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後再“觸電”,易俗社百年名劇《三滴血》開拍“3D電影版”

59年後再“觸電”,易俗社百年名劇《三滴血》開拍“3D電影版”

有“戲曲活化石”之稱,且是中國北方梆子腔鼻祖的秦腔藝術,在今春迎來了與時代和青春“接軌”的歷史性時刻。

記者9日從西安秦腔劇院獲悉,在西安市委宣傳部和曲江新區的大力支持下,當日,由西安秦腔劇院攜手上海電影集團,共同打造的易俗社百年經典名劇《三滴血》3D版秦腔電影,在上海車墩影視基地正式開機拍攝。這也是作為國家級非遺的秦腔藝術,在發展歷史上首次“接軌”3D電影技術。

秦腔瑰寶 百年經典永流傳

59年後再“觸電”,易俗社百年名劇《三滴血》開拍“3D電影版”

作為傳承百年的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經典劇目,《三滴血》由陝西已故著名劇作家範紫東先生創作於1912年,1918年首演後,很快風靡大江南北,深受戲迷喜愛。

1958年,該劇晉京演出,文藝界名家田漢、曹禺、梅蘭芳等人高度評價該劇的創作,曹禺先生稱之為“簡直可以同莎士比亞的劇作媲美。”1960年,《三滴血》被西安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大受全國觀眾好評,這部影片也成為我國首部秦腔黑白電影。伴隨百年易俗社的傳承延續,《三滴血》久演不衰,成為易俗社乃至整個秦腔劇種的標誌性符號,劇中所講述的“滴血認親”故事,時至今日仍深具意義,警示世人“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

作為秦腔藝術中真正的瑰寶,《三滴血》演出至今已有百年曆史,演出場次難以計數。該劇於2018年在全國範圍舉辦了“百年紀念巡演”,走入二十餘所高校,受到了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的高度評價,所到之處颳起了強勁的“秦腔旋風”。

梨園光影 驚豔新時代的時光

在這樣的觀眾基礎下,此次採用3D電影技術對這部百年名劇進行再創作,成為西安秦腔劇院在傳統戲曲文化傳播上做出的大膽嘗試。西安秦腔劇院董事長兼總經理雍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期望用這種創新性手法,探索出秦韻古調在新時代的傳播途徑,讓這幕獨具秦味的梨園光影,在新時代吸引更多年輕觀眾去感受、沉浸與體驗,也讓秦腔藝術在擴大影響力的同時,再度驚豔時光。

助力古老的秦腔藝術煥發新生機——記者瞭解到,正式開拍的3D電影版《三滴血》由上海廣播電視臺資深戲曲片導演夏偉亮執導,其團隊在五年時間裡共拍攝了五部3D戲曲電影,這其中包括此前引發強烈反響的3D京劇電影《霸王別姬》《蕭何月下追韓信》《勘玉釧》、3D崑劇電影《景陽鍾》、3D越劇電影《西廂記》等。這些影片,獲得過國內外眾多獎項。

此次執導3D秦腔電影,也是夏偉亮導演及其團隊首次接觸古老的秦腔藝術,夏偉亮表示,希望通過對這樣一部百年經典名劇的銀幕塑造,尋求3D戲曲電影在影像表達上的突破。

磨合苦練 電影新技術傳承傳統文化

59年後再“觸電”,易俗社百年名劇《三滴血》開拍“3D電影版”

從戲曲舞臺到大銀幕,再加上是維度和立體性更強的3D版本,3D電影版《三滴血》的拍攝,對演員隊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記者瞭解到,3D電影版《三滴血》的主演,均為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的原班人馬,由於電影空間與舞臺空間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戲曲演員在表演時,需要重新進行大量舞臺調整,以適應電影拍攝的需要。

據悉,為了處理好特殊鏡頭下,戲曲妝容與電影燈光的關係、舞臺實景與虛景的關係、文場與武場轉換的關係……早在未開機前,西安秦腔劇院已安排專門的戲曲導演與上影集團對接,進行藝術再創作。此外,演員團隊此前已付出了近兩個月的時間進行預排,每位演員都對早已爛熟於胸的角色進行再度打磨與剖析,熟練戲曲音樂、唱腔、唸白在電影中的表現力,並在電影拍攝團隊的協助下,進行了上百次的走臺。

堅持以戲曲表現為根本,按照3D電影分鏡頭劇本的呈現原則,進行3D電影化的改造——據悉,3D版秦腔電影《三滴血》預計拍攝週期為1個月,並將於今年10月前完成後期製作。

西安晚報記者孫歡 實習生陳如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