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虧數十億,是什麼導致一代“女王”下馬?

曾今我們能在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上看到達芙妮的門店,但從2015年起,達芙妮便開始連年虧損,四年時間虧損數十億,門店從7000家銳減到不足3000家,2018年一年就關掉了1016家門店。作為曾經的“鞋王”,達芙妮為什麼會落到如此境況?

四年虧數十億,是什麼導致一代“女王”下馬?

達芙妮在希臘神話中是月桂女神,而這個被賦予神話色彩的品牌於1990年成立。成立之後達芙妮就進入了快速擴張的征程,1995年便上市,但過快的擴張也給達芙妮帶來了隱患,這個隱患在90年代末終於爆發,讓達芙妮陷入危機,業績嚴重下滑,後來通過重新定位品牌、樹立新的品牌形象以及一系列促銷、去庫存活動方才起死回生。

四年虧數十億,是什麼導致一代“女王”下馬?

之後達芙妮以中檔品牌形象迅速發展,並在2002年開始代理阿迪和耐克。但隨著自主品牌的發展,達芙妮漸漸放棄了阿迪和耐克的代理,將重心更多地放在了自主品牌上。最巔峰時期,達芙妮的門店開到了近7000家,市值漲到170億。

但好景不長,達芙妮再次因快速擴張而業績下滑。同期達芙妮的創始人之一張文儀因為個人原因被判刑。到2015年的時候達芙妮開始面臨虧損。

四年虧數十億,是什麼導致一代“女王”下馬?

一方面是因為快速擴張,導致庫存壓力,人力成本壓力,另一方面,電商衝擊也對達芙妮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剛開始達芙妮因為不錯的品牌形象,設計簡潔大方而受人們喜愛。但隨著品牌發展,其供應鏈也漸漸露出了弊端。達芙妮的存貨期越來越長,到2018年,達芙妮的存貨期已經長達198天。加上鞋子的設計和生產時間,滿打滿算,將近一年,這麼長的時間,鞋子款式自然就不是最新穎的了。這也是被消費者吐槽的一點,很多人都覺得達芙妮的鞋子越來越“土”,越來越不符合當下人的需求。

四年虧數十億,是什麼導致一代“女王”下馬?

達芙妮的主要用戶群是年輕人,鞋子售價一般在三百以下,在這個價格區間的消費群體,往往對價格和品質都很敏感,又追求時尚,而且他們都是淘寶等網購平臺的忠實用戶。同樣的價格,他們會將實體店的與網上的進行對比款式,同樣的款式他們也會將實體店的與網上對比價格。顯然,從款式而言,達芙妮由於存貨期太長已經跟不上時尚的潮流,價格方面,達芙妮似乎也並不佔什麼優勢。

四年虧數十億,是什麼導致一代“女王”下馬?

而達芙妮對於2018年業績的解釋是消費者的消費意欲下降……表示對此將引入合夥人制度,將全力更多放給電商部門,跟達芙妮的設計部門和供應鏈部門實現更加緊密的合作。達芙妮還表示會將重點放在社交媒體營銷上,進行更多的產品推廣。

縱觀達芙妮的發展,達芙妮走的似乎有點急,兩次都因為快速擴張而業績下滑。此外,面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達芙妮似乎也沒有積極轉變策略以應對電商衝擊,這些都為它的業績下滑埋下了伏筆。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