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樑海戰——明朝抗日戰爭的悲壯勝利!

在公元16世紀末,中國其實就曾經進行過一次極其慘烈的抗日戰爭,而這次戰爭的發生地主要是在朝鮮半島。最終這次堪稱東亞世界大戰的戰爭以明朝與朝鮮聯軍的全勝而告終。而發生在明朝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的露梁海戰則是這次戰爭的收尾之戰,這次戰役也同樣進行的非常慘烈,雖然中朝聯軍最終大獲全勝,將在朝鮮半島肆虐長達7年之久的日軍被完全驅逐。但也是在這場戰役中,朝鮮水師主將李舜臣和明朝水師副總兵鄧子龍卻也在勝利“前夜”先後陣亡,而他們的犧牲更加增添了萬曆朝鮮之役的悲壯色彩。


豐臣秀吉稱霸亞洲的野望

公元1590年,豐臣秀吉降伏了日本各地的其它大名,基本完成了日本的統一,日本的戰國時代走向終結,豐臣秀吉也成為了當時日本各地的共主,被稱為“天下人”。而這時他的野心也膨脹到無法抑制,竟然異想天開,制定了具體的征服亞洲大陸,成為全亞洲主人的計劃。在他的計劃中,自己將先派兵佔領朝鮮,然後自己從海路進入中國,先佔領寧波並將其作為自己的大本營,然後從寧波出發征服印度,然後再回師中國北方,在出徵的第七年佔領北京,並讓日本天皇正親町遷都北京。

露梁海戰——明朝抗日戰爭的悲壯勝利!

妄想征服中國和印度的豐臣秀吉

當然要實現他的這個野望,征服朝鮮就是第一步了。公元1591年6月,豐臣秀吉致信朝鮮國王李昖,說明將於次年春天借道伐明,要求朝鮮提供協助,其實這意思就是赤裸裸地威脅第二年要入侵朝鮮了。朝鮮收到信件之後,立即向報告了明朝,但卻認為豐臣秀吉只是說大話而已,並沒有認真地備戰。而與此同時,豐臣秀吉還向琉球、菲律賓、泰國、越南和印度等地的政權以及當時在澳門和印度果阿建立的葡萄牙殖民政權都派出使臣,要求他們與自己一同伐明。但琉球和泰國暹羅王國的國王在收到信件之後,都立即派使臣通報了明朝,暹羅甚至對明朝表示,如果日本敢於入侵明朝,自己將派大象軍團出征協助明朝抗擊日本。

露梁海戰——明朝抗日戰爭的悲壯勝利!

描繪日軍在釜山登陸的畫作

公元1591年8月23日,豐臣秀吉正式向日本各個大名發出徵召令,要求其派兵助其出征。在得到響應之後,他用了大約半年時間集結起15.87萬人的大軍,分成9個軍團,在公元1592年4月12日正式從海陸向朝鮮進發,兩天之後,日軍在朝鮮釜山登陸。

萬曆朝鮮之役

日軍登陸朝鮮之後,雖然朝鮮各地也都組織了多支義軍進行了激烈抵抗,但由當時日本各地精英組成的日本侵略軍還是推進迅速。5月23日,日軍第一、二、三軍團攻陷開城,直逼平壤,朝鮮國王李昖被迫流亡到了中朝邊境的義州,4天之後,平壤被日軍攻陷。7月27日,日軍加藤清正部甚至越過圖們江,攻入中國境內,但一個月後遭到海西女真各部圍攻,被迫撤回朝鮮。

而在平壤失陷之前,明廷就收到了朝鮮國王的求援請求,經過多方辨識情報之後,認定:

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

之後明廷先是允許朝鮮國王進入中國,到遼東半島避難,同時開始調遣各地軍隊,分批進入朝鮮迎擊日軍。

露梁海戰——明朝抗日戰爭的悲壯勝利!

日軍在平壤之戰中使用的火銃

6月15日,在平壤被日軍佔領的當天,明軍先鋒1000名騎兵就開始渡江南下,準備迎擊日軍。7月17日黎明,明軍炮兵部隊開始炮擊平壤,但攻城部隊卻被日軍守將小西行長擊退,明軍遊擊史儒陣亡。初戰受挫之後,明軍持續增兵。12月15日,名將李如松率軍4.3萬人渡過鴨綠江,再次進入朝鮮,後來明軍逐漸增兵到7萬餘人。此外朝軍也有1.5萬人左右加入戰鬥。

露梁海戰——明朝抗日戰爭的悲壯勝利!

明軍戰船上的連弩

公元1593年2月7日,明軍從平壤城南、西、北三個方向開始攻城,日軍在損失1萬餘人之後撤退,向漢城方向逃竄。明軍則乘勝追擊,於公元1594年4月19日將日軍逐出漢城。同時朝鮮水軍在李舜臣率領下在水戰中也多次擊敗日軍,最終迫使豐臣秀吉與明朝議和。但在議和過程中,雙方下級談判人員擅自達成的協議最後被萬曆皇帝和豐臣秀吉雙雙否決,最終和談破裂。豐臣秀吉於公元1597年2月出動14.1萬陸軍和2.2萬水軍再次入侵朝鮮。明朝和朝鮮也分別出動數萬大軍,對日軍給予迎頭痛擊。中朝聯軍經過兩次蔚山之戰、鳴梁海戰和泗川之戰之後,逐漸佔據了戰場上風。

露梁海戰

公元1598年9月18日,豐臣秀吉病死。接任他執掌局面的德川家康等人決定從朝鮮撤軍。從11月起,日軍開始分批撤退。但此時,明朝和朝鮮水師已經得知了豐臣秀吉的死訊,因此決定封鎖海路,將日軍徹底消滅。明朝和朝鮮海軍在陳璘、鄧子龍和李舜臣等人的率領下,派出數百戰船,在朝鮮忠清、全羅和慶尚諸道的海口分兵截擊由海路撤退的日軍小西行長各部。

露梁海戰——明朝抗日戰爭的悲壯勝利!

描繪露梁海戰的畫作

在中朝聯軍中,當時已經67歲的老將鄧子龍領1000水軍作為先鋒出戰。在戰鬥過程中,日軍島津義弘部突破中朝聯軍防線,鄧子龍為阻止日軍突圍急忙追擊,卻遭到日軍優勢兵力圍攻,鄧子龍所在戰船被日軍火器擊中起火,鄧子龍本人也身中日軍火箭,不幸犧牲。而作為中朝聯軍右軍的朝鮮水師看到鄧子龍被日軍圍攻,也立即在李舜臣的率領下前來救援,但在戰鬥過程中,李舜臣也不幸被日軍流彈擊中殉國。


不過中朝聯軍在海戰中卻擊毀了200餘艘日軍戰船,斬首超過500,日軍溺死不計其數。此戰的結果是將日軍徹底逐出了朝鮮半島,萬曆朝鮮之役完全結束,中朝聯軍獲得全勝。而在戰後,朝鮮王朝為鄧子龍立廟祭祀,李舜臣更是成為其歷史上最大的民族英雄之一,二人的犧牲也永載史冊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