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農業虧掉的人有多少?

樓上成哥


回家創業已經五年了,一年賺兩年平本,兩年虧,這就是我的現狀,為什麼呢?總結這幾年的經驗:

第一,剛剛開始做越大,一般也是死得越快;

第二,全部是請人,基本也是死得比較快;

第三,自己沒有技術的,也是死得比較快;

第四,不瞭解市場的、盲目進去的,也是死比較快;

第五,不分析產品特點特色的,以及市場規律,也是死比較快;

第六,自己本身沒有一定銷售基礎和市場開拓能力的,也是受限制的;

所以這六點必須要注意事項。

那麼,做農業是不是全部都是沒有人能賺到錢呢,也不是,有一下方法:

第一,回家做農業,剛剛開始可以不要太大規模,種植類,30--50畝這樣比較合適,好的一年賺三五十萬,虧也不會很多,自己請工人也不是很多,自己也能做一點。

第二,養殖類,可以剛剛開始加入養殖公司,比如公司豬,公司鴨,公司雞等等,這樣雖然賺的錢不多,但是比打一份工還要強。公司提供種苗,技術,飼料,慢慢可以學習經驗!中間也可以不從公司買入飼料,因為公司提供飼料比市場貴15快左右,說這裡大家知道怎麼做了。

第三,農業補貼,現在只要做農業,有一定規模,都有補助!

第四,做農業,很多必須是自己親歷親為,自己做不了,也要在現場,才能及時處理和解決突發應急的事情!

總之,做農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這些希望能幫到您。也喜歡大家來吐槽!







恆香鮮果


我的真實經歷,12年9月10號洪水將堰坎沖毀,村裡當時將堰塘承包出來將承包費用來修堰坎,當年修好當年就漏一直2016年才基本堵到漏2012年到2016年基本就不能蓄水根本無法養殖,但到今天堰坎還是原樣全部開裂,排水水泥管從放下去就全部破裂隨時都會垮塌,向村裡反映根本就不理,乾涸4年合同也不順延村裡鳥都不鳥你。還有就是電力,養魚增氧是關關鍵開一臺1.5千瓦的電機電壓只有170伏左右,一個夏季就燒燬8臺設備(其中暴氣式增氧機3臺,羅茨風機2臺,旋渦風機2臺,自動測氧儀1臺)到現在調備還爛在那裡,養了一年就虧了26萬。想投資農業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基礎設施,和村委的合同一定要把責任劃分清楚不然吃虧的是自己,還有就是基礎設施比如電力,道路,水利等。





看法說法想法


我周圍有許多朋友都是農業大戶,現在有政府扶持資金的投資規模比較大,走旅遊的一塊的,有些活著。農業真生產的,去年人工工資上到20%,今年又上漲了20%,漲了40%的員工工資加上消及的員土態度讓農業大戶舉步維艱。

而農產品的價格去年比前年下降了40%,這幾年來講有六年時間只有兩年上漲,其他的都比較低,在上漲那兩年是有利潤的,其他四年的話基本上持平。基本6年沒有回本的跡象。現在已經投入了200多萬,想轉手也轉不出去,陷入泥譚


修行的驢子



據我的觀察,周圍的人從事農業虧損的比例很大,但也沒有高出一般規律。



一般規律指的是,做農業本質上是一種創業,和開辦一家店鋪、工廠一樣,大約八成虧,一成平,一成賺。


同樣需要資金、土地、時間、人工等等的投入。

做農業:買種苗、化肥、農藥、農機等資金少不了,土地是自己家承包或者流轉的,天天肯定要去地裡看著,人工要不是自己和家人親自下地要不就請人做。

開店辦廠:進貨週轉流水等資金,租買店面、辦公場所、工廠需要的土地,時間就更不用說了,當老闆後就沒有休息的時間,人工的話,和做農業一樣要不自己挑大樑,要不就到市面上招人。


同樣遭受技術、金融、政策、氣候、市場等各種風險:

做農業:技術不到位的話,別說賣出價錢,可能都會顆粒無收;擴大種養規模時的貸款遲遲批不下來,土地確權或者農業補貼配套措施不到位,極端天氣如旱澇雨雪風霜造成的減產絕收,農產品市價的暴漲暴跌等。

開店辦廠:產品的技術影響售價和銷量,資金流動性太差就容易倒閉,環保政策導致的成本上升或者停產,極端天氣同樣影響物流和上工,市場的波動性也不比農產品低。


同樣面臨大量同行同業甚至不同行不同業競爭:

做農業:從收購起與同地區種養農戶競爭,到市場端和不同地區品牌的同樣農產品競爭,而且還和不同種的農產品競爭,比如你是種西瓜的,但是今年哈密瓜豐收導致價格非常低,消費者就更願意買哈密瓜而不是西瓜。

