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最應該漲工資的是哪個群體?

和為貴ythq


(個人觀點)在我看來,最應該漲工資的是時刻為了祖國和人民利益的中國軍人!

的確,與某些普通職工相比他們的工資數額可能不少,也許在有些人看來,軍人只是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可他們是拿命在工作啊!

萬千行業中,試問有幾個願意拿自己的命去換別人的命?又有誰能夠在災難面前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只因為他們是中國軍人!沒有他們的負重前行,哪來我們的歲月靜好和當今的太平盛世?而我們換位思考一下,他們真的不怕死嗎?真的不知道苦累嗎?真的不想休息嗎?他們也是人生父母養的,花一樣的年紀,在家也還是個孩子啊!他們的身子也是肉做的,不是鐵打的。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救人是情分,不救是本分。生而為人,誰都是第一次!憑什麼他們就要以命換命?

我想這一切,軍人二字,足以詮釋所有的原因。軍人的肩上,是責任和使命,軍人的背後,是祖國和人民!為人民服務,如此的奉獻和大愛精神,難道還不值得我們景仰和尊重嗎?難道不應該讓他們的付出和報酬成正比嗎?

赴湯蹈火,竭誠為民!❤❤❤

致敬——中國軍人👍👍👍👍👍👍👍👍👍👍👍👍


吳0928


我覺得應該是生活在最底層,付出最多,收入最少而且還在任勞任怨的農民工兄弟

我所生活的城市,屬於三線城市的收入,二線城市的消費水平,全國最低工資標準一千多塊,平均每個月下來也就是三千來塊,沒有保險,沒有福利,卻幹著最髒最苦最累的活,拿著最低的工資收入,有時候還要受盡人們的白眼,就比如說清潔工人,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每月平均工資兩千多塊,每天一直在清掃馬路,冬冷夏熱的,一句話待遇差,而且沒有保險福利,他們是城市的美容師,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每天起來出門看到的就是骯髒的街道和馬路,到處充斥著臭味和蚊蠅,那我們的生活應該會變成什麼樣呢?而正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城市到處都很乾淨,我覺得他們是最應該值得尊敬的人,漲工資就應該首先考慮的是他們,同意的老鐵們轉發點贊





山林風搖


我們偉大的總理周恩來曾經說過,“流血的比流汗的值錢”。那麼,真正把熱血獻給國家的軍人理應獲得更多的報酬。

首先,大部分軍人都遠離家長,遠離父母妻兒,可能是兩地分居或三地分居,一年甚至見不到面,別人過節,軍人戰備。

二是,大部分軍人基本上是20左右的小夥子,他們也有家庭,也有父母要贍養!他們把最寶貴的青春奉獻給了國家,或海邊,或深山,或高原,或寒天雪地,或炙熱湯麵~~

其三,軍人這一職業屬於特殊職業,尤其特殊性,一般的工作是8小時制,而軍人卻是24小時待命的狀態,不能孝敬父母,不能好好陪陪妻子,也無法成為一個盡責的父親。每年的假期也沒有幾天,還有高強度的訓練。這些付出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其四,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軍人,哪裡的老百姓就心安!98年大洪水,08年汶川大地震,軍人永遠衝鋒在前,用生命保護國家安全,人民安全。

最後,我要說,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只有軍隊強大,國防堅固,才能真正國泰民安!

當然,金錢不應成為軍人的唯一追求,但是金錢是對軍人和他們家庭的保障,是影響人才流向的重要指標。只有保障了生活,保障了家庭,軍人沒有後顧之憂,才能拋頭顱灑熱血,為國為民犧牲,流血!


楊樹皮砍大刀


最應該張工資的群體!是退休之後拿不到三千元退休人員,包括工人農民!個人認為一個國家在退休的時候不應該分三六九等,同在為國家做貢獻,為國家付出!工人在企業工作,企業給了你的勞動付出,還買了社保,農民的付出是巨大的,城市建設,農村的建設,水庫公路建設都離不開農民工!可他們幾呼沒有退休金,國家公務員為國家付出,在工作國家給了工資,並且不需要買養老金!國家也沒欠我的,所以為了公平,退休了都是中國公民。應該都一視同仁!都老有所依,老有所靠!這才能體現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人人平等!交夠社保的在退休的基礎多出一部分社保工資!所有老人都由國家撫養包括醫療費!


天地人和161609558


軍人和科技工作者,是最應該漲工資的。

國家的安定團結離不開軍人,不管我們是在冬暖夏涼的辦公室裡,還是在裝修豪華的家裡,不管是在工廠上班還是在農村種地,如果沒有軍人的保護屏障,沒有他們的負重前行,一切美好生活都不存在。看看敘利亞就知道了,難民流離失所,家園被炸成廢墟,場面慘不忍睹。安居樂業,四個字成了敘利亞人民的奢望。所以軍人漲再多的工資都是正確的,因為隨時有戰爭都有犧牲的可能。錢和生命永遠不能劃等號的。

科技工作人員要漲工資,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科技的發展,國家就要落後,落後就要捱打。所以一線科研工作者要漲工資。

這兩種職業的人員是偉大的,是一個民族強大的基礎,堪稱民族的脊樑。

給軍人,科技工作者漲工資,要讓他們的職業成為受人尊崇的職業,讓他們的家人能安定的生活,為他們解除一切後顧之憂,讓他們更好地為祖國和人民服務。

所以應該支持給軍人和科技工作者漲工資。


流雲牧歌


這個問題問得好!

