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記憶:那些正在消失的老合肥地名

老地名,不但是地理信息標誌,更是歷史人文記憶。

  赤闌橋、孝肅橋……對生活在合肥的年輕人來說,這些陌生的名詞肯定會讓他們一頭霧水;但是,對“老合肥”來說,每個名詞背後都蘊藏著一份深深的記憶。

  這些曾在上世紀頗為響亮的合肥老地名,有的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有的則成了“沒落”的代名詞。無可迴避,時代的刻刀深深嵌入這些曾經名噪一時的老街巷群的肌膚裡,將它們漸漸剝離城市的母體……

  合肥老火車站

城市記憶:那些正在消失的老合肥地名

  合肥老火車站始建於1935年,是合肥最早的火車站。如今,74年過去了,合肥站早已搬遷,且重新升級改造,而老火車站則永遠地停留在光影和文字之間。

  咣噹咣噹……老舊的火車頭拖著四節運貨的車皮從老火車站出來,順著鐵軌前進,正值是上班高峰期,勝利路上車水馬龍。

  扳道工顧師傅接到火車即將到達他這個道岔的指令後,站在道岔旁為準備進倉庫卸貨的火車扳道岔、換鐵軌。2分鐘後,火車準時行駛到他看管的道岔,換過道岔的鐵軌帶著火車從幹線駛進倉庫的支線。幾分鐘後列車從倉庫出來,顧師傅熟練的扳回岔道。一切就緒後,他做了一個可以前行的手勢,火車前往下一站,繼續完成它的工作。

  三里庵

城市記憶:那些正在消失的老合肥地名

  “國購廣場到了,請從左門下車!”伴隨著116路達到國購廣場站,莉莉迫不及待的拉著老公下車,今天她約了幾個老同學在這聚會。

  一到週末,家住在東陳崗的莉莉就會拉著老公往國購廣場跑,那邊的家樂福超市人氣最旺、優惠活動最多,而國購旁邊的娛樂項目也不少,吃喝玩樂一應俱全,真是購物、娛樂、會友的最佳去處。

  而此前,這裡還有一個老合肥人都耳熟能詳的名字——三里庵。

  三里庵原來在合肥市老城的西部,傳說在離城中心三里的地方,現在的國購廣場北面蜀山新村內,的確曾經有一座尼姑庵,就叫做“三里庵”。

  下分許

城市記憶:那些正在消失的老合肥地名

  2007年的小張剛剛大學畢業來到合肥這個陌生的城市中。在朋友的幫助下輾轉找到了一套價錢很便宜的出租房——一套回遷房小區中的80㎡三房戶型。

  陸續的,大學舍友也來到了這個城市,搬進了這套房子,開始了三個女孩在合肥的紮根之路。此後,每天早晚的必經之路,他們都會聽到一個不那麼好記的站牌名——下分許。

  “下分許”就坐落在包河大道和機場路、美和路和望湖南路之間。但現在這個地方已經看不到原來的樣子,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正在建築的居民小區——望湖嘉園.

  肉聯廠

城市記憶:那些正在消失的老合肥地名

  幾年前,你也能從公交站牌上看到“肉聯廠”的些許記憶,但是現場除了留下來的破舊的職工住宿外,在站牌上看到只是“信旺華府駿苑”。

  你可能已習慣在華燈依舊的夜晚寂寥又寂寞的走在法國梧桐的蕪湖路上,也許你也已經適應忙碌地穿梭在道路越來越寬卻“綠色”不在的長江路,但你可曾知道,還有像這樣的一條路,路的兩旁栽滿端莊蔥鬱的香樟樹,這就是望江西路。

  “香樟樹是流動的綠色,陽光在午後變得透明,蜿蜒向所有它可以到達的地方,不遠處的公交車站傳來繁忙的聲響,因為瞌睡而睡著的人,投下一顫一顫的影子,蛛網在牆角隱隱約約。空氣裡繃著平緩而舒暢的節奏,像是永遠停在了這一點,以至於完全不用考慮它的將來會演變出怎樣的走向”這是郭敬明《夏至未至》裡面的句子。這樣平靜愜意又不失生活味道的感覺就是現在的望江西路。

  “生活”這個詞,可以說是現在望江西路的主打。就是在這個月3號,位於望江西路與合作化路交匯處安高城市天地沃爾瑪開業,不僅為周圍的居民生活提供了方面,更使安高城市天地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綜合體。

  高凹子

城市記憶:那些正在消失的老合肥地名

  合肥市民孫小姐2008年下半年在位於廬陽區的中國鐵建國際城一期旭園買了一套80㎡左右的高層住宅,她最近發現原本157路公交車“高凹子”站變成了“中鐵旭園”站。孫小姐打來電話表示,公交站牌改名之後,以後親戚朋友來家裡做客坐車就方便多了。

  隨著合肥大建設的不斷縱深發展,合肥公交站牌命名也越來越體現人性化的特點,一些比較大的開發項目或者區域內的標誌性建築就成為了公交站點命名的首選。據瞭解,作為全國11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示範城市之一,合肥近幾年的公共交通有長足的進步,愛心專座彰顯城市溫情,車載TV令人賞心悅目,智能語音報站讓人倍感溫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