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一介女流的張寡婦,是怎麼成為河南一帶悍匪的?

陳言舊史


民國時期是土匪橫行的天下。一般來說,大多數土匪首領都是男人,卻有一個女匪首,曾橫行豫西十多年,威震一方。這名女匪首就是張寡婦。一個女子如何淪落為禍害一方的悍匪?她最終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張寡婦劇照)

一、花樣年華不幸寡居,迫於生計縱子為匪。

張寡婦原名賀貞,出生於河南洛寧的窮苦人家。18歲時已出落成水靈靈的大姑娘,身材窈窕,模樣俊俏,皮膚白裡透紅,時常眨巴著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惹人喜愛。

在父母的撮合下,賀貞嫁給了同樣貧窮的同村青年張有為。婚後夫妻恩愛,賀貞也為張有為接連生下了三個兒子,老大張振升,老二張明升和老三張先升。一家人靠著祖上留下來的幾分薄田,辛勤勞作,勉強度日。

但老天似乎不給好人活路。26歲時,張有為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其父母承受不住老年喪子的打擊,緊隨張有為而去,留下賀貞孤兒寡母,獨自面對生活的艱辛。

隨著三個兒子的逐漸成人,日子愈發捉襟見肘,難以為繼。老大張振升無奈之下,尋思著向同村的地主伯父張更山租幾畝山地以維持生計。但為富不仁的伯父寧願將田地租給別人,也不向他們伸出援手,拒絕租地給張寡婦一家。張振升前去找伯父理論,卻換來了一頓毒打。

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也為了有朝一日出人頭地,張振升毅然辭別母親,上山為匪,併發誓要帶著手下找張更山報仇雪恨。

(張振升劇照)

二、遭人算計長子慘死,為報子仇賀貞落草。

張振升上山為匪後,頗得匪首賞識,很快做到了二當家的位置。於是,他便尋思下山找張更夫尋仇。1922年10月的一天深夜,當張振升帶著幾十個手下摸到張更夫的老家時,張更夫卻早已人去樓空,逃之夭夭。

原來,早在幾個月前,張更夫就買通了張振升一名手下韋聚臣,為他通風報信。這件事不久,張更夫再次重金收買韋聚臣,在後來的一次綁票行動中,韋聚臣在張振升的背後打黑槍,張振升不但仇沒報成,反倒成了土匪手下的冤魂,客死異鄉。

張寡婦在得知消息後,悲憤欲絕。一怒之下,帶著老二張明升也加入了土匪,她要為老大報仇。張寡婦得到了張振升舊部的支持,被推舉為首領。

成為匪首的張寡婦,對部下約法三章:一是隻搶為富不仁的地主,不得對窮苦百姓下手;二是不得糟蹋黃花閨女;三是不能草菅人命。凡是違反上述規矩的,殺無赦。

張寡婦有一個手下,名叫李有才,是個小頭目,素有采花大盜的名號。在張寡婦上山之前,曾糟蹋了不少良家女孩,對張寡婦訂立的規矩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

一次,手下綁了一大戶人家的千金勒索贖金。李有才見人家姑娘長得十分標緻,便動起了歪腦筋,但張寡婦始終手提雙槍,寸步不離的守護著女孩兒,李有才沒找到下手的時機。終於捱到後半夜,張寡婦實在睏乏,靠著門框睡著了。李有才似乎覓得良機,躡手躡腳地摸進屋裡,想來個既成事實,難不成張寡婦會為了一個丫頭片子,宰了自己不成?但女孩兒的哭聲驚醒了張寡婦,她毫不猶豫地槍殺了李有才,並將他棄屍荒野。由此,張寡婦在土匪中樹立了威信。

(張明升劇照)

三、為非作歹次子暴斃,報仇心切傷及無辜。

張寡婦的勢力日趨強大,到1924年時,已擁有1000多人,800餘條槍。她也不再嚴厲約束手下,縱容他們為所欲為,荼毒百姓。在豫西一帶的百姓中造成了極度恐慌。老百姓中流行一句歌謠:“蛇蠍心毒,寡婦心狠;犯她手下,挖苗斷根。”

