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老了會像個孩子,還變的不可理喻?

歲月花212


你好,我是周小鵬,愛我們學院創始人,心理諮詢師,專注解決婚戀情感心理問題。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發現父母精神上越來越依賴子女了,而且變得情緒化和任性,甚至還不講道理,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小孩”。為什麼人老了會像個孩子,還變的不可理喻呢?

01、身心原因

人老了會像個孩子,其實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發展規律。人的心理是在大腦中產生的,大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一個嬰兒出生時,ta的大腦只有300多克,隨著年齡增長,大腦也在發育,成年人的腦重約為1400克,到了一定年齡大腦又開始萎縮。從嬰兒到成年,大腦發育,心理隨之慢慢健全,到老年以後,大腦萎縮,心理機能也慢慢衰退。所以老年人經常會出現視力下降、聽力減弱、記憶力消退、思維遲鈍等一系列的心理機能問題,甚至會出現健忘症和老年痴呆。

故此,老人的思考問題能力、反應能力、學習能力等都會變得很差,在自我情緒控制能力也趨向於衝動,像小孩子一樣不可理喻。

02、害怕孤獨

人老了,在心裡上可能會覺得孤單寂寞,害怕被冷漠,被忽視。出現這一心理可能是因為一些老人退休前在自己工作崗位擔任重要職位,退休後,中心感和存在感逐消失,再加上他們的子女們多半忙於自己的事業或者有自己獨立的小家庭,與老人接觸時間少,老人由原來的一家之主不可或缺,變成了家庭裡最易被忽視的對象,心理自然要產生變化。所以,為了逃避孤獨感,老人們會時不時的就想給你找點事做,來引起你的注意。久而久之,就會變的很繁瑣,有時就會覺得他在無理取鬧。

其實,老人們只是希望,我們能多陪陪他們,因為到了他們的年紀,覺得自己身體日漸衰弱,日子越過越短,剩下的時間越來越少,能與你相聚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他們總是想方設法的創造一些機會,讓家人能多多團聚,兒孫圍繞膝旁,畢竟如果他們不去努力創造的話,也許這些機會真的非常少啦!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當我們的父母出現老小孩心理時,我們除了要注意幫助父母預防老年痴呆以外,還應給予父母最大的寬容和愛護---我們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他們、理解他們,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多陪陪他們,給他們最大程度上的關心和愛護!


諮詢婚姻戀愛問題,歡迎關注私信小鵬姐姐哦!


周小鵬


你是不是在工作很忙還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忽然收到了老人來的電話,電話中,老人急切的語氣說著自己哪裡哪裡疼。要求你回家一趟,送他們去醫院。可是到了醫院,又說哪裡都不疼,要求回家!

又或者,你常年在外地工作,每次與家裡的老人通電話,老人總是要撒嬌的語氣告訴你要求你回家一趟。回家看看他們,陪陪他們。



又或者,你每次回到家裡,老人總是一個勁地衝著你嘮叨。想要摻和你的這種事情,那件事情。

我想上面這些情況應該很多人都會遇見。而且大多數人都會感到厭煩,又或者嫌棄,應該也會有很多人能感受得到,老人那種孩子氣!而且當遇見第一種情況的時候。又或者相近的情形,你總是感覺他們無理取鬧!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她們只是希望,我們能多陪陪他們,因為到了他們的年紀,覺得自己身體日漸衰弱,日子越過越短,剩下的時間越來越少,能與你相聚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他們總是想方設法的創造一些機會。畢竟如果他們不去努力創造的話,也許這些機會真的非常少!他們到了那個年齡,並不會在乎一些別的東西。他們只是要求家人能多多團聚,只要家裡的孩子,聚在身邊!求一個安穩,安心!到了他們這個年紀,真的是什麼意外都有可能發生。我想他們應該也自己害怕。不一定什麼時候就發生了意外。再也見不著你們!等到那個時候,就真的什麼都晚了!


常回家看看!把出去玩 ,出去聚會的時間擠一點出來,陪陪他們,不要忽略他們,這些開頭情況就會少!別讓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現實。


自修客




奶奶將近90歲高齡了,眼睛花了,耳朵也不靈敏了,有時候需要大聲和她說話,她才能聽的清楚,每當我做到她的身邊,總會給我提起當年的生活是多麼多麼的不容易,多麼多麼的艱苦,每一件她講過的事我聽的早已不下十遍二十遍,但是每次還是要和我講,然後拿出她珍藏的“好東西”給我吃,不吃還不行,你說像不像一個小孩子,然而在我現在看來,我奶奶也好,其他的高齡長輩也好,其實他們並沒有變成小孩子一樣,只是他們身邊的兒女都在忙工作忙事業,忙自己的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他們,他們內心孤獨,需要傾訴,需要陪伴,在我們這些“大忙人”眼裡,就覺得他們像小孩子一樣“不懂事”,其實他們沒有,只是我們自己對他們錯誤的感受而已,讓我們從現在做起一個電話,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不要讓家中的老人變得像孩子一樣!



