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功能區:統籌推進改革試點任務 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陝西自貿區掛牌兩週年

各界導報訊(海雲 袁相龍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中省市關於開展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相關工作的戰略部署,加快實現高新功能區“突出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建設一帶一路創新之都”的功能定位,高新功能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圍繞自貿試驗區建設各項任務,統籌推進改革試點任務,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現將近期主要工作進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進展情況

圍繞《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和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2018年重點工作及陝西自貿試驗區西安管委會《關於落實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區域試點任務考核指標的通知》文件精神,高新功能區2018年需完成71項改革試點任務,高新功能區共完成100項試點任務,完成率140%。

西安高新功能區:統籌推進改革試點任務  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西安高新功能區:統籌推進改革試點任務  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新型政府管理模式

一是,加速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承接省級下放委託事權,2018年已全部承接省級213項審批事項、市級100項審批事項。

二是,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2018年5月成立行政審批局,原由西安高新區管委會相關部門負責實施的230個行政許可及服務事項,統一劃轉至行政審批局負責實施,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

三是,建立西安高新區市場綜合監管平臺。該平臺於2018年4月28日試運行,8月18日零時正式上線,開啟了西安高新區"互聯網+監管"新模式。平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資源,打破信息孤島,全面實施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協同監管、精準監管、智慧監管,形成事前誠信承諾、事中評估分類、事後聯動獎懲的全鏈條信用監管模式,營造自覺守信的社會大環境。自平臺試運行以來,已成功進行兩次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活動,對西轄區範圍內的房地產企業、投資企業和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了聯合抽查,檢查企業111戶,為西安高新區全面開展跨部門聯合抽查監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提升營商環境,加速投資便利化

一是,發佈三次創業體系政策。圍繞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2018年重點工作及試點任務,結合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要求,發佈了三次創業體系政策,設立每年20億元的三次創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總規模20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在千億級產業培育、高端要素聚集、投資環境優化等方面給予企業和機構全方位支持。

二是,充分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在政策和體制改革創新的推動下,高新區市場主體活力得到充分釋放。2018年,新增市場主體16971家,其中內資企業10550家,註冊資本1113.64億元;外資企業152家,註冊資本15090.16萬美元;個體工商戶6269家,註冊資本12.55億元。新增註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達140家。2018年,西安高新區實現進出口總額2817.74億元,佔全省80.2%,佔全市85.2%。成為西安市乃至陝西省對外開放的樞紐。

三是,集成一批政務服務創新經驗。構建了三級政務服務體系,繼2017年成立咖啡街區服務站、唐延路服務站後,2018年新成立軟件新城服務廳、萬達廣場服務站、藍博服務廳,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2018年11月22日,行政審批服務局草堂分局在西安高新區草堂鎮泰和社區正式揭牌;發佈“最多跑一次”清單共計482項,在全省首推政務服務“容缺辦理”機制,涵蓋貿促、人才、社保、工商、稅務、勘測等6個部門共44項業務,中央人民政府網專門對此進行了報道;開展“局長駐窗口”、“最多跑一次”體驗活動,簡化辦事程序,探索創新辦事方法,深化流程再造。

(三)推進金融領域創新,建立風險防控體系

一是,啟動建設西安絲路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發佈《西安絲路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發展規劃》,啟動建設2平方公里的西安絲路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通過高質量發展,統籌高端產業,使之成為大西安的城市客廳。其中,西部地區超高層地標建築群——未來之瞳,建成後將承載創新研發、星級酒店、高端商務等功能,配套大劇院、音樂廳、美術館、空中景觀步道。

二是,加快引入金融機構。西安高新區累計聚集了各類金融服務機構和要素平臺1435家,擁有金融機構全國或區域性總部62家,境內外上市企業3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85家。2018年,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德勤、安永、畢馬威都已在西安高新區設立機構,瑞華健康保險全國總部,富邦華一銀行、浙商銀行、農行、招商銀行陝西自貿試驗區西安高新分行等10家金融機構,阿里巴巴絲路總部項目、蘇寧全國互聯網金融運營中心等9家金融科技企業落戶西安高新區。

三是,積極探索金融創新。西安高新區是國家首批投貸聯動試點的五個示範區之一,出臺並兌現《西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關於支持金融機構開展投貸聯動試點的實施辦法》,2018年試點銀行開展投貸聯動業務金額累計超過9億元。支持延長石油獲批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支持邁科集團通過海外協議付款業務,支持招商銀行在陝西自貿試驗區首次應用區塊鏈技術為區內企業敘做美元跨境支付業務;創設“內保外貸”新型融資模式,在“控流出”宏觀環境下,以“內保外貸”的形式,為海外併購企業提供資金保障,幫助企業“走出去”。