洛陽軍閥劉鎮華為了擴充自己的實力,有意招撫張寡婦。張寡婦為了這些土匪有個好前程,率領手下1000多號人接受改編,成為了劉鎮華的一個團,並讓老二張明升出任團長。

張明升自恃手中有人有槍,背後又有軍閥的支持,逐漸變得驕橫跋扈。在一次陝縣頭峪村鄉紳舉辦的酒宴上,居然當著眾人,肆無忌憚地調戲良家婦女,結果被憤怒的村民當場打死了。

張寡婦得知消息後,率眾復仇,血洗了頭峪村,全村百姓幾乎被殺光。這在當時轟動一時,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

在為老二報仇後,張寡婦還命令手下務必找到張更夫,為大兒子張振升復仇,但手下人找錯了村子,誤將另一個村裡的的人屠戮,殺死村民33人,砍傷百姓數百人。

由此,張寡婦徹底蛻變為殺人如麻的一方悍匪,和當初只為尋仇而落草的賀貞判如兩人。

由於張寡婦的所作所為激起了民憤,於是官府對她進行了懸賞通緝。

四、惡貫滿盈終被捕,死不反悔為復仇。

1933年10月,張寡婦為籌措軍火資金,獨自一人帶著煙土前往許昌販賣。途經洛陽時,被以前的手下認出。在摸清了張寡婦的落腳之地後,這人迅速地報告了官府。

洛陽警備司令部隨即出動了大批軍警,將張寡婦的住地團團圍住。當張寡婦明白自己這次插翅難飛後,主動繳械投降。

張寡婦的審訊進行得異常順利,她承認了自己這十多年的所有罪行,但狡辯說她為匪的目的是尋仇,並非故意傷害百姓,但洛陽警局還是判處了她死刑。

行刑當日,整個洛陽城萬人空巷,老百姓爭相目睹女匪首張寡婦的真面目,隨著行刑警察的一聲槍響,53歲的張寡婦結束了她傳奇而罪惡的一生。


張生全精彩歷史


張寡婦,河南人,原名賀貞,與丈夫生了三個兒子後,中年喪夫的婦女

張寡婦是什麼契機成為土匪的呢?

那得先從他大兒子說起,當年那個時候賀貞一家就是貧農,一般都得給地主家打工的,那時候大兒子給地主家做長工,每天吃不飽、穿不暖,還得受盡地主的欺凌。大兒子受不了欺凌去做了綠林好漢,打家劫舍,好不痛快。


可惜好景不長,得罪了當時的地霸(地痞流氓的頭頭),被地霸僱傭打手活活打死。

賀貞也是一血性女子,為了報仇,變賣了所有家產從購買了槍支,領著二兒子一起上山入夥,跟著土匪一起幹。

由於賀貞行事果斷,有膽識,收到了一眾土匪的擁護,成為了土匪小頭目。也多了一個響噹噹的稱號“張寡婦”

那時候張寡婦人槍已達1000餘,經常活動在洛寧、宜陽、嵩縣一帶,晝伏夜出,到處打家劫舍。對那些殷實富戶,搶錢又綁票,儘管她本人很少出馬,但下面的人都打“張寡婦”旗號,由此張寡婦名聞數百里。

張寡婦也曾兩次被軍閥收編,但那時張寡婦已經不甘屈居人下,兩次脫離收編軍閥,再次揭竿而起,當地的地霸鄉紳一類人被其多次搶劫、勒索。對其深惡痛絕。

當時地霸查明張寡婦三兒子並非參加土匪,依舊在家務農,遂安排人把張寡婦三兒子殺死家中。

張寡婦為了報仇殺回洛寧,卻誤殺了30多名無辜百姓。

張寡婦下場是什麼?

