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郭德綱:“德雲社打雜的都是大學生”,岳雲鵬:“我小學沒畢業,怎麼了”你怎麼看?

我是來送西瓜的1


相聲演員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

郭德綱經常在舞臺上講“相聲演員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同時又會講,相聲行的老前輩們大都沒什麼文化,比如侯寶林只上過小學三年級,馬三立初中畢業,還有那誰誰誰是文盲等等;所以郭德綱的話聽多了,經常會自相矛盾,我就經常記叉了,搞不懂他究竟想表達什麼樣的意思。

整體來說,郭德綱個人對於文化是很推崇的,不如也不會在家裡搞那麼大一個書房;其徒弟閻鶴祥在評書裡說,郭德綱之所以要買大別墅,就是因為書太多,裝不下了,可見其對文化的渴求。受其影響,郭麒麟雖然初中也沒畢業,但是飽讀詩書,文化修養很高,這是兩個僅有的沒文憑,但是有文化的例子。


德雲社的其他人雖然在表面上也推崇師父郭德綱的名言“相聲演員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但實際上並沒有幾個人真正拿文化當回事,最起碼沒有幾個人像郭德綱和郭麒麟一樣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所以在個人藝術的發展上存在諸多制約。


文化素養與相聲創作的關係

作為一個相聲演員,無論是表演傳統相聲,還是創作自己的相聲,都離不開文化。雖然相聲的包袱創作都有獨特的技巧,相當於公式,想好素材,往裡一套就行;但是怎麼把零碎的包袱捏合成一個完整的作品,這就涉及到文化的問題,怎麼構思、怎麼成文、怎麼敘述、怎麼首尾呼應,怎麼借古諷今,怎麼承上啟下,怎麼點面結合,都是最基礎的寫作技巧;而寫作技巧怎麼來?離不開兩個辦法,一是閱讀借鑑,二是熟能生巧!當一個相聲演員既不讀書,又不練筆,怎麼可能創作出新作品?


所以,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沒有新作品的相聲演員約等於沒有文化素養;反正,新作品層出不窮的人,文化素養差不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本意是形容一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的通透感,其實借用到藝術上也是一樣的道理。當一個人能夠把本職工作做到最好,那麼也可以說明他是一個有學問的人。

郭德綱在相聲這門功課中已經做到了最好,說學逗唱四門全部精通,所以他在“相聲”文化範疇內,他是頂級的,稱他為相聲文化中的博導也不為過。岳雲鵬在“相聲”這門文化課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偏科比較嚴重,只能說他在相聲這門文化中及格了吧。


相聲演義


這就是臺上一個段子。

但是,大家都知道,段子源於生活嘛。

親身論證,普通二本畢業,做文案設計,月薪3000多,定位重慶。家鄉哥們,東北某小鎮,開店賣特產,o2o模式,年收入20萬+。我倆鐵哥們,他羨慕我每天打卡上班,我羨慕他賺的多。

確實,你不能否認,學歷低的人裡有人才。但是同樣,你不能否認,大多數高學歷的人過的比較好,我一個二本只能算低學歷😂,認識的985,211的人做券商,月收也是過萬,還是大家都是剛畢業的情況下。

所有,真正的現實是,學歷高的,大多數活的都挺好。學歷低的,大多數還在為溫飽掙扎。




轟趴俠


郭德綱說打雜的是大學生,和岳雲鵬說“我小學沒畢業”,這兩點都不能作為學習無用論的例子,因為那個在德雲社打雜的,並不是因為他是大學生他才去德雲社打雜的,只不過他在打雜,又碰巧他是大學生。

岳雲鵬現在這麼出名的原因也不是因為他是小學生,而且因為他是郭德綱的徒弟,他認真刻苦的鑽研過十幾年的相聲這門藝術。把學相聲的這幾年加到他的學習年齡裡,他恐怕考個博士都該畢業了。

大學生去德雲社打雜,可能是發現自己不喜歡自己學的專業,想要通過另外的努力轉行了,去德雲社打雜也無非就是想通過這個學習相聲,因為他已經不可能再回頭去考曲藝學校了,畢竟他已經大學畢業了。

行行出狀元,幹什麼,只要好好學習,都能獲得不錯的成績,個人對自己人生的規劃要合理,現在的大學生,上大學為的就是這個學歷,很少人去想我要學這個專業的。畢業不幹對口專業的幾乎快成了政治正確。

別等上完大學了,還沒想好自己要做什麼,去德雲社打雜最後還是大學沒畢業之前去,不然又要被好事者拿出來提問了。


草野泥塗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覺得喜歡相聲的人是和學歷沒有任何關係的,並不是說讀了博士就不可喜歡相聲,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在舞臺上,觀眾看重的是相聲演員的基本功,而不是僅僅看一張紙質的文憑。如果你說學歷比其他人高,那就更應該讓人見識一下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如果持平或者遜色那肯定是要招致很多的罵聲的!根據郭德綱透露,每年德雲社招生,兩三千人有很多都是社會的精英人才,甚至有留學回來的海歸碩士,這也並不新鮮。有的甚至願意在德雲社掃地,從打掃衛生開始做起,可見學歷在社會面前,也變得非常脆弱。

現在大形勢就是就業難,即便海歸也很難找到讓自己稱心如意的好工作,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岳雲鵬雖然是小學沒畢業,但是人家確實是命好,當年願意跟郭德綱學相聲的人那是鳳毛麟角,如果換作現在,岳雲鵬未必能進得去德雲社。不管是小學沒畢業,還是海歸碩士,學歷更像是一張車票,社會不會在乎你做什麼交通工具而來,更在乎的是你的能力,能不能得到眾人的認可。有學歷固然是好事,沒有學歷那也不一定是壞事,只有有能力,才是成功的硬道理。

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關於這兩人的說法,從大的角度來說,司馬自然要反對。為什麼?很簡單,這種話如果對於一個普通人的口中說出,司馬笑笑而已,但畢竟,此二人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名人,說這種話不應該,因為,在今天,國家重視教育,社會重視教育,在這種背景下,還在提出這種讀書無用論是十分不適宜的,這體現了該群體的骨子裡的反對國家大政方針的庸俗思想!

