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心魔

孤独,是心魔


感到孤单吗?很多人说,人生而孤独,此生无可逃离。如同自己的影子一般无可逃脱,在上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文言文就是那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很多时候,在不懂的人看来觉得称呼自己孤独人是矫情。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解自己的人,知道自己在忧愁,不了解自己的人,却以为自己在求得什么东西。懂得人不需要解释自己,不懂你的人没必要解释什么,这是人生,也是现实。


孤独,是心魔


天地为炉,谁不在苦苦煎熬,谁不艰难,工作,生活,谁不曾在黑夜痛哭。孤独,这个词,太矫情,也太沉重。如若每日陷入工作与生活苦苦挣扎,活着已是难事,又怎会又如此想法。


只是结束了一天的艰辛,身体与心灵已经到达了极致,午夜梦回,孤独却从未远离,最害怕的事,是半夜醒来,却无法入睡, 辗转反侧,想着找一个可以聊天的人,又深怕打扰,然后看着天花板一点一点变亮,那种感觉,叫做孤独。


高中时是第一次离家,父母担忧除了除了繁重的学业还有陷入女生之间的各种勾心斗角,所以,在学校外面为我租了一间房子,3年时间,一年365天,无数个日日夜夜,加上性格内向,就一个人这样独自长大,花开花落,从来无人问津。


孤独,是心魔


我不知道现在嵌入骨髓中的孤独与独立是否与那样被迫长大的成长重要阶段有关,但是,生命中的 每一个阶段都应该视作生命中的宝贵财富。不怨亦不悔。


觉得孤独吗?还仅仅是寂寞,别人说,或许你不是孤独,只是寂寞了,你需要找一个人陪伴着,他会陪伴你走过所有风雨,所有晴天,陪你一起度过所有,这样,你就不会孤独了。


是这样吗?我不知道。很多时候,并不觉得自己是孤独的。衣着光鲜,父母疼爱,朋友成群,有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怎么会孤独呢?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其实孤独,和任何人都无关,是自己的心魔。


少时爱看郭敬明的书,喜欢书中优美的文字和淡淡的忧伤。那个时候,觉得只有文字可以给予自己治愈的力量。


上学时,因为学习优秀,所以老师在上面上课,在底下写着自己喜欢的文字。


很多话,说出来,我以为你懂了,其实不是,你只是听到了。很多人说,你要少说,多听。然后呢,我听到了,可是我无法感同身受,因为我无法理解也不被理解。我依然孤独,因为你不想理解,只想倾诉。


孤独,是心魔


孤独是什么?是想找人聊天时,翻阅了手机上百个手机号码,从头滑到尾,再从尾滑到头,找不到一个适合聊天的人;是拨出去的语音通话显示对方手机不在身边,无人接听;是想发个朋友圈想表达心情,删了又发,发了又删;是久未联系的朋友,想联系又不敢打扰;是走在大街上,看着人潮涌动,每个人形色匆匆,拼命往人群中走去,证明自己不是一个人,却被避之不及,像个可笑小丑。


终于习惯孤独,却最终放弃了自己。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成为身披盔甲的勇士, 自己撑起了自己的全部世界。


因为孤独,每件事情从开始到结束,被迫的认真与努力,就像那句很熟悉的话,我怎敢倒下,我的背后空无一人。


朋友说我是一个很独立的人,想要做的事情,努力去做,喜欢画画,弹琴,写文字,谈不上高雅,只是很多时候,需要给人生积蓄力量,繁华的都市有时会让人陷入绝望。做自己喜欢的事,会觉得充满力量。


周国平说: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灵魂相遇。


高中时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校报上,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唯一记得的却是那时用的笔名,子 虫。很多同学问我是不是我写的,我没有回答,更多人诧异的却是为什么笔名这么奇怪,其实,孤独子拆分后就是子,瓜,犭,虫。


《百年孤独》里说:“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我们不能避免孤独,所以人生需要与自己和解,拥有独处的能力,那时你会发现,孤独,是人生的一种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