晚年張寡婦棄杆從商,在臨汝、郟縣、許昌一帶販賣槍支、毒品,依舊幹著為禍一方的勾當,有一次她從許昌返家途中,經過龍門時,被國門黨軍查獲,槍殺於東關大橋下。

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女匪首就此了結。



一瓶87年的哇哈哈


1933年深秋,洛陽城內水洩不通,老百姓奔走呼告,今天要槍殺威震豫西的女土匪張寡婦,這女悍匪到底是何方神聖,能統領一方土匪,打家劫舍十多年,大家都想見一見這女匪的真容。

一輛汽車裝著一個五花大綁的婦人,在洛陽大街上緩緩而行。只見這婦人灰白頭髮,昂首怒視,大聲呼喊:這世道逼良為匪,沒報雪海深仇,我死不瞑目!”

然而這呼喊聲被人們的唾罵聲,扔菜葉聲,喊叫聲淹沒。汽車行至洛陽東關大橋下,只聽數聲槍響,張寡婦坎坷傳奇的一生就此畫上了句號。

那麼當年一介女流的張寡婦,是怎麼成為河南一帶悍匪的?

讓我們撩開歷史神秘的面紗,回到那兵荒馬亂,逼良為匪的民國時期。

清末民初,軍閥混戰,各自為陣,民不聊生,各地匪患風起雲湧,在河南一帶,有一支與眾不同的匪幫,領頭羊是個四十多歲的寡婦,我們且來看看一個窮寡婦是如何蛻變成一方悍匪,橫行河南十多年的:

一、年輕守寡,大兒被殺,為兒報仇,落草為匪。

張寡婦本名賀貞,是個老實本分,身強體健,聰明賢慧的女子,1898年,賀貞18歲,出落得像朵鮮花,嫁給河南洛寧張有為妻,相繼生下3個兒子,在家相夫教子,雖然家中清貧,倒也其樂融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丈夫張有因病早早離開人世,年紀輕輕的她便守了寡,於是大家忘了她的真名,都叫她張寡婦。

起初張寡婦與三個兒子相依為命,守著幾畝薄田,披星戴月,辛勤勞作,勉強餬口,日子雖然艱難,但是還算太平。

斗轉星移,轉眼十多年過去,大兒子張振升、二兒子張明升已長大成人,三兒子張先升也成了半大小子。幾畝薄田已經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大兒張振升想著去外租幾畝田來耕種,以解家庭的困頓,也好娶妻生子,繁衍後代。

張振升的大伯張更山便是當地一個大地主,張振升自以為仗著親戚的面子,向大伯租五畝地,應該是個容易的事,不料這大伯六親不認,只認錢財,獅子大開口,不但租金不少一分,還奚落了張振升一番。張振升搶白幾句,反遭伯父打得皮開肉綻。

張振升年輕氣盛,又有一番武藝,租不到田,解決不了生活的困境,又遭此毒打,跟張寡婦道了個別,便憤而出走,上山寨當了土匪。

不久,張振升混出了名堂,取得老大信任,做了二當家。

有仇不報非君子。張振升時時不忘伯父的奚落與暴打。現在當上二當家,自然回鄉找他伯父尋仇,張寡婦攔也攔不住,不料,張更山手眼通天,早就打探到了消息,沒等張振升上門,早早的就逃出寨子,讓張振升撲了個空。

二當家只好灰頭土臉回到山寨。當晚卻死在了山寨,張寡婦白髮人送黑髮人,傷心悲痛之後,尋找蛛絲馬跡,終於發現是張更山花錢收買的山寨內部的小人,暗殺了張振升。

張寡婦牙一咬,腳一跺,此仇不報,我就不是張寡婦。她心裝滿腹仇恨,變賣家產購買槍支,帶上二兒子張明升,上了山寨,落草為匪。

張寡婦本為良家婦,一朝愛子心切,仇恨來襲,上山落草為匪,窮苦百姓的人生髮生鉅變。

二、足智多謀,推為匪首,為兒報仇,成為悍匪。

自從張寡婦上了山,她對山上兄弟,情同母子,噓寒問暖,縫補漿洗,漸漸大家十分敬重她,又有不少兄弟曾受過張振升的提攜,認張寡婦為乾孃。

後來打家劫舍會找她商量對策,只要她提出的意見,每次都能夠起到關鍵作用,慢慢的她給山上兄弟制定了一些規矩:下山劫富濟貧,專打土豪劣紳,賺到錢先買槍支彈藥,不欺負老百姓,不劫紅花大閨女,有些不懂事的兄弟抓來婦女,她則帶槍手在旁邊,不讓匪徒禍害。