開店辦廠:如果說農產品的個人喜好傾向比較固定的話,商品類更要靠宣傳和品牌建設來鞏固自己的市場份額,而且農產品很多是必需品,但商品不一定,同類商品的競爭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在我看來,做農業虧損不可怕,怕的是把虧損的鍋讓農業來背,覺得因為農業特殊自己才會虧。


就像毛主席說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


農業也是如此,想要賺錢,和其他領域的創業一樣,要管理和把握好上面三點(投入、風險、競爭),不斷學習反思總結,去最大化投入,去最小化風險,去贏得競爭。


希望每位走在農業道路上的夥伴們,都能打好這場持久戰,都能如願以償賺到錢。




喜歡我,點關注,來頭條新農業圈。


看世界農業動態,知中國農業發展。


新農業圈


我說我曾經參與過的農業虧損項目吧。

1,湖南益陽周立波故居生態農場水果玉米。

2,沾溪秋葵種植與香油苔基地。

3,洋泉灣風景區與龍蝦養殖基地。

1.周立波故居是湖南益陽山鄉鉅變第一村,故居位於益陽市區旁,當時主要種植水果玉米與西瓜等,在湖南省農科院畢業的研究生帶領下生產,結果是土地為青板田田地板結,土層含水量過高,導致種植玉米商品率低下,西瓜口感差。分批次成熟過多,現場採摘銷售又跟不上,虧損出局。還有土地糾紛,不厭其煩。

2,秋葵與香油苔種植項目,為增加土地利用率。上半年種植秋葵,秋葵進入非產期,採摘過後,分級選別。每日需送到長沙馬王堆銷售,人累錢也沒掙到。冬季種植農科院香油苔,說是畝產千斤,口感好。實是口感特好,一桌客最高點此一個菜八次,銷售批發價在三塊到四塊之間但問題是種植二年產量一直上不來,畝產在二百斤左右。豐產期在春節過後市場上什麼菜薹都有,導致低價搶市場。收菜籽要過五月與其它種植產品時期相沖突。

3.風景區與龍蝦養殖基地項目,此項目為資江河中一平坦四百多畝長約一公里沙洲為中心開發的項目。有遊船碼頭,餐飲,水上樂園,寺院,湖南農特產品等項目。後期收購了近五百畝龍蝦養殖基地,但因為在資江河道水電站在洪水期只能按防汛辦按排放水,每次損失都是百多萬。

以上項目說多了都淚,農業不易。一生盡毀,現改玩外匯交易。


鄒望中


其實,做農業真正經營性虧損是很少的,就算市場行情不好,收成欠佳,也只是利潤少點。而往往能造成毀滅性打擊的只有兩點:一,自然災害。這個應該很好理解,自然災害都是不可控的,並且具有毀滅性。另一點,就是政策的影響。這個應該算是人為因素了。社會大環境的變動,朝令夕改,往往讓農業投資者血本無歸。比如,投資了養殖場,建好場所,投放了禽畜開始餵養了,政府突然要搞環保了,限制在離城鎮多少公里範圍內養殖場必須拆遷,這就要命了。還有遇到剛建好的農業經營場所,比如農家樂,突然政府說你那是違建,立即拆除。這種情況很多,也最讓投資者憋屈。


四川阿倫


今天有閒說說我的經歷,農業成敗有特性也有共性,它的坑其實也是創業者的坑,因為表象都是一致的。

2014年一個老鄉,也是非常成功的老闆邀我出來創業,進軍一個全新的朝陽產業:生態農業或者說有機農業,而且據說他們兄弟已經走遍全國瞭解了很多產業或行業的信息,加上財大氣粗,想來此事運籌帷幄之中,成功(上市)不過手到擒來,只待時日。

特別注意:上市是老大的目標,他創始和參與了幾個公司的上市!這個是最吸引人吧。

不然的話,這個團隊就不算奢華:

董事長,資深創業,創始和參與了幾個公司的上市;

顧問,知名投行專家,至少5家上市公司的合夥人;

總經理,華為出身,超級企業的管理範本;

專家,國家省級農業專家,三標評定專家,農產品檢測專家;

說來我才是打醬油的,是個記者,但也算是知名的了。

老闆就是老闆,求快就直接接手了一個農莊,反正第一去看就是簡陋丶地大丶草多。剛一接手,玉米出場,我本來是做品牌策劃的副總經理,此時慌亂上陣幹起了玉米零售,而且非得告訴別人是生態有機的,到原單位去推廣,到小區去銷售,產品反饋尚且不錯。