會思考的小山羊


人老了會像個孩子,這就是我們常說老小孩。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發現父母精神上越來越依賴子女了,而且變得情緒化和任性,偶爾的還會撒嬌了。



這種老小孩心理其實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發展規律。

人的心理是在大腦中產生的,大腦是心理的器官。出生時人的大腦是300多克,隨著年齡增長,大腦也在發育,成年人的腦重約為1400克,到了一定年齡大腦又開始萎縮。

從嬰兒到成年,大腦發育,心理隨之慢慢健全,;老年以後大腦萎縮,心理機能也慢慢衰退。


老年人經常出現視力下降、聽力減弱、記憶力消退、思維遲鈍等一系列的心理機能問題,甚至會出現健忘症和老年痴呆。


除了認知能力的消退外,老年人的社會性和情緒情感也會產生變化,社會性差所以會自私和任性,情緒情感能力下降所以情緒控制能力會降低。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當我們的父母出現老小孩心理時,我們除了要注意幫助父母預防老年痴呆以外,還應給予父母最大的寬容和愛護。


Psy若溪老師


多半是心理因素。

一是老人退休前都會是在自己工作崗位擔任領導級或者技術級的人物,是一部分人的中心。而退休後隨著年齡的增大,中心感,存在感逐消失,進而會產生一些刷存在的行為。

第二是此刻子女們多半忙於自己的事業或者有自己獨立的小家庭。與老人接觸時間少。老人由原來的一家之主不可或缺,變成了家庭裡最易被忽視的對象,心理自然要產生變化。


第三可參與的娛樂事情變少。年齡大了,行動不便,很少再有以前的朋友聚會,遊玩等多層次的娛樂項目。獨處的時間變長,內心需要被人可,被正視。

孝順老人不僅僅是簡單的物質滿足,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支持。要讓老人覺得,兒女有再大的本事沒有他們也不行。增加他們內心的中心感,存在感。


思考後的思考


腦殘了而已----大腦裡大量的神經元細胞紛紛殘了殘廢了廢死了死,而腦血管腦神經通路堵塞率也已很高了,而且大腦內的松果體的鈣化也一定很嚴重了,這就註定了當事人的"生命算法軟件系統"的運行一定故障頻發了,所以這類老年人的大腦智力全面顯著下降就成了無可阻擋的事實,然後你說的老人的那些症狀頻發就一定十分合理了呀.


全球時空聯盟


其實養小孩呢,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一天比一天長本事,心裡覺得很有成就感,很開心。而老小孩呢,卻是一天比一天糊塗,一天不如一天,越來越黏人。明明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卻非要喊你來做,明明說過一次的話,卻要再重複七八遍,在你耳邊嘮叨個不停,讓你有時真的有種想逃跑的感覺。


該怎樣減輕一點老人的小孩心理呢?我覺得呢,多讓老人出去走動走動(身體情況允許下),多讓他和同齡人接觸。或者給他找些事做,種些花草讓他打理,或買只小鳥讓他餵養。打發掉他無聊的時間,讓他不要覺得整天無所事事,心生寂寞,否則他就要沒事找事,來引起你的注意了。

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一天,善待老人,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也給我們的下一代樹立一個好榜樣。老人健康快樂,就是我們做子女的福~


凡人


你好!都說老小老小,老了就跟小孩一樣。主要體現在:

一,生理上,由於激素水平下降,各樣器官功能退化,尤其大腦萎縮,使得人老了自制力,自控力,耐受力都減退。

二,心理上,既然生理上無法主觀控制衰老,那麼相應心理上也就脆弱不少。這就是為何老了容易孤獨,需要照顧陪伴的原因了。

這些,不是跟小孩一樣,時不時哭了,生氣了,固執了……

既然大人可以事無鉅細,耐心對待我們的“小”,我們也得極具耐心對待他們的“老”?

這樣想,一切安啦!


七葉樹


說說自已的看法。這是個普遍正常現象,人老了,手腳不利索,很多難度大的家庭活都得靠兒女,慢慢養成依賴思想,兒女也不放心許多事情讓老人親歷親為,更增加了依賴性。老人和孩子有代溝,接受新生事物慢,又堅持自己的觀點,孩子就覺得不可理喻可笑。

人老了,大腦反應慢而遲頓,行動遲緩,自然規律不能抗拒。人說老小孩就是這個道理。

正是

人老如孩正常事,兒女理解別多怪


不老松446


為什麼人老了會像個孩子變得不可理喻了?

因為當人老了以後,出現一種“返璞歸真”也就是“返老歸童”的狀態,這裡說的不是年紀而是心智。身體的各種機能都會隨著年齡而衰退,從而導致老人反應能力、記憶能力的下降,有事甚至出現老年痴呆。


故此,老人的思考問題能力、反應能力、學習等都會變得很差,在自我情緒控制能力也趨向於衝動,像小孩子一樣不可理喻。

面對家裡日漸老去的老人,雖然有時候難免會因為老人們的無理取鬧而發生爭執,此時的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包容他們、關愛他們。因為老人們大多數孤單、寂寞,他們最渴望家人的關注,親人的關心。尤其是對孤寡老人來說,看著他們每天鬱鬱寡歡的樣子,我都會覺得心痛。

人終究有一天會老去,正所謂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你怎麼對待家裡的老人,相信自己的孩子在潛意識裡也在萌發這樣的觀念。

對於這樣的問題,不知道大家又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