由於張寡婦辦事足智多謀,聲譽又好,周邊的土匪都來投靠她,於是她的名氣越來越大。人數越來越多,高達五千人,成為了豫西的匪首,被土匪們推舉為“總駕杆”。

當時駐守洛陽的張治公的鎮嵩軍前來圍剿,張寡婦不想血洗山寨,為兄弟們的性命著想,同意了收編,於是她把兄弟們交給了鎮嵩軍,她的二兒子張明升也收編成了正規軍,還當了連長。

有一次,二兒子張明升跟隨鎮嵩軍下鄉到陝縣頭峪收租被當地人亂棍打死。

張寡婦聽到消息,怒氣衝衝地率領大隊馬血洗頭峪村,把全村屠殺得乾乾淨淨,一個不留。當時血流成河,張寡婦一夜之間,成了殺人如麻的悍匪。

從此張寡婦不再約束手下,任他們胡作非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留在洛寧縣老家的三兒張有升,本本分分,種地為生,因為張寡婦屠了村,臭名遠揚,張更山等土豪劣紳便開始懲治張有升,不斷折磨他,不久,張有升被害死。

張寡婦又一次要給小兒子報仇,他帶領部下,見東西就搶,見人就殺,已經殺紅了眼,又增添了一筆筆血債。

1932年,民國政府見匪患猖獗,便加大了剿匪的力度,還進行了懸賞通緝張寡婦,到處張貼著她的通緝令,張寡婦東逃西竄,晝伏夜出,人氣盡失,慢慢地沒人再追隨。

後來逐漸成了孤家寡人,只好做起販賣鴉片,買賣槍支的生意。但她仍不忘報仇雪恨。

然而,刀尖上舔血的日子不好受,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一天,張寡婦買了槍支,乘上許昌回洛陽的火車,再次準備為三兒報仇,卻不料被人認出,成了官兵的甕中之鱉。

於是有了開頭的一幕,她就這樣落下人生帷幕。一個良民,窮苦度日,一旦被仇恨矇蔽了雙眼,一步錯,步步錯,走上了不歸路!

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張寡婦本是村中良民,然而在那逼良為匪的年代,為了生存,為了兒女,為了深仇大恨,一個女人過上刀尖舔血的生活,最後全家人都死於非命,讓人唏噓不已!

張寡婦,青年喪夫,中年喪子,老之將至,仇恨未報身先死,真是讓人又憐又恨!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這寡婦門前是非多,而且這張寡婦還應了哪句老話,你不惹麻煩,這麻煩啊他長倆條大長腿自己個往家門口湊。所以這張寡婦的人生他就是一悲劇,她的人生也反應了當時整個大華夏底層老百姓的一個生活縮影。

在開題之前,首先老梁做個小一點科普,順帶著糾正一下題主的錯誤。這張寡婦所在的地,是豫西,也就是河南西部洛陽和三門峽一帶。這當地的老百姓不叫土匪,都是叫刀客的。

那啥是刀客?

刀客其實有就是刀頭舔血的一幫人,都是貧家小院的人,被逼無奈做的一個選擇。說起這刀客他也有意思,按照刀客的手法,如果您沒幹啥缺德帶冒煙的事,家裡實在湊不起這票錢,咱還可以還價,弄的好得,一盒老煙也能從刀客手裡救出個肉票。

而且落刀客手裡的肉票,您要是一老爺們可能會吃倆大耳瓜子,要是一閨女,您把那心放肚子裡,一準的完璧歸趙,缺不了您啥東西。

過去這刀客一高興,拿著大刀片子跑縣城裡,做幾天縣太爺,搞個啥開倉放糧的活也是有的,至於濫殺無辜,很少發生的事。

所以這刀客還隱含這那麼點狹義的風格,當地老百姓對刀客還是有寬容的味道在裡面。當然這到了民國時期,所謂的刀客和真正的土匪差不多嘍,倆眼珠子紅起來,啥破事都能幹出來。

