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投資者對於投資過程將要出現的不確定性往往是心存恐懼的,而消除這種恐懼的辦法往往是從眾。市場發生了什麼,根據發生了什麼再做進一步投資決策。這其實不一定全對。

價值投資的核心邏輯是看公司的基本面做投資決策,彼得林奇說過不研究公司基本面就買股票,就像不看牌就打牌一樣,投資賺錢的機會很小。但不應該死板地理解為等看到基本面好轉後再做決策,這是兩個概念。在華爾街有一句話,叫做在有謠言的時候買入,等謠言變成事實的時候賣出。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在謠言變成事實時,所有人都知道事情就是這樣了,市場價格就已經充分反映了所有的基本面情況。這時候再買入,是沒有什麼便宜可以賺的。這裡面的謠言,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消息面。

可以反向想想這個問題,拿個股舉例,估值便宜的,絕大多數或多或少有一些問題,否則市場也不傻,最不濟也得攤上一個行情不好,沒有催化題材炒作,股價上不來的由頭。問題是,如果有了題材,你也知道,別人自然也知道。要是隻有你知道、別人不知道,那是內幕信息交易。大家都知道,基本面也好轉了,那麼這公司又憑什麼只值這點估值呢。

看看巴菲特的投資中石油的案例

價值投資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2003年第三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在20到40美元徘徊。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巴菲特2003年在港股市場一共買入23.4億股中石油H股,佔中石油總股本的1.3%,買入成本均價大約是1.6港元或者0.21美元,一共投資了4.88億美元。在2008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談到關於中石油股票的投資。首先是在2002年和2003年的時候,巴菲特和他的夥伴查理芒格認定中石油公司的內在價值高達1000億美元以上,可是按照當時市價計算,中石油的市值只有370億美元,內在價值和市場價格的巨大利差,吸引了巴菲特用4.88億美元買入中石油公司1.3%的股票。看公司的基本面、看公司的內在價值,而不要等待基本面反轉再行動。

2007年巴菲特賣出了所有的中石油H股,每股賣出平均價約為13.5港元,按美元計算,賣出總市值約為40億美元。40億美元加上稅後分紅2.4億美元,巴菲特用4.88億美元買入的中石油換來42.4億美元,四年多時間,投資收益高達37.6億美元,投資收益率高達750%以上,成為在中石油股票上賺錢最多的人。

再看看德賽西威的年報數據

價值投資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想想業績指標不佳,為什麼公司基本面不好看,他依舊不跌,或許想清楚了這裡面的邏輯,才能指導投資決策的觸發。

再想想雲南白藥這種業績增速下滑的,企業業績爆發都是階段性的,曾經的藍海,轉眼間就變成了紅海。要應對消費永不停歇的升級,或者應對渠道永不停歇的置換,對企業家的挑戰太大了。回頭看看茅臺白藥這些,看起來沒有技術含量,但好處也是沒有技術含量,品牌是它生存的惟一理由。而且,品牌是有定價權的。其他的公司治理、渠道置換、消費升級,對它們來說都不重要。資本市場,低預期約等於好價格,趁著混改磨合業績一般,股價便宜時候買入。舒九總結的買個股就是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買入,基本符合價投的理念,雪中送炭永遠強於錦上添花。

價值投資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