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癌篩查怎麼做?腫瘤最靠譜的篩查方案有哪些?

影像學院


對於像癌症這種世界疑難疾病,早期篩查意義重大,也是決定能否治癒最關鍵的因素。

一般來講,每年一次的健康體檢就能發現大部分的早期癌症,所以,體檢很重要,也是作為普通民眾最主要的癌症篩查方式。

但是普通體檢並不能排查掉所有的早期癌,所以,對於部分人群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單獨做必要的檢查,以免遺漏。

一、肺癌

一般的體檢項目中,會包括胸部的X線檢查,但胸部的X線並不能準確的分辨出肺部的較小結節,也就難以發現早期的癌症,而需要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

一般要求以下人群單獨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1、長期吸菸達30年以上的患者需進行篩查;2、50歲以上的患者、戒菸時間不足10年的患者,或50歲以上、每年吸菸超過300支的患者,是重點篩查對象;3、50歲以上、受二手菸危害達30年以上的患者需進行篩查。另外,一級親屬有肺癌家族史的,也同樣視為風險人群。

二、胃腸道的惡性腫瘤

胃鏡和腸鏡是發現胃腸道腫瘤最主要的手段,但胃腸鏡並不是常規體檢的項目,也就難以排除胃腸道的惡性腫瘤。

所以,要求有胃腸道惡性腫瘤高風險的人群,單獨篩查,比如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疾病;有胃癌患者一級親屬;或者是有慢性結腸炎病史、家族中有結腸癌家族史或遺傳性結腸癌史的人群等。要求定期做胃鏡和腸鏡篩查。

三、乳腺癌

常規體檢能發現絕大部分的乳腺結節,但有乳腺癌遺傳基因攜帶的人群,應縮短篩查時間,或聯合篩查。比如:推薦40歲以前開始篩查,檢查項目可以是乳腺鉬靶,或聯合乳腺核磁等。

四、宮頸癌

對於有感染高危型HPV病毒,且伴有宮頸病變的患者,不應單純每年一次的體檢,應縮短宮頸癌篩查時間,根據宮頸病變的實際情況,遵醫囑單獨檢查。

總之,健康體檢對於癌症的篩查很重要,但要做到不遺漏,還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某些項目單獨篩查,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深藍醫生


體檢發現早期肺癌,手術切除後治癒率接近100%,可長期存活,而一旦發病,在醫院裡查出多半是晚期肺癌,就算開始進行正規的治療,存活時間一般只剩幾個月。為什麼年年體檢,還是一發現就是癌症晚期?其實是很多人搞錯了,普通體檢並不能百分百查出所有癌症。

正確的癌症篩查應該怎麼做?

1、肺癌篩查要選擇用CT

CT檢測分辨率高,肺癌腫瘤在0.9cm就可以被查出。這個時候就可以用低劑量螺旋CT,這是因為輻射量更低,而它的清晰度和檢出率與常規CT差不多。同時配合腫瘤標誌物檢查,檢出率可以到90%以上。

2、乳腺癌篩查要選擇乳腺鉬靶

儘管B超也用於乳腺癌的篩查,但是B超同樣不夠清晰,精度不高。乳腺鉬靶照片檢查效果明顯更好,清晰度,精度和檢出率也更高。

3、前列腺癌篩查要選擇做PSA篩查

很多人做前列腺癌篩查時查腹部彩超,但是腹部的彩超是檢查不出前期前列腺癌的。篩查前列腺癌,最好的檢查就是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其價錢更加便宜,更方便,更敏感。

4、宮頸癌篩查要選擇TCT

TCT即液基薄層細胞檢測,這個檢查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高達85%以上,此外還能檢查出癌前的病變和微生物感染等。

5、胃癌篩查要選擇做胃鏡檢查

胃癌的篩查主要是胃鏡檢查,現在的膠囊胃鏡檢查不需要麻醉,不需要從鼻腔或口腔內插管,只需要吃一顆膠囊,就可以做到無創、無痛,病人不會覺得難受,15分鐘左右就可以檢查完畢。

6、大腸癌篩查要選擇做結腸鏡檢查

儘管直腸指檢和糞便隱血試驗也對大腸癌有一些作用,但這個結果不夠精準。而且非結腸鏡篩查試驗出來是陽性結果,還需要做結腸鏡進一步確診的。

7、肝癌篩查要選擇甲胎蛋白聯合B超檢查

這兩項檢查簡單方便,檢出率還算不錯,發現異常則需要進一步查CT或磁共振,這兩項檢查費用稍微高一點。當然,如果你預算多一點的話,你也可以選擇甲胎蛋白聯合CT或磁共振來做肝癌篩查。

癌症雖然是一種很難治的病,但是隻要早發現早治療,病人的治癒率和存活率都會提高。

90%以上的癌症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很多時候都是等出現明顯的症狀才會到醫院檢查,而往往這個時候已經是中晚期了。對於癌症來說早期的治療和晚期的治療,治療的效果都是大大的不同的。如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肺癌,目前6年的存活率只有15%左右,這個病如果發現的早,做了手術切除,原位肺癌的治癒率高達100%,如果是1期的肺癌,通過手術切除,病人5年生存率也有90%以上。而女性大敵的宮頸原位癌的5年存活率也是高達100%,而宮頸前期的浸潤癌5年存活率也能達90%,宮頸浸潤癌的5年存活率就只有68%,而如果到了晚期5年存活率有10%左右。

