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和百姓原為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多年的融合使得兩者合二為一

都說黎民百姓,可是您真的知道黎民和百姓最初的含義嗎?

黎民和百姓原為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多年的融合使得兩者合二為一

所謂“黎民百姓”,代指這世間最平常不過的人民群眾。“黎民百姓”現代的含義不褒不貶,是一個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詞。可真要咬文嚼字,“黎民百姓”之中還真是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典故。

先說“黎民”,中國古代歷史神話傳說中,蚩尤是一位驍勇善戰的部落領袖。他聯合了九個部落,合稱九黎。已經打敗了中原的炎帝,這下又乘勝追擊和黃帝炎帝聯軍交戰。可最終不敵黃帝和炎帝的聯軍被炎黃聯軍剿滅。

距今4600年前,這場逐鹿大戰鑄造了炎黃子孫的稱號。未來歷次入主中原的王朝都仿效這場大戰號稱逐鹿中原。

黎民和百姓原為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多年的融合使得兩者合二為一

這場大戰後,蚩尤的勢力範圍也被吸納進中原文化版圖。但由於之前的九黎帶給中原部落的傷害,成王敗寇的因素之下,九黎被中原部落鄙視為“黎民”。從始至終都被區別對待,彷彿這些人低人一等。

黎民和百姓原為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多年的融合使得兩者合二為一

暫時拋開黎民,我們再說“百姓”。時光荏苒,轉眼幾百年幾千年過去了。之前的軒轅氏、神農氏等等部落文化下大家族擁有“氏”被新出現的貴族階級小家族“姓”所取代。你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楚國國姓為羋,君王卻姓熊。在比如屈原由姓屈,又姓羋。原因便是他的“氏”為羋,“姓”為屈。

百姓,在那個時候絕對是先進文化的弄潮兒。有姓的,絕對非富即貴,肯定是當時的世家大族有權有勢。百姓,或者百家姓一開始並不是代表普通群眾,那會兒普通窮苦大眾哪裡能有姓。“百姓”是響噹噹的貴族標誌。

黎民和百姓原為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多年的融合使得兩者合二為一

黎民和百姓原為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多年的融合使得兩者合二為一

可隨著後來封建王朝的不斷更迭和民族的不斷融合,姓氏幾乎已經融為一體,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姓。所以百姓,已經從富貴人家降級到了普通的勞苦大眾。

反而之前的黎民家族因為長期的奮鬥開始掌握了一定的權利和財富,地位有所上升。之前黎民就是低賤的標籤也被撕掉了。反而和百姓,這個曾經代指富貴的稱謂合為一體。千百年來勞苦大眾地位和財富的不斷交替變化被體現的淋漓盡致。“黎民百姓”至此合為一體,指代尋常的勞苦大眾。

(已與維權騎士簽約,非法轉載和抄襲所帶來的法律責任由侵權者承擔。若文章不是歷史挺好玩發佈請您舉報為抄襲,感謝您對版權事業作出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