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拖延症怎麼辦?

夢境幻影人生


我要說的解決拖延症的方式是不常見的,但非常實用,我在上百個孩子身上使用過。

下面我來講一下具體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步、時間間隔管理

把生活中的事情進行時間段分割,然後,依照時間範圍內的事情,在預定時間內完成。說白了,就是為孩子制定好,這裡不是商量,這是原則是標準。必須要拿出父母的威嚴。改變拖延的解決辦法就是自律,面對自律就是在什麼時間就幹什麼。沒有商量。很多時候,有人會說,我們要設立時間觀念。這個很難,因為孩子太小是不會講道理,或者是聽不懂什麼是道理。我們可以查一下,七八歲之前的孩子是沒有講道理的能力的。父母這時候不要先入為主,把孩子理解為一個成年人。我們父母只要讓孩子什麼時間幹什麼就可以。比如,幾點吃飯,幾點寫作業,幾點看書等等。把所有內容做一個表,貼在孩子非常容易看到的地方。明確告知孩子,過了這個時間段不做,下一個時間段還有其他的事要做。家長監督執行,當然這會有執行難的問題。這是我們下一個點要講的內容。

第二步、設置明確的獎懲制度

1.首先要設置懲罰

為什麼要設置懲罰呢?因為這是底線,沒有底線是沒有辦法養成自律的習慣的。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必須有怕的。家長裡面必須有一個是孩子要怕的,要記住孩子在家裡是老大,不用看自律肯定是不行。因為父母是沒有能力管教的,無法約束孩子的生活行為。我不鼓勵體罰,但是要酌情而定。面對孩子的未來人生,父母打兩下,總比送到監獄裡教養要好的多。這裡要切記,打不是目的。

比如:

一、懲罰

說謊,我們要懲罰;跟陌生人說話,也要懲罰;偷東西要懲罰等等。這些都是底線必須要做到的。

二、批評

不洗手,吃不明物體,打碎東西等等。

三、容忍

在安全的範圍內,要容許孩子犯錯誤。比如 ,把屋子裡弄得很亂,一地玩具等等諸如此類。

四、獎勵

這個獎勵要放到最後,我要做到有底線,也要有表現。對做的對行為,要及時獎勵。切記,要及時。

比如:按時起床,按時睡覺,按時讀書等等,這裡的獎勵要全面的理解。不是說非得給物質,很多時候是要給予肯定和鼓勵的話。


第三步、參加集體訓練


對於,自律的建立集體生活是最合適不過的。很多時候,對於規矩的建立,父母來做是不合適的,可能效果也不大。

比如:軍事冬令營,體能夏令營等等一些集體訓練活動。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自發的就會建立起時間觀念,自律行為。進而改變拖延症的問題。

最後呢,具體細節,需要根據孩子、家長、家庭環境等等來量身定做,一些規則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定。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奶爸說帶娃兒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一個故事。

一位經常拖延的人,回憶起Ta第一次的拖延經歷:

那是一個下午,老師佈置了一篇作文,作為小學生的Ta第一眼看到題目,就覺得很懵,不知道該怎麼寫這篇文章。

晚上Ta在家寫作業,半天寫不出來什麼,腦袋空空的,於是就乾脆不寫了,明天早上起來寫吧

第二天起床,Ta還是寫不出來,開始焦慮,急得哭了起來。媽媽看到Ta這個樣子,也很著急,於是幫Ta把作文寫完了。

後來,Ta的作文得了優秀,但Ta開始拖延。

雖然這件事讓Ta覺得很羞愧,但在Ta的想象中,事情一直拖著不做,也許最後會出現一個奇蹟,一下子事情就做好了。

不知道這個故事是不是給了我們一個啟示:

【孩子要拖就讓他拖,但是他得為他的拖延承擔相應的後果】。

拖著不寫作業就會被老師批評;

拖著不肯吃飯就會餓肚子;

拖著不肯穿衣服出去就會減少玩耍時間;

當拖延失去它的好處時,也許拖延的行為就會漸漸消失。


李昀宸LYC


兒童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拖延者,沒有之一。

有時候你會考慮放棄; 有的時候,你會放棄,只是為了保持你的理智。

牛津詞典將拖延定義為沒有充分理由推遲行動。最近的研究發現,“以後再做”會產生以下影響:

•成績差

•長期的表現更加差

•拖延對個人的儲蓄行為產生負面影響

好在,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能掌握克服拖延的技能。許多拖延研究者支持人們可以學習避免拖延的觀點。實際上,一些研究人員已經表明,越多的練習,效果越好。

拖延是一個古老的問題,它影響所有年齡段的人。

兒童的拖延可能很複雜,因為根據他們的年齡,兒童不能對他們的行為(或缺乏行為)負全部責任。

如果您的孩子一直不能完成他/她的作業,他/她的老師最終會與您取得聯繫。

如果他/她經常拒絕刷牙,那麼你最終會將他/她帶到牙醫那裡。

兒童拖延是可怕的,因為它會像你的孩子一樣影響你。一個拖延的孩子可以讓家長撞牆吧。

有證據表明,鼓勵兒童和青少年參與決策可能是您可以用來管理孩子,而不會失去理智的最有用的工具。

“自主授予”是發展心理學家的建議:父母最初負責決策,然後通過父母的控制過程,將這項權利轉移給兒童的。這種決策轉移被認為是養育子女的關鍵成功因素。

孩子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在8/9和13歲之間逐漸增加,並且他/她可以在12到17歲之間獲得決策自主能力(即,無父母參與的決策能力)。

