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下個華為、騰訊在哪?深圳媒體昨天給了個提示

深圳下個華為、騰訊在哪?深圳媒體昨天給了個提示

深圳下個華為、騰訊在哪?深圳媒體昨天給了個提示

深圳下個華為、騰訊在哪?深圳媒體昨天給了個提示

4月8日,清明小長假後第一天,深圳三大媒體在頭版、二版重要位置大篇幅報道了一家科技企業——柔宇科技,其中《晶報》更是在封面刊出了大熱的摺疊屏手機柔派的照片。

多家媒體在封面、頭條位置如此隆重地報道一家企業,近幾年非常罕見。細心的人會發現,這是深圳推出的“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專欄的第一篇,這個專欄4月8日起推,報道深圳市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創新實踐和典型經驗,可以說是在70週年國慶這個特殊節點上的一份“深圳答卷”。

不是華為、騰訊等大企業,成立才六年多的柔宇,為什麼能成為國慶70週年、深圳建市40週年時“深圳答卷”中的開篇之作呢?

媒體的報道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答案:三年多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兩年多前,這裡打下地基。2018年6月,柔宇科技全球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在深圳點亮投產,在全球率先量產柔性顯示屏,迅速獲得多個行業的大額市場定單,被稱為“新深圳速度”。在“新深圳速度”背後,是柔宇人多年來的厚積薄發。

深圳下個華為、騰訊在哪?深圳媒體昨天給了個提示

建市前四十年,深圳在80年代以國貿大廈的“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在全國人民心中留下烙印,也給剛從海南到深圳的少年馬化騰留下了深圳的印象。之後,深圳在各種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從貿工技或模仿創新等路線走出了不少享譽海內外的企業,形成了獨特的創新土壤。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的十多年裡,深圳的大疆、柔宇等企業快速成長,成為深圳的新“名片”,深圳也從曾經的“山寨之都”轉型為國際媒體矚目的“創客之城”、“創新之都”。

深圳下個華為、騰訊在哪?深圳媒體昨天給了個提示

在深圳四十歲生日即將到來之際,華為成立以32年,騰訊也快21歲了,深圳的下一個華為、騰訊在哪裡?

北大國發院教授周其仁曾多次表示,中國最缺乏的是從原理出發的創新。他有一個深刻的觀點叫做“創新分為上下行”——創新有兩條路線,從產品往上打,還是從原理往下打。

他認為,過去主打自下而上的創新,受出發時初始條件的限制,也被證明是正確選擇,但是上下行要打通,大國創新才真正在世界舞臺有立足之地。

在周其仁看來,柔宇科技屬於自上而下的創新,“這條下行路線,與硅谷、波士頓的創新類別很一致,風險大但前景極其廣闊,因為人類了不起的地方,恰恰就是發現與探索。”

深圳下個華為、騰訊在哪?深圳媒體昨天給了個提示

如今深圳雖然有7家世界500強企業,獨角獸企業的數量在全國排名靠前,但“自上而下創新”的企業更為稀缺。這樣的企業從事從0到1的創新,風險更大,但一旦能在“無人區”開拓出一片新天地的企業非常稀缺,將為一個城市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理查德·魯爾梅特在《好戰略 壞戰略》一書中寫到:在大霧中,人們往往會由於沒有參照物而失去方向感,因此,在大霧中開車或滑冰是令人緊張不安的事情。當大霧中出現一個可以辨別的事物時,忽然之間就會給人們提供一絲慰藉,因為參展物像“路標”一樣為人們指明瞭方向。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柔宇的柔性屏之於新型顯示行業,柔宇最先開賣的摺疊屏手機柔派,都起到了這樣的“路標”的作用。

深圳下個華為、騰訊在哪?深圳媒體昨天給了個提示

在日韓領先多年的顯示領域,其實發生過數次反轉。在新型顯示領域,如果沒有從0到1的原始技術創新,就始終會受制於人,一直跟在別人屁股後面跑,無法彎道超車。

深圳2010年開始實施的“孔雀計劃”,可以說就是“彎道超車”的利器之一。據媒體公開報道,截至2018年3月31日,深圳累計確認“孔雀計劃”人才3264人。光峰光電、奧比中光、雲天勵飛等過去幾年成長起來的深圳新銳企業,都是“孔雀計劃”驅動的結果。

深圳下個華為、騰訊在哪?深圳媒體昨天給了個提示

松禾資本投資了其中的光峰光電、奧比中光等多家企業,其創始人厲偉看得很清楚:“柔宇科技不僅僅是創造了一款產品,它更可能是創造了一種未來的生活方式。柔宇可能完全顛覆傳統電子產品的使用形態,完全顛覆我們的生活。”

換句話說,政府和投資人從無人區“迷霧”中看到的不是一城一池,而是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未來。

深圳下個華為、騰訊在哪?深圳媒體昨天給了個提示

在新型顯示這個週期極長的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行業中,做出成績比互聯網創業慢得多,模式也複雜許多,需要更多耐心、真實的體驗,也需要更多面對面的交流、溝通。

六年多時間,柔宇一是從3個海歸博士到2000多位高端人才,二是在柔性顯示領域完成從0到1的創新之後,實現了柔性顯示屏的量產、柔性屏產品的出貨,攜手空客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三是估值上升到80億美元成為“超級獨角獸”。這樣的企業,放在許多城市的創新森林裡來看,都是不容忽略的好苗子,極有可能成長為未來的參天大樹。

正如周其仁教授說:“下一步中國經濟往哪裡打呢?現在主調就是轉型、創新,這些我都沒意見,問題是創新、轉型不會那麼快。你說創新這個話好講,做起來可不容易。”

在這個充滿變化、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從業者、旁觀者往往都陷入焦慮,容易浮躁,缺少一些耐心。

陳春花教授的這段話或許是個提醒:“鉅變時代,不確定已成為常態,如果要在這樣的環境下做出正確的選擇,則需要界定清楚現象背後的本質是什麼……歷史數據和傳統經驗、原有的決策工具等,在新進入者面前,可能都會失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