這張寡婦的作風,就很符合刀客的做法。

好了,咱轉到正題,瞅瞅這張寡婦的一生。

還是平頭老百姓的張寡婦

這張寡婦,她姓賀單字一個貞,1880年的時候老媽把她生在了河南洛寧草莊村,從啥也不懂的小屁孩就長成了18歲的大姑娘。這媒人把家裡那門檻磨下去半尺多,找了同縣的一農民張有做了夫妻。


守著勤勞刻苦的本分,這小日子倒也過去的去,但那個年月,這地面也不太平,為了自衛,這張有不知道從哪個地頭上買了長槍短槍。

要知道那個年月,保值的就是這袁大頭和槍械,這一傢伙就讓人家惦記上了,沒多久這張有就被一王八羔子給弄死了,這長槍短槍也丟了。

這張有就撒了手,一家大小三孩子就丟給了老婆。這賀貞就成了一寡婦,因為是張家的媳婦,所以大傢伙就叫她張寡婦。

家裡的頂樑柱一垮,日子就開始過得緊巴起來,而且家裡這沉重的債務就落在一個女人的肩膀上。秉承著大華夏女人的堅韌,這好不容易將三孩子就帶大了。

這老話說半大小子吃塌老子,三大小夥,那幾畝地裡的吃食就不夠了。老大張振升聽說自己家的大伯張更山手裡有四畝閒田要出租,小夥就想著把這四畝地租下來靠著一把子力氣,養活一家老小。

張振山一臉老農的笑臉,倆手踹袖筒裡,不好意思的笑著對自己大伯說道:“聽說您家有四畝地要出租,俺租成嗎?”

“這風大也不怕自己舌頭扇了,就你家那德性,三狼崽子,一破寡婦,我那四畝地,種出的東西都不夠你們糟蹋的,還租?你拿什麼頂租?”地主老財張更山一臉的不屑,這臉蛋子比山藥蛋子都難看。

這話可就頂嗓子眼上了,把個張振山搞了大紅臉,但為了一家老小,還是低三下四的說道:“這話也不能這麼說,別人租你地給多少,我也給多少,不行的話,這地頭一下糧,咱也給你不成嗎?”

“咋的啦?我是你大伯說你倆句,不行啊?瞧你德性,三窩窩頭都塞不飽的肚子,你說的話能信嗎?你爹那個病死鬼,咋就生你這麼一棒槌!”張更山這臉蛋子呱嗒一下,就像死了爹媽一樣的白,這就生氣了。

“你咋這麼說話呢?”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被這麼一擠兌,能不生氣嗎!

“呦吼!這是要動手嘍!”張更山一揮手就把家裡的狗腿子招呼過來,一頓胖揍,這張振山頂著比山藥豆好不了多少的大腦殼,就被扔出了張更山的大門口。

張更山剩下的一口茶葉底子就潑在了張振山的身上:“佔我家便宜!滾!”

其實這張更山就耍了點小心思,這要是換了別人也就租了,但這是自己家的親侄子,這要是趕到不好的年景,他還能戳著脊樑骨讓親侄子交租嗎?這不讓人說閒話嗎?現在藉著張振山在家裡鬧事的幌子,這心一狠,一不做二不休,將張振升打了一頓,也算是徹底斷了這窮親戚的關係,沒事別煩我這富裕戶,而且鄰里鄰居的也不能說點啥不是?

