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差的真正“凶手”,不是貪玩,不是不愛學,而是這點!

如果你的孩子學習差,你覺得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家孩子就沒有學習的天賦……”

“我家孩子就是貪玩,不愛學習……”

“沒有時間陪孩子學習,是我們家長的問題……”

“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粗心所以老是考不好……”

很多家長有各種的反饋,覺得似乎這些才是孩子學習不好,成績提高不了的原因所在。儘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學習成績不好也有可能是多種多樣的綜合因素造成的。但事實上,大家往往忽略了一個影響孩子成績的真正因素,那就是——學習自信心。

孩子學習差的真正“兇手”,不是貪玩,不是不愛學,而是這點!

一、什麼是自信心?

自信心就是一個人認為一個事情相對可控。比如有的孩子對考試就非常有自信心,因為他覺得考試對於自身而言是可控的,並且結果也是可預期的。自信心對孩子的成績影響會怎樣?

從下圖看,假設我們以信心為起點,

如果孩子有信心——願意學——有好的習慣——獲得知識——好的成績

那麼反之,孩子沒有信心——不想學——壞習慣——學不會——差的成績

事實上,這張圖也說明了孩子學習的老大難問題——偏科的原因所在。家長可以想想,孩子對學習數學沒信心,是不是就覺得自己肯定學不會,然後就不想學了,不想學之後就更不會想辦法培養好習慣,比如總結錯題,整理錯題本。

那麼沒有好的學習習慣,知識點又總是學不會,考試成績又怎麼會好的起來呢?所以,歸根結底是一樣的道理。

孩子學習差的真正“兇手”,不是貪玩,不是不愛學,而是這點!

二、孩子的學習自信心該如何提高?

提升能力:天然優勢+後天能力

1、天然優勢

孩子的自信心當然有一部分是來自與生俱來的硬件條件,比如容貌好,身材好,家境好等等,但是這方面影響的因素比例不高,所以不過多闡述。

2、後天能力

後天能力,主要指的是孩子通過努力獲得成果,從而獲取到自信心。

比如說有的孩子,很擅長學英語,每次都考的特別好,那就會給孩子非常大的自信心。不過這裡的自信心獲取,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抓住學習的第一次機會。

比如第一次學物理,化學,第一次學鋼琴,舞蹈,如果孩子在第一次學習的時候,得到了很大的自信心,那麼就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學好並且堅持下去。

那麼怎麼抓住第一次學習的機會培養自信心呢?

① 節奏-規劃

要想在第一次學習時就獲得成果和自信心,肯定不是臨陣磨槍就能解決的,那麼我們家長就需要幫助孩子做好學習規劃。

比如每個學期開始之前的寒暑假,就可以提前預習功課,把握好學習的節奏,那麼等正式學習的時候,老師說的很多知識你早知道了,學習起來遊刃有餘,自然就更有信心學好了。

②習慣-陪伴

這裡說的學習習慣,有很多我們早就提過的,比如預習、複習、反思、筆記、錯題本等等。

在這裡要提醒下家長們,不要只是嘴上要求孩子做,應該陪孩子一起做。比如期中考試完,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進行試卷分析,整理錯題本。

③興趣-激發

比如在學物理化學之前,家長帶著孩子去看一些物理化學實驗,當孩子產生濃厚的興趣後,發現原來很多生活中的現象都是課本上的知識,他就會融會貫通了。

獲取認同:自我成就+他人認同

孩子學習差的真正“兇手”,不是貪玩,不是不愛學,而是這點!

1、自我成就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裡,人的最高需要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當孩子做一件事的時候,不管是不是真的有價值,家長先不要急於否定。比如孩子提出說想學一門新樂器,讓自己多一樣才藝,家長立馬就說:

“ 你能學會嗎?”

“學習都學不好,還能學樂器?”

可能對於家長而言只是簡單一句話,但是對孩子而言,這樣的價值否定卻徹底地扼殺了自己的自信心。

2、他人認同

孩子的內心都是極其敏感的,他們的自信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別人的認同。那麼這裡的認同就包括尊重、關注和平等。

①尊重

有這樣一個段子,小明有一次考了90分,回來告訴媽媽,媽媽一聽隔壁家的小亮考了92分,就說:“你看看人家,你怎麼就考了90分呢?”