對於年幼的孩子,結構化決策可能更合適。

結構化決策涉及平衡父母的權威和兒童獨立性,使決策成為共同責任。人們普遍認為,給予兒童獨立可以促進積極的心智發育,並幫助兒童獨立行動,承擔自己的錯誤,從而獲得自信。

鼓勵孩子做出選擇是一種雙贏的局面。兒童對自治的要求眾所周知。自主決策使他們感到掌控著自己的生活,並使他們更容易和家長合作。討論和談判是對兒童未來決策能力的重要培養方式。

但是,根據孩子的年齡,應該採用不同的策略。以下是您可能與拖延孩子一起使用的一些策略。

有效“降低權力”的五種策略

1)給您的孩子有限的選擇

為您的孩子提供有限的選擇,但也讓您的孩子參與決策。例如,不是告訴孩子做某事(“是時候做功課”還是“去做功課”),你可以說“你現在想要做功課還是做完零食後立即做功課”?“你想現在或五分鐘內刷牙嗎?(設置鬧鐘在五分鐘後響鈴可能是一個強大的工具 - “一旦鬧鈴響起,你就去刷牙”)。

在與年齡較小的孩子打交道時,提供有限的選擇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做出選擇可能很困難。他們也可以和很小的孩子一樣:“ 你想要藍色或紅色的連衣裙 ”嗎?如果您的孩子想要更多地參與決策,您還可以通過將“衣服/鞋子換學校”與“派對的衣服/鞋子”/“家裡的衣服/鞋子”分開來避免衝突。這樣你就可以防止你的孩子穿著他/她的萬聖節服裝選擇上學。

當使用有限的選項時,重要的是要堅定並讓孩子知道他/她做出的決定必須得到尊重。

2)設置限制

首先設定一個時間範圍,並讓您的孩子決定他/她何時執行某項任務/行動。設定適當的限制可以讓您的孩子有機會在非常廣泛的選項中做出決定。例如,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他可以隨時去洗澡,只要到上午10點(或者你決定的時間),他/她洗完就行。這種方法可以讓您的孩子掌控決策。

3)讓您的孩子瞭解您的期望

孩子的說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但是,當您告訴您的孩子他/她可以選擇任何課外活動時,請小心讓他/她知道他/她必須選擇至少一項活動。如果您給孩子一個廣泛的選擇,請確保您可以選擇他/她選擇的任何東西。

4)獎勵而不是懲罰

獎勵可以幫助激勵您的孩子執行他/她不願意做的任務或活動。例如,告訴孩子他/她可以在他/她的家庭作業完成後可以玩電子遊戲或看電視可能會激勵他/她停止拖延。研究表明,年齡較小的孩子比較大的孩子更喜歡更小,更直接的獎勵,而不是延遲獎勵。因為:延遲越長,獎勵的主觀價值就越小。因此,向年幼的孩子提出較小的直接獎勵,比等待更大,但延遲的獎勵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5)放手吧

與年齡較大的孩子打交道比較複雜,因為父母不能也不應該控制一切。經常與年齡較大的孩子一起開始權力鬥爭。然而,這些時刻也可以是學習時刻。有大量證據表明,逐步將決策權轉移給您的孩子比過早獨立或長期依賴更好。

決策能力從大約8歲到15/16歲迅速發展。因此,您孩子達到這個年齡,就可以為他/她提供一個選擇產生後果的機會。讓您的孩子意識到他/她的行動或不作為可能產生的後果是很重要的。向您的孩子解釋這些,然後讓他/她選擇。

讓您的育兒生活更愜意



娜娜魚樂居新西蘭


你好!孩子有拖延症父母應該多多自省一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一言一行折射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看到孩子的問題,就要反觀一下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就算孩子已經上學了,在接受學校的教育,但是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時間遠遠低於與父母陪伴的時間,言傳身教,你說的和做的是否一致,你要求孩子這樣做,自己卻那樣做,孩子會模仿父母,不會聽你認為對的,只會按你做的做或者做與你相反的事,就是逆反心理在作祟。

焦慮不安的父母會培養出愛拖延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控制慾讓孩子失去了自己,誰都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包容,誰都渴望自由,孩子更不例外。不要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所以,以愛的名義綁架,要求孩子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必須怎麼做。父母害怕孩子做不好會給他們帶來麻煩,這種焦慮擔心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權,做事優柔寡斷,做害怕被否了,不做也害怕被批評,讓孩子陷入兩難,索性就不做了,這就是拖延症的起因。

家長要怎麼做?不要事事為孩子做選擇,孩子想做什麼,讓他先表達出來要這麼做的原因,孩子表達時不要否定他,也不要打斷他,讓他自由表達。表達完你說出自己的想法,給他建議,讓他自己做出選擇,讓他去做,並且要讓他知道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可以告訴你們,你要讓他知道不管發生什麼,父母都是他的堅實後盾,而不是什麼批評家教育家。


晶華心靈療愈坊


我女兒就有,只能有耐心等


二妹兒的日常生活


要多從旁鼓勵,從小鼓勵,從小罐輸他們這些觀點


小惜的生活日記


可以給孩子設置獎勵機制!鼓勵方式來處理,效果比較好


who螃蟹


給點獎勵,使其在一定的時間完成給與一定的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