這就是狗朝屁走,人朝勢走的一種心態,現如今這樣的人也不老少。

這張振山心這一狠,就跑到宜陽和洛寧那地,做了一土匪。因為他為人比較仗義,人緣也不錯,這沒多久就坐了一小頭頭。

這時候,張振山就想起了那頓毒打,1922年趕著年的帶著一幫子土匪,要找張更山的麻煩。

這張更山也是個手眼通天的主,得到了消息,收拾收拾傢伙事,撅著屁股跑了,得,啥也沒撈著。張振山回山的時候,眼紅自己地位竄的忒快的同夥在後背打了黑槍,這就掛了。

這丈夫死了,好不容易拉大三孩子,轉個頭的功夫老大就死了,張寡婦一橫心帶著二兒子也投了土匪窩,做起了刀客生意。

做土匪

這張寡婦屬於剛立杆子的小刀客,掰著手指頭數數,手下連十個人都頂不上去,槍就別提了,每人倆大木棒子釘倆釘子當狼牙棒的使喚。

就這麼點入手,大莊子她是不敢上,偷雞摸狗的搞了兩張快票。有朋友就要問了,啥是快票?就是綁那沒有出閣的大閨女,因為這土匪他就不幹人事,大閨女被人家一綁,這一隔夜,就成女人了。這在哪年月,這女人就不值錢了,孃家人指不定就不贖人了,這票就得快點,這錢才能拿到手裡,所以叫快票。

張寡婦知道這不能砸手裡,親自看押快票,而且本著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極其優待快票,這被子褥子,好吃好喝招待著,門口掛一牌子,帶把的禁止入內。

有一次,一男的大半夜的不睡覺,學狼叫,拿著刀撥門閂,想搞點啥事,張寡婦蹲在黑漆嘛唔大門口,端一把大槍。“咔嚓!”這門閂就掉地上了,頂著一張鞋拔子臉,伸著大腦殼:“美人!爺們陪你嘮嘮嗑!”

“嘮你奶奶個嘴!你個王八犢子!”張寡婦一傢伙就頂著這位大腦殼上,說完這槍就響了,“噗通”這主連人帶刀,就爬地上了,腦門一血窟窿,這臉蛋子上還帶著三分驚喜的神色。

從這時候,這男的對這快票就不感興趣了,張寡婦的快票生意可就做了起來,這孃家人隔夜的閨女也往回贖。

慢慢的這張寡婦的入手越來越多,這大杆子小杆子一股腦的來投,這張寡婦就成了總架子,還有那不要臉的認張寡婦做乾媽的,一時之間這張寡婦的名聲可就起來了。

她還訂了規矩,搶就搶那些個富戶,平頭老百姓不能動,有了錢就擴充兵馬等等,一系列的措施這股子土匪他也算仁義,這幾千人的隊伍就有了。

到了最後一些個王八犢子,開始藉著張寡婦的名頭,做起了快票生意,快票是給了,這閨女也變成了女人,好吧這樣的事越來越多,這張寡婦名聲可就臭了。

這時候蹲在陰暗角落裡的張更山,一琢磨張寡婦這遲早要找他算賬,一不做二不休架秧子起鬨讓一幫子所謂的紳士把張寡婦留在家裡三兒子給做了。

張寡婦心痛三兒子沒多久,這坐鎮洛陽的吳佩孚,開始對她這股土匪進行收編,瞅著一幫子跟著他打生打死的“孩子”們,張寡婦也想讓他們洗白,所以她欣然接受。

但張寡婦不帶兵,把二兒子留了下來,把家裡那點底子都留給了他們,被編成了一個團。自己個又回到了洛寧,拉起了杆子,這起來了,又被收編了一次。這次她同樣將孩子們安頓好,自己又出去拉了一杆子出來。

這到了1931年的時候,張寡婦當了國軍的二兒子去一個叫頭峪的地方上催軍餉,他這兒子脾氣不好,被一紳士搞了一次暗殺打死在了酒席上。

這紳士得意的吹著槍口,認為不就打死個連長,沒多大點事,撐死了賠點錢就完事了。

哪成想,張寡婦連等都沒等,帶著人和槍找上了門,將整個頭峪血洗了一遍,這村上至老下至小就沒留下一個活口的。

事情已經做到了這份上了,她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就去找張更山報仇。這張更山就是張寡婦一克星,提前得到了消息嚴防死守,還把縣裡的保安團招來了,張寡婦一瞅不行,就撤了。

