爹可不簡單,不然咋做漢高祖的老丈人。他呀,會相面。自己親爹都說了劉邦以後能發達,呂后還能咋辦,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但這日子實在是不好過,自己還照顧不了自己呢,現在就要給別人的孩子當媽。劉邦又是個不著家的主,家裡的活都得呂后一個人前後腳的張羅。

賢妻變“悍婦”,是什麼讓一個女人發生如此大的轉變?

劉邦跟著起義軍造反之後更是沒辦法照顧家裡,呂后不僅得一個人下地種田還得牽掛著劉邦的安危。早期的呂后可以說是白蓮花的標配,單純,可憐,不諳世事,就等著丈夫發達了回鄉找自己。呂后他爹看面相確實看得挺準的,但他看人的本領可不大ok。劉邦日後不僅發達了,還找了美嬌娘戚夫人。

賢妻變“悍婦”,是什麼讓一個女人發生如此大的轉變?

劉邦戚夫人劇照

你說這名叫的,戚夫人,這不明擺著欺負人嘛。家裡的糟糠妻替你忙裡忙外,你在外面毫無後顧之憂沾花惹草。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做了人類想成仙,坐在地上想上天。我看你是缺少社會主義的敲打,忘了和你共患難的老婆。咳,後面那句不是魯迅先生說的。

等呂后歷經千難萬險來到劉邦身邊,她發現劉邦早就有了一個美麗的戚夫人。自己又比戚夫人年紀大,每次重要場合都是劉邦帶著戚夫人,呂后自己成了“留守”婦女。這要是擱現在,妥妥的小三上位成傍尖兒,賢妻抹淚事翻篇兒。

如果說是呂后自己被欺負她也就認了,劉邦建立漢朝後自然少不了三宮六院,要真生氣自己都能把自己氣死。關鍵在於劉邦不僅欺負呂后,還想擼掉呂后兒子太子的稱號,立戚夫人的兒子為太子。

為母則剛。

戚夫人的兒子非長非嫡,如今劉邦不顧老祖宗的規矩,執意要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可是徹底觸碰了呂后的底線。呂后讓自己的哥哥挾持了張良,威脅張良獻計保下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張良說劉邦想請四位老人出山,一直未能成功。若是能請到這四位輔佐太子,高祖必然不會再有廢太子的心思。

賢妻變“悍婦”,是什麼讓一個女人發生如此大的轉變?

劉盈

關乎自己兒子的前程,呂后連夜備好厚禮請四位先生出山輔佐劉盈。劉邦從小混混起家,就算現在成了漢高祖,身上也帶有一股匪氣。四位老人不相信劉邦滿嘴跑火車,對他口中所謂的禮賢下士不屑一顧自然不肯出山。如今,劉邦見四位老人已經出山輔佐劉盈,便明白劉盈雖然荏弱但羽翼已經豐滿,自此以後再不動廢太子的念頭。

劉盈穩坐太子的寶座並沒能讓呂后安心,反倒是讓呂后明白權力必須得僅僅掌握在自己手裡。她就算是不為自己考慮也要替自己的兒子謀劃出路。

歷史上,人們提及呂后總愛帶上蛇蠍二字。呂后殺韓信,將戚夫人做成人彘的行為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能接受。但換個角度而言,呂后是一個很有才能的女子。劉邦去世後,呂后廢除挾書律,讓百姓們接受多元開放的文化。修建長城,抵禦外敵,可為什麼這樣一個有才能的女人卻會變得如此“狠毒”?

賢妻變“悍婦”,是什麼讓一個女人發生如此大的轉變?

戚夫人吟唱曲

呂后早年不嫌棄劉邦,委身下嫁劉邦成為糟糠妻。對於毫無血緣的私生子,她又是當爹又是當媽,一個人撐起支離破碎的家。劉邦在外毫無音訊,她著急;劉邦在外凱旋而歸,她驕傲。糟糠妻敵不過美嬌娘,在看到戚夫人笑顏如花同劉邦嬉鬧,呂后就變了。

她不再是守著矮房等待丈夫回家的農家婦女,她也明白自己的丈夫再也回不來,她能做的就是握緊手中有的一切。戚夫人最後的結果不全是呂后的原因,還有她自己的愚蠢。後宮中的女人無非就是鬥來鬥去,但戚夫人給自己選了最蠢的一條路。她哭幾下就能得到呂后遙不可及的帝王寵愛,她撒個嬌就能讓呂后依仗的太子之位險些易主。只要她示弱低頭就能保自己安穩無恙,但她沒有。帝王的恩寵讓她上雲端,立山巔。

呂后如何不恨,她恨劉邦的背叛,恨戚夫人的上位。但她動不了劉邦,她只能報復在戚夫人身上。她將戚夫人囚禁在永巷中以作懲罰,可戚夫人唱的“子為王,母為虜”恰恰提醒呂后:劉盈登基還不夠,劉如意還沒有死。劉如意現在已經是劉王,戚夫人又被自己幽禁永巷,將來勢必會成為威脅。

所以呂后殺了劉王,這就是戚夫人的愚蠢,她不僅沒能等到救自己的兒子,反倒是送他一張催命符,連她自己都難逃一死。呂后之後的行為我們都知道,她後半生無上榮耀卻失了初心,一直愛護的兒子劉盈也因為她犯下的種種殺戮,與之漸行漸遠。

為了兒子,一個女人觸碰權力;為了權力,一個女人失去兒子。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作者延年。如果喜歡的話,請伸伸小手為我們點贊,留言,可以轉發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的好友看到哦。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蘇家酒窯,一個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公眾號。如果你有其他有趣的想法也可以留言聯繫我們哦,感謝你的閱讀,我們下次再見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