其實,我們去社區零售丶開了連鎖專賣店丶釆取會員制丶開通電商,當時可能用上的業態都嘗試了一下,但是效果沒有老闆想像的好,我也逐漸退出。

有幾個問題:

1丶對產業瞭解不夠深入,憑其他行業經驗或一知半解,對企業發展缺乏規劃,有夢想沒有實現夢想的方略;

2丶對投入預估不足,農業的現金流週期和產品低價值,無法支撐企業短期週轉,公司在此方面預期不足;

3丶對人才的重視不夠,以為這個行業與其他行業不會有什麼差別,只要移植就行了。

4、對需求和痛點的分析缺乏細緻研究,有大趨勢認知而無市場細分意識,強幹蠻上。


我是商業模式師袁連法


現在做農業虧掉的人非常多,如果想做農業這一塊需慎重考慮。

這些年,好多人喊著回農村種地,搞農業發財。可目前,在農村,種地的農民不用承包土地,種地都沒多少錢予賺。那些回農村承包土地搞種植的也更不一定有錢賺,更何況承包土地還要付租金租土地。

如果租地搞傳統農業種植,除去租金、種子、農藥、收種等各種費用根本無利可圖,不賠錢就不錯了。一般租地做農業的都是搞特色農業,我們這就有很多人租地搞規模化大棚疏菜種植和水果種植。從效果上看,也有人是賺錢的。但也有很多人是賠錢的,有的老闆就因賠錢連農戶的租金都付不起而逃避出走的。

大多數租地搞農業賠錢的都應以下幾點:一是沒有撐握農業品市場行情,以至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沒有銷路賣不出去。二是缺少種植管理等農業技術有投入無收穫。三是受天災等外界因素影響而受損,就像前兩天的大雪把溫室大棚壓蹋了,讓我們這大棚種青椒的農戶遭到不小的損失!

農業種植有不小風險,小賢建議你要做好足夠的準備再做決定。關注【三農業務員】,一起互動更多話題。








三農業務員


作為農業公司,淺談自己認知:

1、農業是基礎行業,關係國家安全、民生,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一個真正發達國家,農業發達是最基本標誌,但對於中國目前而言,做農業的公司、合作社等組織虧多賺少,這是基本結論,沒有任何疑問。

2、中國農業的根本突破難點在於土地制度,它直接影響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化,就像當下階段,農村的生產關係根本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求,更不能滿足高速發展的市場需求。

3、農業基礎薄弱,人才匱乏,缺少先進技術,再加上效能低,成本高,導致利潤低、價值低,與此同時,社會成本急劇增加(人工、物流、生活、包裝、肥料等等),舉個簡單例子,花1000元,賣1200元,這是農業的現狀,相比較而言,美國是花100元得到1200元產值,歐美比如以色列、荷蘭,是花1500元得到7000元產值,而日本是花1000元得5000元產值,與農業發達國家的區別就是,人家要麼成本低,要麼是價值高,而我們都不具備!

4、從實踐中我以我公司案例說明農業利潤之南

我公司做貝貝南瓜種植銷售一體化,我給各位列一下成本:土地成本+人工+肥料+技術+各種其它,一畝地的成本大約在5000元-7000元,成熟採摘拉回倉庫之後,又會涉及到物流、裝卸、倉儲、損耗、管理、包裝、分揀等費用,我算了一下,按照我的南瓜畝產量計算,至少增加1.5元成本,合計算下來,產品在賣出之前,已經達到了3元,我應該賣多少價錢才會有利潤,作為公司,公司的員工工資、社保、福利、日常費用、各種稅,包括快遞等等費用,目前29.9元6斤,看似好像掙錢,事實上,農產品必須靠量,否則利潤太低。

5、不過我認為大家不要氣餒,農業的機會就要來了,真正的遠期投資已經越來越多,那些追求短利、謀求補貼等投機性投資越來越少,國家的發展,未來30年,只能靠農業,一是因為農業安全提上重要日程,二是農業基礎薄弱,發展空間大,三是市場需求力提升,四是農村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逼迫農業發展

6、正所謂問題即是機會,接下來的時間就看我們能否趁勢,抓住機會!





農科學堂


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穩賺錢,一旦大面積的種植,不論是露地種植還是保護地種植,都會涉及到僱工,每個人乾的活水平都不同,尤其是經濟作物,管理的時間點很多,一個點幹不好,都會影響最終的收益,農業種植不同於工業生產,工業生產一切都可以掌握在可控範圍之內,農業種植,都是靠天吃飯,即便是保護地的作物,也會因為長時間的陰天受影響,個人不建議盲目的大手筆進入農業領域,即便是土豪也不例外。我身邊有很多的鮮活例子,面積最大的二百畝葡萄,穿著貂皮大衣來,最後穿著褲衩子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