在這之後,國民黨開始對豫西這地的土匪窩子們進行清理,啥詔安,啥剿滅,啥三九流的招式都用上了,張寡婦的手下沒有生活的土壤,也就分崩離析了。

1933年的時候,獨身一人的張寡婦坐火車去洛陽,被人給盯上了,這一下了火車,就讓當兵的給抓住了。

隨後就被判了死刑,進行了槍決,當時自己個都喊:“我就是張寡婦,我是被逼的,就為了報……”

好吧,這最後一個字也沒有喊出來,槍就響了。至於這張更山最後咋樣了,老梁也想知道,但沒有找到,有知道的朋友可以留言,讓老梁瞅瞅。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沒有天生的壞人,壞人的故事也許更多,或許經歷很悲慘。

張寡婦本是一個19世紀晚期,出生在河南洛寧縣,一個貧困的家庭的良家女人,原名叫賀珍。有著和大多數當時的農村女性一樣的命運,就是在父母之命媒數之言之後嫁人,生孩子,侍奉公婆,撫養孩子長大成人,看著他們娶妻生子,就此過完一生。

但人生的遭遇就在於,他的稱呼裡有個寡婦二字。婚後沒幾年,她的丈夫就突然去世,本來好好地人生軌跡就此打亂。一個美麗的女人,帶著幾個孩子,在村裡人風言風語和一些流氓無賴的騷擾中,張寡婦艱難的都挺了過去,他覺得只要能把孩子拉扯大了,一切也都會好了。

因此孩子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可是沒想到的是在大兒子張振生長大成人之後發生了一件讓他心碎不已的事,那就是大兒子張振生由於和地主張根生有了一些矛盾,更是因為地主更是對張寡婦早就心懷不軌,大兒子一怒之下到山裡當了土匪,地主由於心裡害怕,僱兇殺人,把張根生槍殺了。

女人人生最為艱難的兩件事,青年喪夫,中年喪子。張寡婦都遇到了,那一輩子,實在是不想再忍了,於是就帶著兩個小兒子去了大兒子所在的土匪窩,決定繼承大兒子的旗幟,去找地主張根生報仇。



成為土匪之後的張寡婦,憑藉自己的手腕很快就在叢林裡的土匪中間,贏得了一席之地。突然發現原來自己,這麼多年都白活了,自己好像是天生的土匪頭子,靈活的頭腦,很適合幹這些勾當,只是可惜地主仇人溜了。

成為頭領的張寡婦,就對山賊們宣佈了自己的原則和綱領,那就是隻搶富人,只搶財物,不殺人,不作大惡,劫富濟貧,替天行道。

很快,張寡婦的隊伍嚴明的紀律之下,迅速壯大,有千餘號人馬的張寡婦武裝,成為了方圓百里,相當有名氣的土匪勢力。

後來來到河南洛陽的陝西軍閥劉鎮華的勢力,鎮嵩軍第二師知道附近有這麼一隻勢力雄大的土匪武裝,便派人來收編張寡婦的隊伍。張寡婦雖然是個農村婦女出身的土匪頭領,但也知道混居綠林終非長久之計,於他要給兄弟們謀個生路,於是乎,她大手一揮將1000人馬全部交由鎮嵩軍改編,自己一個女人獨自回到家鄉,繼續從事著劫富濟貧的營生。

在遠方的地主張更生聽聞,張寡婦的武裝被解散,只剩寥寥幾人的土匪隊伍,這就大模大樣的回來了,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地主打算利用當地的官府武裝去剿滅張寡婦,張寡婦在聞訊之前就火速在一個黑夜地主一家給滅門了。

大仇得報的張寡婦,後來也下場並不怎麼好。由於手上沾了不少血,再加上政府在1932年之後加大對豫西土匪的治理力度,身為匪首的張寡婦在1933年的一天被抓了,至此這個敢愛敢恨,名噪一時的女性土匪頭子的一生落下帷幕,也轟動一時。

臨終前她只說了兩個字:值了!

這個不識大字的女土匪,卻也有古時候的瀟灑俠客之風。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慷慨!