第二次考試,小明考了65分,隔壁家小亮考了58分,小明回來告訴媽媽,媽媽就說:“你別跟小亮比,人家不行你難道也不行嗎?你應該跟自己比,上次考90分,這次怎麼才考了65分”。

當然,這是玩笑。但是也說明,在家庭中,對待孩子的學習,父母不要老拿孩子和別人比,你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你應該尊重他的個性化。這樣比來比去,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還會失掉自己做家長的威信。

②關注

不論孩子做了任何事,都要肯定孩子,比如拿這次的期中考試來說,小慧的爸爸和她交談時,用的是以下的交談思路:

肯定情緒-我知道這次你成績下滑很難過,爸爸也很難過

肯定動機-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考不好的,也付出努力了

肯定成果-

你看這次考試咱們語文考的挺好的,就是數學稍稍薄弱了些

肯定預期-現在咱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幾道錯題,爭取下次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這樣跟孩子交談後,小慧不僅對學數學的自信心提升上來了,還感謝爸爸沒有責罵自己,而是幫自己想辦法怎麼解決數學考不好的問題。

③平等

很多家長為了謙虛,每當有人誇孩子,父母都要貶低一下。這樣的當眾嘲笑,實際上非常打擊孩子,還會讓他覺得連自己的父母都看不起自己,還有誰能對自己認可,越想就越否定自己,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孩子學習差的真正“兇手”,不是貪玩,不是不愛學,而是這點!

三、有關自信心理解的誤區

以上是給家長們提出的如何提高孩子學習自信心的辦法,另外再給大家說明一些有關自信心理解的誤區。

誤區一:外向的孩子自信,內向的孩子不自信

內向是不是不自信?

正確說法:自信與能力和認同有關,和性格沒有關係。

內向的孩子往往懂得深度思考,記憶力好。而外向的孩子說話快,思維敏捷。但是和自信沒有什麼太大的聯繫。

誤區二:我不能過多鼓勵孩子,否則孩子盲目自信,過於驕傲

驕傲和盲目自信是否真的來自鼓勵?

正確說法: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鼓勵本身是具體行為。而驕傲是自我認知的偏差,不是鼓勵的問題。

誤區三:我應該多“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為什麼家長不應該給孩子講題?

正確說法:事實上我是不反對講題的,但是有的家長,尤其是本身學霸型的,那講題簡直是完全碾壓孩子智商。

“這道題不就是這樣做嗎?”

一道題講下來,家長自己的成就感自信心滿足了,但是孩子幾乎被打擊的體無完膚。

所以,如果真的要講解,應該一步步引導孩子,讓孩子最終得出正確答案,這樣他才有信心做好。家長千萬不要喧賓奪主,要懂得把成就感讓給孩子。

誤區四:施加壓力可以讓孩子更好地學習

你是女生,就應該學文科,理科你是學不好的!

正確說法:

有這樣一個實驗數據,如果在給女生暗示“理科就是學不好”後,往往女生的理科成績就會和男生相差特別大。

但是如果沒有給任何暗示的話,女生和男生理科成績一樣好。

這個結果告訴我們,在學習中不要給孩子負面的心理暗示,比如女生不適合學理科,男生不適合學文科。

因為他們有這個心理暗示後,就會沒什麼信心,一直覺得自己學不好。如果成績再稍微不理想一點,他們就會把原因歸咎於自己就不是這塊料,花時間也沒用,那麼就會導致成績越來越差。

孩子學習差的真正“兇手”,不是貪玩,不是不愛學,而是這點!

最後,要告訴家長的就是,在引導孩子的整個過程中,出現反覆是必然的,我們家長需要更多的保持一份耐心。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開放的時間不同。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你不要著急,也許你的花在夏天開。如果到了秋天還沒開,也不要著急,說不定這是棵臘梅,到時候開得更動人。

每天一小時,讓我們做更棒的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