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是哪裡人?平南縣人早在清初便想終止這個爭議

清初及稍後,袁崇煥籍貫便逐漸有東莞、平南、藤縣三種說法,因不同時期籍貫以祖居或出生地標準不同,習慣上“東莞”是指他的祖籍,一般認識比較統一,分歧不大;“平南”是指他的實居及落籍,“藤縣”是指他借籍考試的寄籍,由於一些人為和地域“為志乘光”等原因,認識和爭議、分歧較大。

袁崇煥是哪裡人?平南縣人早在清初便想終止這個爭議

明末清初,因袁崇煥改籍應試,歷朝進士題名碑據此記袁崇煥籍貫,及以此為據的同期官方述作《崇禎實錄》、《國榷》、《北略》等均記他為“廣西藤縣人”。很顯然,這只是指“試籍”。

清康熙時,清廷延請熟悉明代史實的鴻儒修編《明史》,他們查看了明宮廷檔案及明末清初的私人著作,發覺進士碑所記不實,才記袁崇煥為“廣東東莞人”。

袁崇煥是哪裡人?平南縣人早在清初便想終止這個爭議

1756年即清乾隆二十一年的《平南縣誌》,是最早(距袁崇煥冤案平反前28年)和最詳細把袁崇煥籍貫、功名、家世事蹟記入的地方誌。

袁崇煥是哪裡人?平南縣人早在清初便想終止這個爭議

他們敢冒清文字獄嚴苛,不怕“背黑鍋”、“為罪臣正名”、“為敵國張目”(時南明政權已為袁冤案平反)的風險,明確記載袁崇煥“祖籍廣東東莞,平南人”、“父子鵬徙居平南白沙村,與藤縣接壤”、“萬曆丙午,崇由藤縣籍中式舉人,己未成進士”、“總制三邊坊在縣東白馬村,為己未進士袁崇煥建”等,非常客觀公允,把涉及幾個籍貫的說法,當時還見到的史蹟文物,明白無誤、客觀辯證表述,可說實事求是、秉筆直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