四是,著力發展科技金融。搭建西安高新區信用金融服務平臺,截止目前,平臺累計匯聚了全省250餘萬家市場運營主體的工商登記基本信息及西安高新區內近17000家企業的金融、社保、稅收及國土等各類深度信用信息近200萬條,發佈各類融資需求300億元,實現融資對接200億元左右。同時,基於平臺信用數據,西安高新區與深交所信息公司、陝股交中心共同搭建了“陝西科技企業投融資常態化網上路演平臺”,面向全國3200家機構、8000多投資人實現了“7+24”永不落幕的項目對接平臺。資本大市場已建成投入使用,西安高新區信用服務中心、中小企業信用研究院等7家首批服務機構入駐運營。資本大市場自2018年4月份運行以來,已舉辦大小型投融資對接活動30餘場,服務企業超過1000餘家,服務人數超過2000人次。

(四)加大特色創新案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

西安高新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政府監管模式、跨境貿易、金融、“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模式創新等方面大膽探索,形成了一批改革創新成果,在創新案例培育工作中,高新功能區獲得四個第一:

一是,上報案例數量第一。截止目前,高新功能區向市級主管部門共報送創新案例上百個。

二是,特色創新案例數量第一。經第三方機構評估,高新功能區共形成26個特色創新案例。

三是,入圍省級最佳實踐案例數量第一。高新功能區共有6個創新案例入圍省級最佳實踐案例,分別是:信用金融服務平臺、“內保外貸”金融創新、“投貸聯動”助力小微企業發展、實施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開展全程報稅業務試點、建設西安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國家知識產權運營軍民融合特色試點平臺。

四是,入圍全省首批覆制推廣改革創新成果數量第一。高新功能區共有4個案例入圍首批在全省範圍內複製推廣的改革創新成果,分別是:政務服務“容缺辦理”、信用金融服務創新、“內保外貸”金融創新、徵信服務與政府服務聯動。此外,技術經理人全程參與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模式入選《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廣第二批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

(五)搭建合作交流平臺,深入推動國際合作

一是,加速國際交流合作。成功舉辦全球硬科技大會、全球程序員節、全球創投峰會、世界西商大會等國際會議,西安高新區國際化步伐明顯加快。積極參與陝粵港澳經濟合作周、秦商大會等招商推介活動。舉辦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一帶一路”核心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智庫論壇、“法律視野下的國際經濟新秩序”西安高峰論壇等,提供包括對外經濟合作、對外貿易、商事法律等方面的個性化服務,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優勢,增加在對外經貿合作中的談判籌碼,助力企業國際化發展。

二是,搭建國際合作平臺。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孟加拉科技服務站於2018年7月中旬掛牌運營;與國智匯融簽訂共建西安高新區以色列(特拉維夫)離岸創新中心合作協議;在硅谷舉辦中美(西安·硅谷)科技創新交流會暨西安高新區北美(硅谷)離岸創新中心揭牌儀式,並同一九八六(西安)控股有限公司簽訂共建協議;舉行“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交流項目啟動儀式”,促進中俄兩國創業青年開展人文交流互訪交流活動;成功獲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西安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打造企業國際化智能平臺,易點天下廣告管理平臺在技術、產品及數據的驅動下,通過移動營銷、垂直領域解決方案、金融服務等助力中國企業國際化,打造面向全球的ToB生態圈。

二、下一步重點工作

西安高新功能區:統籌推進改革試點任務  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一是,圍繞高新功能區戰略定位,從市場訴求強烈、有利於提高開放水平、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領域出發,研究提出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擴大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思路和措施,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自貿區創新案例達到30項以上。

二是,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積極推進設立知識產權交易所工作。推進知識產權與技術成果交易運營和保護中心、國家技術轉移西北中心平臺建設,制定科技成果“三權”改革試點方案、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方案。

三是,複製特殊區域外集成電路研發檢測企業全程保稅業務試點成功經驗,將試點範圍擴展到集成電路全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更寬領域,探索建立“電子底賬+企業自核”的創新型海關監管模式,實現高科技企業研發原料“秒通關”。

四是,加強綜保區與口岸通關協作,構建高新區大通關綜合服務體系,探索便利化通關模式,促進區內區外聯動發展。探索進出口技術合同登記試點,開展海關稅款保證保險試點,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五是,探索鋰電池鐵路運輸制度創新以擴大產品出口和有效投資。以“一帶一路”為契機,突破鋰電池鐵路運輸現有制度障礙,降低企業運輸成本。

六是,積極爭取建設跨境人民幣結算(西安)中心、絲綢之路國家主權基金(西安)聯盟和絲綢之路國際投資銀行等平臺,探索開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與招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自貿分行在“本幣優先”、“區塊鏈跨境支付”、“中小企業普惠金融產品”等領域開展創新合作。

七是,制定出臺高新區互聯網企業出海優惠政策,鼓勵互聯網企業“走出去”,建設中國首家互聯網出海產業園。推動設立跨境電商綜試點。在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支付、物流、通關、退稅、結匯等環節的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推進絲路跨貿小鎮項目落地。

八是,加快推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與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建設,打造文化產業聚集區。結合文化藝術品保稅展示成功經驗,支持對外文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

九是,持續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進一步探索“容缺審批”、“並聯審批”等制度創新。優化高新區事中事後綜合監管平臺,打造“1+X”綜合監管模式。結合高新區信用與金融服務平臺建設,探索建立以企業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監管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