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專訪 | 如何把握分叉病變介入治療中對吻球囊擴張的時機及技巧?

CIT专访 | 如何把握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吻球囊扩张的时机及技巧?

編者按:對吻球囊擴張是一種可使主支、側支血管同時在介入治療中獲益的特殊技術,針對如何在適當時機下選擇應用相關證據有限。近日,CIT 2019大會上塞爾維亞臨床中心Goran Stankovic教授介紹了有關這一技術的應用,並接受了本刊專訪。

CIT专访 | 如何把握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吻球囊扩张的时机及技巧?

塞爾維亞臨床中心 Goran Stankovic教授

《國際循環》:此次大會上,您就對吻球囊擴張發表精彩報告,能否介紹一下理想的最終對吻球囊擴張的時機及技術要點?

Goran Stankovic教授: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專場。我的演講主要集中在冠狀動脈分叉病變的技術方面。由於管腔形態的特定特徵,主血管內部有兩個不同的直徑——近端直徑較大,遠端分叉處較小。術者需找到最佳技術,以便在近端部分更好地擴張支架。一種可能策略是進行近段優化技術(POT)以打開側支,然後重複POT,但這在臨床試驗中未得到充分檢測。另一種更標準的方法是同時擴張主支血管支架和側支血管支架中的球囊,這種技術的名稱是對吻球囊擴張。實際使用這種技術有兩個不同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最佳擴張近端支架,其次,通過同時擴張兩個球囊,並做到血流分流器的中心定位固定和精確。這是對吻技術的兩個重要作用——在近端部分更好的擴張支架,並將髂部定位在中心,以便建立更好的流動特性。

《國際循環》:是否所有分叉病變均需最終對吻球囊擴張?請談談您的觀點

Goran Stankovic教授:根據臨床隨機數據,並非所有分叉都需對吻球囊擴張,這是基於上述提到的幾何學邏輯。如果存在小側支,則在該情況下,主支血管的近端段和遠端段的直徑無太大差異。在直徑差異不大的情況下,我們認為通過使用單個球囊擴張進行簡單近端優化更為合適。在具有大側支的分叉處,主支血管的近端部分和遠端部分存在很大差異,這些分叉很可能需對吻技術。當使用雙支架技術時,需進行對吻擴張,並且減少金屬重疊,每次擴張都需做得更好。

《國際循環》:臨床實踐中,球囊對吻擴張針對不同情況有哪些常見的特殊技術?

Goran Stankovic教授:在對吻擴張時瞭解需遵循的一系列程序非常重要,應選擇短球囊,因為我們不需將支架從分叉處擴展很遠,遠處可用POT更好地擴張。應選擇非順應性球囊,短支架和非順應性球囊允許支架在分叉點處(匯合多邊區域POC)對稱擴張。這是分叉病變的最大直徑,並且需大的球囊尺寸而不需長時間膨脹。如果支架在近端區段中沿長度方向擴張,則在同時膨脹的情況下,形成橢圓形而非圓形,需通過在手術結束時重複近端優化來校正橢圓形狀。

版權屬《國際循環》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國際循環》”

CIT专访 | 如何把握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吻球囊扩张的时机及技巧?

我怎麼這麼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