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专访 | 如何把握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吻球囊扩张的时机及技巧?

CIT专访 | 如何把握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吻球囊扩张的时机及技巧?

编者按:对吻球囊扩张是一种可使主支、侧支血管同时在介入治疗中获益的特殊技术,针对如何在适当时机下选择应用相关证据有限。近日,CIT 2019大会上塞尔维亚临床中心Goran Stankovic教授介绍了有关这一技术的应用,并接受了本刊专访。

CIT专访 | 如何把握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吻球囊扩张的时机及技巧?

塞尔维亚临床中心 Goran Stankovic教授

《国际循环》:此次大会上,您就对吻球囊扩张发表精彩报告,能否介绍一下理想的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的时机及技术要点?

Goran Stankovic教授: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专场。我的演讲主要集中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技术方面。由于管腔形态的特定特征,主血管内部有两个不同的直径——近端直径较大,远端分叉处较小。术者需找到最佳技术,以便在近端部分更好地扩张支架。一种可能策略是进行近段优化技术(POT)以打开侧支,然后重复POT,但这在临床试验中未得到充分检测。另一种更标准的方法是同时扩张主支血管支架和侧支血管支架中的球囊,这种技术的名称是对吻球囊扩张。实际使用这种技术有两个不同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最佳扩张近端支架,其次,通过同时扩张两个球囊,并做到血流分流器的中心定位固定和精确。这是对吻技术的两个重要作用——在近端部分更好的扩张支架,并将髂部定位在中心,以便建立更好的流动特性。

《国际循环》:是否所有分叉病变均需最终对吻球囊扩张?请谈谈您的观点

Goran Stankovic教授:根据临床随机数据,并非所有分叉都需对吻球囊扩张,这是基于上述提到的几何学逻辑。如果存在小侧支,则在该情况下,主支血管的近端段和远端段的直径无太大差异。在直径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我们认为通过使用单个球囊扩张进行简单近端优化更为合适。在具有大侧支的分叉处,主支血管的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分叉很可能需对吻技术。当使用双支架技术时,需进行对吻扩张,并且减少金属重叠,每次扩张都需做得更好。

《国际循环》:临床实践中,球囊对吻扩张针对不同情况有哪些常见的特殊技术?

Goran Stankovic教授:在对吻扩张时了解需遵循的一系列程序非常重要,应选择短球囊,因为我们不需将支架从分叉处扩展很远,远处可用POT更好地扩张。应选择非顺应性球囊,短支架和非顺应性球囊允许支架在分叉点处(汇合多边区域POC)对称扩张。这是分叉病变的最大直径,并且需大的球囊尺寸而不需长时间膨胀。如果支架在近端区段中沿长度方向扩张,则在同时膨胀的情况下,形成椭圆形而非圆形,需通过在手术结束时重复近端优化来校正椭圆形状。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CIT专访 | 如何把握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吻球囊扩张的时机及技巧?

我怎么这么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