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2家銀行不良率超20%,個別超40%,農商行為何屢陷困境?

田治彬


2015年《存款保險條例》的實施,為銀行破產掃清了障礙。顯然,按照各地農商行的表現,也許十年內就會有多家破產倒閉的農商行出現。


截至2018年底,河南浚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42家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超過5%警戒線,其中超過20%的有12家,個別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超過40%。


農商行是由農村信用社改制而來,規模小,管理相對落後,風險控制能力較差。一方面農商行為了攬儲要付出更高的利息,另一方面優質的貸款人往往會選擇大型銀行,這就成為農商行的天然劣勢。


所謂的風險控制能力,就是對貸款者的資質和還款能力嚴格審核,確保其資產足以償還貸款。


農商行盤子小,但是並沒有尋求突破和創新。沒有在拓展優質企業和貸款人上下功夫,也沒有控制風險多發放小額貸款,反而大肆發放大額貸款。當風控乏力時,壞賬就會頻繁出現,大額貸款一旦出現問題,不良率就會急劇攀升。


對於某些農商行的管理者而言,如果一家企業貸款數千萬上億,私下送上一份數百公分厚的禮品,那麼自然就會欣然笑納,並且通過簽字審批。至於銀行會不會破產,那是以後的事情,自己肥了就好,留下壞賬讓後來人慢慢扯皮去吧。對於企業來說,付出一定成本拿下一筆大額資金,能盈利最好,即使撐不住了,大不了賴賬不還企業破產就是,打官司折騰幾年誰怕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脈圈子,都有手軟的時候,這就是壞賬產生的重要邏輯。


如今小微企業也好,農戶也好,壞賬比例較高,缺乏有效的評價和管理體系,對產生不良的企業和個人缺乏更有力的措施,這也是農商行不良高企的重要原因。此外環保嚴格要求,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對企業不良貸款產生影響。


對於不良率已經超過20%的農商行而言,一旦受到輿論關注,存款減少,再遭遇擠兌,則會有破產風險。


如今國內銀行數量太多了,隨著互聯網金融發展,註定要淘汰掉一批落後的銀行,農商行應該能成為急先鋒吧。


財智成功


農商行目前這種狀況主要是體制問題,高層調動頻繁,明知分散經營風險分散。但確偏偏以發放大額貸款為主,小額貸款佔比越來越小。為什麼會這樣呢,還不是對領導來說有利可圖。就不在這裡說破了。按理說農商行背靠政府這做大山,太好發展了,可偏偏事與願違。現如今人們的消費概念如此強烈,依靠政府,為全縣公職人員每人授信十到三十萬的信用貸款,我想風險應該不大吧,一個縣公檢法學校工商稅務城建等等七戰八所的財政半財政人員少說也有1萬人吧。按每人十萬來算,也放出去十億了。這十億的質量絕對是最好的。領導肯定也想到了,可基本上沒有一個地方實施。為啥,還不是沒好處。一個縣的理事長也就幹3年,這3年不撈點好處誰幹,放了這十億把存貸比佔了又沒好處撈,誰幹。所以每個理事長上來都是拼了命的發放大額貸款。每個縣的農商行營業部和小微企業部,企業客戶部,個人客戶部成了全縣放貸主力軍。這幾個地方的貸款額度基本佔全縣所有貸款的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九十的是大額貸款。風險集中,。一般的小微企業貸款後也就活3年,第3年開始不給輸血就差不多要死了。每個理事長輕輕鬆鬆弄一倆億不良。從成立農商行到換上幾屆理事長隱性不良就超十億了,不良佔比直線上升。在這裡肯定有人要噴了,還不是客戶經理不盡職調查,說這種話的人就是典型的閉門造車的坐家。根本就不懂銀行體制就張嘴亂咬。現在的社會是大消費時代,誰抓住了消費者,誰就贏了。這道理每個領導都應該明白,可都在裝糊塗,包括銀監局及政府,一味的鼓吹,一味的要求三個不低於,這就是明顯的閉門造車。以致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個貸公用遍地都是。貸款集中度越來越高,形成不良的風險越來越大。領導管它呢,反正幹三年就走了,這三年我只管增存放貸,撈些好處,企業貸款就那樣滾雪球吧,以貸結息輸血供養,只要賬面贏利就行了。形成風險自有下任理事長去收拾爛攤子。誰還管它有沒有風險。一不小心就說多了,唉。。。。。


迷眼的灰塵


農信系統局部區域有這麼高的不良是由很多綜合因素造成的。雖然是法人機構,但是主要領導由省聯社任命,任職時間短,很多時候高管來了沒多久就調動了,地方政府對農信社的經營有有一定程度的干預,對於貸款質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每任幹部任期內肯定都不太希望不良在任內爆發,因此以往數據通報出來的較低不良可能採取了一些手法掩飾。幹部的短期調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政策的連續性。在經營管理方面,薪酬考核辦法制定沒有包產到戶,業績提成無法量化,有明顯的大鍋飯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人員進入後退出難度很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隊伍建設,鐵飯碗現象明顯。產品研發受省聯社影響較大,產品很多時候沒有明顯競爭優勢。在營銷方法方面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等客上門的現象依然突出。也沒有系統性的提升客戶經理營銷能力的核心手段。沒有核心的風險控制能力,風險控制主要依賴側面打聽,一部分機構表現特別突出。一部分機構貸審會形同虛設。對於不良貸款清收重視程度不夠,通過訴訟清收的現象明顯,貸前防不住,貸後收不回現象明顯,甚至出現在額度沒有降低下的以貸還貸現象,極端的甚至出現給客戶增加額度以貸還貸,所以不良一直居高不下!


經濟金融與管理


不瞭解,高層管理混亂應該是。天津好像是統一法人。按正常放貸程序走合法合規,不可能有那麼高的不良。肯定是高層出問題了,要麼集中放了幾筆大的可能還收了好處,要麼整個信貸出問題全員騙貸。40的不良基本就是閉著眼放貸,閉著眼放貸還不被追責,那九成會出現騙貸。農商行放貸應遵循農小散的原則。


神學院的學長


如果國有股份制銀行不統一核算,處在同一個縣域的銀行不良貸款率也會很高,這是一個綜合問題,農商銀行一時的困難不可怕,一是體量小,經營獨立,好調頭!二是省政府以及地方政府會大力支持,相信會越來越好!都是國家的!


石頭味的


只能股份制改革咯~


散一地暖陽222515576


首先是管理模式比較粗放,其次領導管理層出現問題,最後現在農商銀行熱衷於放大額貸款!


人生如戲16888


農商行是順序叫錯了傷儂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