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中家長?

田長松


我是一名省重點高中的老師,我來談談我的經驗。

其實,“做好高中家長”是“做好家長”中的子問題。重要的關鍵詞就是高中。

孩子在高中階段,一般都是14-17歲的樣子,處於青春期或後青春期階段。從這個階段的特點來說,高中生面臨著很大的變化。高中生的發展分為三個方面,一個是身體的健康發展,一個是心理健康發展,還有非常重要的,就是學業上的發展——面臨高考。

所以針對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如下建議,首先一定要照顧好孩子的身體。注意孩子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能夠保證孩子的營養能夠全面,作息規律。儘量少吃一點垃圾食品,這樣能夠保證孩子學習所需要的精力。其次家長應該多陪孩子一起運動,我們說,健康的體魄也能夠保證孩子的學習和以後的生活。

其次,針對高中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建議家長應該多瞭解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隱私。因為這個時期孩子們的身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兩性意識,對自我意識都有了一個新的認知,孩子也越來越要求自主權,所以這個時期的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在規則以內的自由和空間。要尊重孩子,比如說進房間之前要敲門比如說不去亂翻孩子的日記和書包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不要把所有的問題變成:你輸我贏或者你贏我輸的戰爭,而要求同存異,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而非宣洩情緒。

第三,這個時期的孩子面臨很重的學業的壓力,所以家長們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的特點去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說,有的孩子比較自卑,認為自己這門學科也學不好,那門學科也不好,這個時候,家長要鼓勵,而有的孩子是盲目的自信,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去認識自身的問題。

此外,高中和小學初中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學生要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經常說,小學和初中是老師和家長捧起來的,而到高中,孩子需要學會自己學,自己去安排時間,和科目學習的主次。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所獲得的這些能力,其實也為他們以後上大學,走社會做好了鋪墊。家長說,要做的不再是像小學和初中一樣手把手的輔導,而是引導孩子去自主的學習家長起到監督和引導的作用。

最後一點,作為老師,我們建議高中家長一定要多和學校的老師聯繫溝通,因為只有家校溝通,才能全面的瞭解孩子。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老師瞭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況,這樣才能在全面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確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千萬不要只是在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才與老師見一面,平時一定要加強溝通和聯繫。

希望對題主有用。


HFLZ陳老師


我是一個新晉的高中生家長,孩長剛剛到冷水江一中報到,對於您的這個問題我是抱著求教和取經的態度參與的,希望能通過拋磚引玉得到各位大神的賜教,從而獲取一些在學習上能幫助到孩子,心理上能與孩子順利勾通的寶貴經驗,在這裡先行謝過大家了!

說實話我自認為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在孩子上二年級的時候就來了廣東,把他交給了年邁的爺爺奶奶,錯過或者說是忽略了他的整過義務教育階段,還好懂事的孩長靠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一中並師從省特級教師李老師(實驗班班主任),在欣慰之餘感到焦慮不安,如果說之前是因為生活條限制了我對孩子學習與生活的關懷,那麼現在則完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一方面自身的水平無法在學習上給孩子提供絲毫幫助,另方面甚至無法像別的農村家長一樣陪讀,給他一個溫馨一點的食宿環境,最為無奈的是我竟然沒有踐行早就答應送他上學的承諾,真的是羞愧加慚愧呀!

在孩子去報到的先天晚上,我在電話裡向他交待了幾句,無非是叫他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聽老師的話,和同學們尤其是舍友要和善相處之類的,孩子在沉默了一陣之後問我:爸爸還有什要說的嗎?我咬咬牙狠心的補充了句,別人學習的時候你也要學習,別人玩的時候你還是得學習,因為相對有更多選擇的同學來講,高考升學的機會對你更為重要。

我不是不關心自己的孩子,只是沒有能力給他更好的條件與幫助,我也不是想做一個虎爸似的家長,只是希望孩子能抓住並把握好難得的求學的機會。我知道之前的心靈雞湯已不再適合灌輸給一個高中生,但我實在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去鼓勵他鞭策他,我只有慢慢去探索能夠引導和適應他的溝通方式,希望他能在老師的教育和指導下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





湘中明珠Zxp


信任你的孩子,並取得他的信任

雖然現在的孩子比較早熟,可是初中畢竟還小,高中才是真正的青春期,他可能叛逆,可能憂鬱,可能自卑,可能偏激,可能情竇初開。

這個階段,家長要給於孩子充分的信任,同時也要做到讓孩子信任你,試著去了解孩子心中真正的想法,而不要讓孩子千方百計的在你面前掩飾,拉開彼此的距離。

高中是決定命運的三年,成績當然非常重要,但是,請不要因為一次成績考不好而責罵他,也不要因為他一直都考不好而放棄他,雖然多元化的社會,學歷變得沒那麼重要,但是大學是一個能夠能讓他有無限可能的象牙塔,遇見各種各樣的人,融入平時接觸不到的氛圍,開闊自己的眼界,越好的大學,接觸更厲害的人,開拓更廣闊的眼界。

所以,引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努力學習,積極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