所有現在絕大多數的癌症患者都是因為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臨床症狀後就醫而被確診的,這個時候一般已經惡化到中、晚期,已經超過最佳的治療時段,這個階段只能通過臨床綜合治療等減輕病人的痛苦。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健康體檢並不等於防癌體檢。防癌體檢可以更準確發現腫瘤,及早治療並治癒。防癌體檢是利用影像檢查、內鏡檢查、超聲檢查、臟器腫瘤檢查的一個發現早期腫瘤重要途徑。

6類有病史人群應做防癌體檢:

1、胃病病史:胃潰瘍、慢性胃炎、胃息肉等慢性胃病患者,都是胃癌高發人群。

2、肝病病史:患有慢性乙肝、慢性丙肝、肝硬化、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年齡在40歲以上者都是肝癌高發人群。

3、肺病病史:煙齡20年以上,20歲以下開始有吸菸史,每日吸菸在20支以上都是肺癌高發人群。

4、腸道病史: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結腸息肉、、腸血吸蟲肉芽腫、結腸腺瘤都是結直腸癌高發人群。

5、乳腺病史:乳腺囊性增生、直系親屬患有乳腺癌、未哺乳、未生育都是乳腺癌高發人群。

6、宮頸病史:較多性伴侶、早婚、多產、宮頸糜爛都是宮頸癌高發人群。

防癌體檢都有哪些項目:

常規檢查、內鏡檢查、影像診斷、腫瘤標記物檢測。

常規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膽B超、心電圖、大便潛血、肝門指診、脫落細胞檢查、腹部平片、側位平片、盆腔B超等。

內鏡檢查:X線、CT、活檢。

影像診斷:核磁共振、CT、消化道與尿路造影、動脈造影、穿刺活檢、E—CT、PET。

腫瘤標記物檢測:反應存在的增生與腫瘤細胞。


番茄醫生


【 編號WD257】

癌症早期症狀一般輕微、或者沒有,這樣就容易被耽誤到晚期,那麼早癌篩查就顯得很重要了。一些常見的癌症在臨床總結中有了相對成熟的方案,還有一部分癌症惡性度大、發展迅速大家確實沒有好的篩查策略。

篩查至少需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家族史,目前身體有沒有問題,哪些問題?是不是吸菸、煙癮大?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二級親屬姑叔姨舅有沒有癌症史?什麼年齡患癌的?知道這些後就明白自己是哪種癌的高危人群!就需要重點注意、篩查了。


乳腺癌的篩查以20歲開始,重點篩查年齡段40-65歲。包括臨床檢查、超聲、鉬靶檢查。大概是40歲以前做超聲,40歲以後超聲和鉬靶都要檢查,推薦1年1次。

肺癌也是可以篩查的,肺癌“幼兒”時是“肺結節”,胸部CT在0.5cm左右就可以發現的,一般1年左右的時間增大也不超過1cm,所以推薦檢查時間是1年,低劑量胸部CT。吸菸者、家族史的人群要重視。

有胃潰瘍、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殘胃、家族史這些情況時,年齡大於40歲就得要胃鏡篩查了,腫瘤早期發展很慢,所以推薦高危人群1年1次胃鏡,一般人群3年1次應該就可以了。胃鏡檢查時順道就把食管癌檢查了。

結直腸癌多是由於腺瘤樣息肉變化而來,這個過程大約5-20年,所以推薦大於40歲5-10年做1次腸鏡比較合適。如果有家族性史、潰瘍性結腸炎等高危因素者就需要3年一次,有些間隔時間更短,也都有可操作的推薦。

原發性肝細胞癌在我們國家死亡率排到第二位,85%以上都有乙肝背景,所以乙肝感染者患病3年以上,建議每半年做1次肝臟超聲和甲胎蛋白AFP是有必要的。

腫瘤標誌物在篩查中只能是提示作用,不能單獨解讀其數值,要結合臨床檢查、尤其是影像學的檢查,綜合分析。

早癌篩查雖然不可能全部檢查出來,但還是明顯提高了早癌的發現率。比如日本胃癌早期發現率可以達到70-80%,而我們不到達到20%,治療效果會大不同的。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根據不同腫瘤類型可以選擇影像檢查、體格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以及基因、細胞等篩查。

1.有些腫瘤可以通過觸摸的方式發現,如在淋巴、乳房、腹部通過觸診就可能會發現腫瘤問題。

2.影像檢查相對簡單,但是對於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直腸癌都可以做初步篩查。

3.另外腫瘤標誌物等檢查則針對特定腫瘤疾病的高危人群,通過血液、細胞等來進行精確的檢查。

腫瘤的篩查應該遵從簡單、基礎的檢查到複雜精準。


易治


腫瘤檢查上“醫生在線網”免費預約:


其實對於腫瘤高危人群來說,是可以考慮進行PETCT檢查的,這是因為PETCT檢查一次就能夠反映全身顯像,能夠發現體內小至2mm的腫瘤細胞,這是大部分檢查手段都無法達到的精度。


當然,對於健康人來說,應該根據自己的病史、生活習慣等選擇適合自己的體檢套餐,每年一次體檢一定別忘了。


另外,如果發現自己的身體有什麼異常,應該多關注,及時到院檢查,不要給癌症偷偷接近你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