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米的定慧寺巷,藏著蘇州好幾個朝代的祕密

294米的定慧寺巷,藏著蘇州好幾個朝代的秘密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在蘇州有很多幽靜的巷子,定慧寺巷便是其中一條。從熱鬧喧騰的鳳凰街向東轉個彎,便到了鬧中取靜的定慧寺巷,巷子長只有294米。


294米的定慧寺巷,藏著蘇州好幾個朝代的秘密


巷口西側矗立著一座花崗石牌坊,額匾題寫“定慧寺巷”,正面對聯:名士當年留舊宅,禪門今日尚生輝。內側對聯:日出推窗喜見塔影,夜深閉戶靜聽櫓聲。今天我們就循著對聯來聊聊這條巷子的名士、禪門、塔影,體會孕育其中的幽靜恬然。

294米的定慧寺巷,藏著蘇州好幾個朝代的秘密


從文之路——古代趕考的必經之路


定慧寺巷曾經是蘇州貢院所在地,在雙塔之西,是江蘇巡撫李鴻章所建,大家可以想象縣考時坐著數千人的宏大場面。

定慧寺巷南原有一條小河,名王長河,東起胭脂橋下,西至定慧寺前,舊時考生就是從這條水路來趕考的。這麼說來,定慧寺巷是古時蘇州學子獲取功名的必經之路。老蘇州們總是說:定慧寺巷是適合讀書人讀書的地方,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留個懸念,稍後解開。

294米的定慧寺巷,藏著蘇州好幾個朝代的秘密


文禪相會的佳話——蘇東坡大文豪與定慧寺的淵源

蘇東坡一生未在蘇州做官,卻與蘇州有著很深的淵源。

除了那句著名的“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和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去閭邱坊巷拜訪友人外,蘇軾與定慧寺也發生了很多交集。

有一年,蘇軾到杭州做官,聽說蘇州有個定慧禪院(定慧寺前身)便前來拜訪,並拜謁了顒禪師。兩人相談甚歡,以禪理相推,以詩意相悅。顒禪師在院內為蘇軾修造居所,取名嘯軒。


294米的定慧寺巷,藏著蘇州好幾個朝代的秘密


兩年之後,蘇東坡被貶官到了惠州,而他的長子蘇邁留居在宜興,從此音訊阻隔,相互十分牽掛。

在俗世中生活,向來是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得。就在蘇東坡最失意和孤獨的時候,定慧禪院守欽禪師派遣居士卓契順前往惠州探望。

卓契順出發時,帶著蘇邁的家書、守欽禪師所作的《擬寒山十頌》,長途跋涉、餐風露宿、渡過江河翻越山嶺走了約三年時間才到達惠州,這令蘇東坡十分驚喜和感動,堅持手書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贈給卓契順,併為其賦詩兩首。卓契順返程路經江西時,將蘇東坡手書的《歸去來兮辭》留在了陶淵明故居。


294米的定慧寺巷,藏著蘇州好幾個朝代的秘密


我們現在在定慧寺壁上看見的蘇東坡《歸去來兮辭》,是明代蘇州郡守況鍾重修定慧寺大殿和 “嘯軒”時,特命僧人赴江西陶淵明故居將原碑拓回,復刻於定慧寺壁上的。

之後定慧寺及周邊蘇東坡紀念建築又經歷了幾番被損毀然後又重建,很多古蹟已經滅失,唯有寺前兩棵古銀杏樹依舊屹立,見證著歷史的滄桑變遷和這段文人雅士間患難見真情的故事。

294米的定慧寺巷,藏著蘇州好幾個朝代的秘密


文人的筆桿子——羅漢院雙塔


從定慧寺出來向前走一段,便到了雙塔,又稱羅漢雙塔,據說是唐代王氏兄弟創建,一座叫舍利塔,一座叫功德塔。兩塔相距僅20米,外貌幾乎完全一樣,分為七層,東塔高33.3米,西塔略高,33.7米。塔冠上10米的塔剎是用生鐵鑄成,每個足有5噸重,它們是如何被運到20多米高的高處裝上的,至今在建築界還是一個謎。這麼頗具特色的雙塔,在全國也僅此一處,在蘇州也是聲名遠播。


294米的定慧寺巷,藏著蘇州好幾個朝代的秘密


而雙塔的造型,形似毛筆。我們前面提到過坊間流傳說定慧寺巷適合讀書人,也源於此。我們都知道讀書少不了筆墨紙硯,老蘇州人便將雙塔看成是“筆”,有了這支筆,才能寫出錦繡文章。

據說,自從修建雙塔之後,蘇州的狀元從原本的寥寥無幾到後來出了許多狀元,也是因為建塔有利於蘇州風水。自唐朝到清朝這一千多年裡蘇州總共有五十多位狀元,遠遠超越全國其它的地方,蘇州也成了著名的狀元之鄉。當然這樣的風水之說還是有待考證。


294米的定慧寺巷,藏著蘇州好幾個朝代的秘密


文化的延續——現代書畫藝術一條街


定慧寺巷的歷史,從古代蘇州學子的科考之路,到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此寄居,以及寓意毛筆的雙塔建築,都透著濃濃的文化意味,而當代的定慧寺巷好似一條書畫藝術特色街。巷內遍佈美術館、藝術畫廊之類的場所。在這裡,我們可以逛逛吳作人藝術館,安靜的兩層樓面,裡面陳列著吳氏家族的各種字畫,還能參加不定期舉辦的藝術展示活動。


294米的定慧寺巷,藏著蘇州好幾個朝代的秘密


一條定慧寺巷,不足300米,可以講述的故事實在太多。但是,這樣充滿歷史氣息與文化氣息的小巷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路邊停滿的汽車,將原本就不寬敞的小巷,填塞得更加狹窄。

包括這一帶周邊的小巷唐家巷、葉家弄、望星橋北堍、石匠弄等等,原本是環繞著一條幽幽的官太尉河,春日的風景並不遜色於對面的平江路。


294米的定慧寺巷,藏著蘇州好幾個朝代的秘密


294米的定慧寺巷,藏著蘇州好幾個朝代的秘密


但是,你悠閒的漫步不時要為來來往往的汽車仄身讓路,鳥語花香的幽靜也總是會被喇叭聲煞了風景。這樣文靜的小巷與奔馳的汽車格格不入啊!如何在生活的方便和古城的保護裡取捨呢?這是個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