最應該漲工資的是一線體力勞動底層人民,工廠工人,但治標不治本,還是徒勞無益,下面我發表自己的觀點,歡迎大家討論。

1.一方面如果底層人民底薪收入高了,隨後各種物價房價房租必須消費品各種也會跟著漲,這等於我們工資一樣還沒漲,一樣變相剝削,甚至物價更貴,底層人民還是苦。

2.從經濟學來講,工資漲了,貨幣不斷印刷,市場流通多了,而大部分錢都被開發商貸款用了其他產業,社會各階層收入不均,物價又要根據貨幣多少來提供升值,或者貶值,所以到時物價高漲,我們的手上的積蓄變得越來越不值錢,變相貶值,能買到的東西越少。

3.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平衡各階層,各行各業收入,士農工商平衡發展,市場經濟物價得到有效調控,不能讓一行物價高漲,社會嚴重失衡,如今工人農民收入最低,功勞卻最大,得到的卻最少,應該減少貧富兩極分化懸殊,不然就會成為戲子當道,民不聊生,戲子一人收入一年能頂千萬人民收入幾年收入的總和,這是對從事一線勞動人民為社會建設美好城市的極大侮辱,極大不公平。

4.建立一個更完善美好的體制,讓權力得到人民監督,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讓腐敗無法實現,得到有效控制,以法治國,讓人民相對的公平公正。




眾智匯聚


行了!都別吵吵了。

張三工資漲了,李四也想漲。李四漲完,王五又不樂意了。真是“你方唱罷他登場”,沒完沒了了!

然後就是套入公式,“漲工資→漲物價→漲工資→漲物價……”!無窮無盡,沒完沒了!

還讓社會最底層、沒有工資,還要把吃飯錢上繳社保的下崗工人、農村農民們活不活了?!!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一群只顧自己的自私鬼,這是什麼社會?

至於漲工資,讓下崗工人說,在降低失業人員、自謀職業人員社保繳費的前提,和繳費三十年以上、年齡超過55歲,可自主退休的前提下,可以考慮為民族未來和祖國發展做貢獻的科學家和教師漲工資,然後是任勞任怨的60歲以上老農民。

其他的,如公務員、軍官什麼的,工資已經不低了,你還想漲到哪兒?漲上天嗎?


新農村廚師


最應該漲工資的是底層不到三千元工人和農民,因為他們幹得都是最髒最累的活拿的是最底的工資你比方說50,60以上的農村老人最苦的就是他們了年青時交公糧,交農業稅,交統購豬(也就是農民自家養的豬,不準自已吃要交給國家工人吃軍人吃,以農養工嗎?)還有棉花任務。這些都是強制性的。不交不行從來沒人抗拒過。並且國家收購的很嚴,質量達到收購標準也不行,完不成任務也不行。完成這些任務之後好多農民自已沒吃的用野菜,紅署,南瓜補生活,好多孩子上不起學。農閒時他們又自帶乾糧修鐵路,工路,挖溝,改渠,築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這些都是兔費的義工。如今他們為了養家為了生存不幹不行。薪水一點的老闆好招工差不多都要50歲以下的。這些50,60,在種地賺不到錢,打工沒人要,退休,退不了。他們幹著最髒最累的活,拿著最少最少的薪水,他們是最應該漲工資的人。


玉英愛生活


感覺最應該漲工資應該是很多單位的臨時工。他們的工作乾的其實是很多正式工的活,拿的薪水很多不及正式工的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三分之一。同工同酬的口號已經提了好多年,但一直沒有有效的落實。同工不同酬是心理感官上最直接的不平等。再者就是社會上“又是臨時工”的說法,很多單位臨時工這詞一直在頂缸,是推卸責任的代名詞,禍事他們來扛,成績正式工來領,薪水還相差老多,真是太不公平了。正式工由於入職門檻較高,考公務員現在也非易事,工資比臨時工高點可以,但不能相差太大。當下社會最大的問題在於貧富差距過大,但是追求不平等又是人類進步的源動力。這個就需要制度來平衡,去縮小貧富的差距。所以說,所有薪水在社會底層的辛苦敬業的勞動者都應該漲工資,不分行業。管理者所應該做到的就是既不能打壓到人們進步創業的積極性,又要防止資源的過度集中。前者是保障社會進步的動力,後者是維護社會的安定,缺一不可。


茶論道1


當今社會最應漲工資的,當然是辛勤勞動在一線的工廠工人、環衛工人、建築工人、商店服務員等低收入工薪階層。

我所在城市,也算是人均純收入在全國屬於中等偏上的了。但普通一線職工收入只有兩、三千元,我接觸到某城區綠化隊負責清掃景區垃圾的工人,他們一天工作八、九個小時,月收入才1200元。據說這個綠化隊是區城管局給私人承包的,而承包者卻如此剋扣工人工資。1200元在我所在城市圖個個人溫飽都成問題。我還在報紙上看到北京市有個在全國知名上市公司上班的清潔工,毎天工作12個小時,老闆發的薪酬才1900元。怎麼生活呀!

說真的,社會上現在相當多在生產第一線日夜辛勞的勞動者們,生活得太艱苦了。對於他們來說,什麼都得花錢,可生活必需品價格全面不斷在漲,住房價格不斷在漲,醫療、教育費用不斷在漲,自己的年齡每年也漲一歲,就是工資收入不見(或鮮見)漲,生活負擔越來越重。即使有個別少數企業一月給員工加一、兩百元工資的,抵消物價上漲都不夠呀!

提問者關心老百姓的收入出發點是好的。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除了黨政機關、群眾團體、民主黨派、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公務員或員工,國家和企業可以根據收入情況,通盤考慮進行調整並適當增加工資外,其它絕大部份在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工作的員工,其工資收入能不能加、加多少、什麼時候加?都是老闆說了算的。老闆不給員工加薪,員工能奈何?要麼辭職走人,要麼忍氣吞聲,還有第三條路可選擇嗎?所以,真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應從制度(包括法律)入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