那麼從小的角度來說麼,司馬說說自己的私心吧,如果像大批缸軍所吹的那樣,他們代表了人民,代表了社會絕大多數,那麼,司馬真心希望你們要把缸的言論看成是最高指示,司馬真心希望他們能永遠堅持缸論,“大學生打雜”,沒讀書的照樣賺大錢的思想成為他們永恆的堅持,這不好嗎?司馬孩子要準備高考了,親愛的缸軍們,你們一定要聽主子話,求求你們,要認真執行!千萬不要給下一代灌輸去讀大學的思想,就讓他們隨便讀書,馬馬虎虎初中畢業就好了,什麼高中,什麼大學,不要想了,這樣多好啊!😀😀😀😀😀


司馬缸砸缸第二季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郭德綱,喜歡岳雲鵬,本人也很喜歡聽他們的相聲,有相同興趣的朋友我們一起討論。關於問題我提自己的幾點看法。

首先,我認為類似這種現象在當今的中國普遍存在。當今很多大學生是打工仔(本人也是)拿著死工資在高房價的城市裡艱苦奮鬥,過年回到老家發現小學都沒畢業的發小都已經當老闆了,手底下還招了一批大學生,你說氣人不?

其次,我認為這個問題裡存在著一種讀書無用論的意思,上了大學還是給小學畢業的人打工,上大學幹嘛?其實這是一個道路選擇的問題,有人選擇了上大學,有人選擇了混社會,有人選擇創業,這些道路並不衝突。當不同的道路發生交叉時,必然要有個先後,我們看到了大學生為小學生打工,也應該看到那些高學歷的成功人士,還應該看到很多小學沒畢業的人在靠體力勞動掙錢。人不分貴賤,只是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最後,我認為德雲社和岳雲鵬的成功是他們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併為之付出了極大的努力,贏得了大家的喜愛,他們配的上任何人為其服務。

如果喜歡,可以關注我或給我一個贊,有什麼想告訴我的可以在下方評論哦~





方古錢


這就是最典型的學歷和學問的關係

岳雲鵬沒有學歷,可是學問真的少不了。郭德綱也沒有學歷,但每天都會在書房看好多東西,整理相當多的素材。

社會允許你沒有學歷,充其量你會比別人付出更多;但你沒有學問,那可就真的吃了大虧了。

岳雲鵬嗓子好,腦瓜也算靈活,再加上這一臉呆萌的樣子,慢慢的也就紅火起來。

再者,德雲社顯現在已經是大公司了,每年各種演出接連不斷,對於服務人員的標準肯定也高了起來。

要是後臺打雜的全是大老粗,沒準藝人還沒上臺呢,就先在臺下撕吧起來了。


蝦仁兒談娛樂


行行出狀元。值得深恩,人可以沒文憑,但不能沒文化。我下面的思考不一定對:人在交往中用的最多的莫過於語言,當你成不了數學家時,我想只要有小學的數學就足夠你用一輩子了,當你……很多的家啊不一一說了,可是文學卻是不可缺少生活必需。什麼可取什麼可棄一目然,也許當你用幾年時間拚了命全科發展時,某人就用幾年拚了命獨科直攻時,誰更容易成功?當數學為文學服務的基數夠了,搞文學的何必要學高等數學?當語文基數夠了,搞數理化的何必要學高教文科?韓寒如今生活裡每天用了多少高等數理化知識,恐怕連一元二次方程都難得用吧?這個問題提得好!只是水平有限,只能沒有理性的小說一下下。教育專家們是不是浪費了很多教育資源?


用戶2085113532215


你可以沒有文憑 但是你不能沒有知識

大學生 中國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有文憑的人們。。。在相聲這個行當裡 跟小學生 初中生沒多少區別 都是同一條起跑線 都一樣是一張白紙

不要以為我學歷高 就肯定學的好這門課程 這是需要天賦和努力的

大林 嶽嶽 堂主 小白 二爺。。。都是是下了苦功 又兼備機遇和天賦才有一定成就

當然也有高學歷的相聲演員 欒懟懟 小四 大白饢學歷比較高 但是他們一樣從0開始努力 他們一樣具有某些天賦 悟性

所以學歷與否根本不是關鍵 更多的高學歷者可能會有點優越感 郭老師需要把他們性子磨掉 打磨才能放出更好的光彩

而之小學文憑初中沒畢業的人 更懂得手藝的重要性 他們沒有退路 他們知道想吃飯只有好好幹

當然也有學歷低又不好好學的 估計在學習班就被總教頭刷下去了吧。。。。哈哈哈

僅個人隨感 🙃




苒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