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孩子如何引導?

網癮 是近年來隨著電腦的普及,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行為成癮現象。

跟傳統的藥物成癮、酒精成癮不同,網癮並不是因為具體的物質導致的身體成癮反應,而是完全精神上的依賴。

這種成癮行為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導致家庭矛盾、工作和學習效率下降,輟學、失業、犯罪等問題的發生。

“網癮”孩子如何引導?

孩子從初中開始沉迷上網,導致成績下降。多次管教,都沒有用。高中的時候學習跟不上就休學在家,自學。但他成天上網,沒辦法只好斷了他的網,他就發脾氣,誰的話都不聽,後來就說“不讓上網,就不回家了”。離家出走過兩次,每次都在網吧找到他的。

後來見他根本沒有心思上學,他爸說“你出去工作,掙了錢,你想怎麼花就怎麼花,愛怎麼玩就怎麼玩”,他挺高興的,就去找工作做,也不怎麼上網了。可是幹了幾個月就死活不幹了。

現在19歲,天天在家上網,我們對他已經沒有辦法了,他也說自己改變不了了,沒人能改變他。哎,這孩子怎麼這樣了?

“網癮”孩子如何引導?

廣州恩諾教育諮詢解讀

孩子沉迷網絡這麼多年,看得出父母也想了各種辦法來讓孩子戒掉這種行為,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也遭受了很多“折磨”,但這些辦法並沒有幫助到這個家庭,反而給孩子和父母帶來了更多的傷害,夫妻精疲力竭,對這孩子感到失望;孩子在這麼多年的鬥爭中對自己形成了不良的認知,覺得自己“無藥可救”,放棄了自己。

當孩子出現網絡成癮行為,是否能夠改善,很大程度是跟父母有關係。

這樣說似乎對父母不公平,因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好,父母不希望孩子沉迷網癮,甚至很努力的幫助孩子擺脫網癮。

但是,科學研究表明,九成網癮青少年對父母有敵視情緒,這種敵對情緒不僅瀰漫在父母要求孩子不上網和孩子上網的過程中,也出現在孩子染上網癮之前的親子互動中。

01、親子關係存在問題

導致孩子成為網癮患者

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比如有些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關心孩子其他方面的心理需要,導致孩子學習壓力很大,無處排解,只好尋求網絡世界。

有些父母對於網絡“談虎色變”,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網,而不懂得幫助孩子更好利用網絡來為自己服務,“越壓制,越反叛”,家長越限制,孩子越去做,甚至想盡各種方式去挑戰父母。

“網癮”孩子如何引導?

一些孩子在學習存在一定困難,難以在學業上獲得成就和認可,父母又不注重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導致孩子學業受挫,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體會不到成功的樂趣,而上網打遊戲可以獲得虛擬獎勵,自我得到肯定。

有些孩子雖然成績不錯,可是性格內向、猜忌心強,而且小心眼,碰到問題時不善於與人交流,在父母老師同伴那裡難以得到幫助、支持和理解,通過上網來逃避現實。

02、家長需要看到孩子

網癮背後的需要

當孩子有網癮,很多家長感到恐懼,於是拼命去糾正孩子這些行為,分析利弊、斷網、控制上網時間……但努力了一段時間發現沒效果,又去找其他方法。

其實,這些方法沒有效果,並不意味著方法不可行,而是父母本末倒置,沒有看到孩子網癮行為背後的需要。

“網癮”孩子如何引導?

當孩子內心的需要無法通過其他方式來滿足,只能通過網絡來滿足,就像一個行走在沙漠中的人,他很渴,他需要水分,但是身邊沒有,他快渴死了,如果這個時候有一瓶很髒的水(裡面有很多雜質),他會不會喝?會,因為不喝馬上就死,喝了還有活的可能。

網絡的害處,孩子也知道,道理他也懂,這像這瓶水很髒,喝了會生病,可是他還會喝,因為他需要。

父母在沒有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時,強制性控制網絡,強制性讓孩子去接受行為矯正,就像是在剝奪孩子最後的那瓶髒水,孩子會為了“活命”而跟父母拼命。

當孩子出現這種不良行為,父母首先是要相信孩子是好孩子,只是在現實的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內心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不得不到網絡的世界裡去尋找。

在這種情況,如果我們跟懂得孩子內心需要的諮詢師一起探討孩子遇到的困難,幫助孩子解決困難,孩子自然就會回到現實中來。

“網癮”孩子如何引導?

03、網絡成癮的心理矯正

對網絡成癮者進行心理矯正的主要任務是:針對成癮者現狀發現問題所在,看到其內心真實的需要,使成癮者內心有力量承認並正視這個問題,意識到其行為的危害從而主動尋求幫助,配合諮詢。

在矯正中,諮詢師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真正理解其內心,幫助其正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家庭其他成員的理解、支持、幫助是成癮者擺脫網絡的最有力的資源。通過家庭諮詢使其家屬掌握有效的方法幫助其逐漸擺脫網癮。

當成癮者內心有力量,針對其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方法,幫助其在行為上進行調整,這樣其才能做到,改善才能有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