歷史好奇怪


土匪張寡婦的一生是悲哀的一生。

當土匪前張寡婦的人生

張寡婦原名叫賀貞1880年出生在河南洛寧縣一個貧窮的農民家裡。18歲的她天生麗質,雖談不上沉魚落雁,但有小家碧玉般的脫俗。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嫁給貧苦農民張有,賀貞夫妻勤勞能幹,是種地的一把好手,他們夫唱婦隨,孝敬父母公婆,一家人和和氣氣。



婚後第二年,大兒子張振升的出生更是給全家帶來生活的希望,但是好景不長,賀貞的婆婆和公公相繼去世。後來賀貞又生了兩個兒子張明升和張先升。隨著孩子的出生外債高築,夫妻倆更加辛苦勞作。


張寡婦中年喪夫

更讓人遺憾的是,賀貞26歲那年她的丈夫病死了,她肝腸寸斷。從此村子裡開始叫她“張寡婦”,周圍還有些人議論她“剋夫”。張寡婦帶著三個年幼的孩子更是度日如年,其中的艱辛自不必說。好不容易把三個孩子拉扯大,她也40歲了,看著自己的三個兒子,老大的21歲,老二19歲,老三17歲,家裡的幾畝薄田不夠這幾個勞力乾的。張寡婦就想起她的婆家大爺,張更山,是個地主,他當時正好有四畝地要租出去,張振升就去找他談租地的事。結果惡毒的張更山,不但挖苦他們家,還打了張振升。母子連心,張寡婦發誓與張更山不再往來。

張寡婦的長子遇害

張寡婦的長子張振升感受到世態炎涼,一怒去當了土匪,不久混了個土匪二當家。1922年張振升帶土匪來找張更山報仇雪恥,俗話說“薑還是老的辣”沒想到張更山早得到消息火速逃走了,並且安排人在張振升背後放了黑槍。張振升死不瞑目,含恨死去。張寡婦得到長子被暗殺的消息,悲痛欲絕,心裡的仇恨膨脹到快要爆炸!



張寡婦攜二兒子加入土匪隊伍

她立刻帶著老二張明升滿腔仇恨,走向了土匪之路。張振升所在的土匪團體很講義氣,他們得知張寡婦是張振升的母親,都很敬重她,土匪們把她當自己親生母親般對待,都叫她“乾孃”。還齊力推薦她當土匪頭目,從小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磨練,在人生的巨大挫折中成長的張寡婦,更加堅韌,有勇有謀,她苦練槍法,學習騎馬射箭,對手下的土匪們公平合理,一一照顧到位。土匪很快發展到一千多人,槍械八百多隻。



張寡婦給自己的“孩子們”立下匪規1.要劫富濟貧2.劫來的錢用於買槍支彈藥,把隊伍發展壯大。3.不可挾持孩子,綁的女票必是富家女子,切不可姦淫……她親自拿槍日夜守護這些被抓的弱女子,直到她們家人交了贖金帶走。


張寡婦的小兒子被仇殺

張寡婦事業蒸蒸日上,可是留在家裡的小兒子被張更山給整死了。張更山想到張寡婦早晚要弄死他,他乾脆斬草除根,殺了張寡婦的小兒子。

張寡婦的二兒子遇害

張寡婦領導的土匪隊伍名聲大震,入隊的人越來越多1925年手下2千人。張寡婦為了讓手下的“孩子們”過上安穩日子,同意讓國民黨收編,張寡婦的二兒子當了連長,張寡婦又從頭起步從新招兵買馬,馬上又成立一支土匪隊伍,就這樣一連成立幾次土匪隊伍被軍閥招安。






張寡婦當連長的二兒子下鄉向土豪劣紳要軍餉時,被暗殺。張寡婦的天塌了,心中山崩地裂,惱怒萬分,她馬上帶領手下把她二兒子遇害的整個村子的土豪劣紳殺的片甲不留。大隊人馬接著殺向張更山所在的地盤,土匪(張寡婦還未趕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錯認村莊(不遠就是張更山的所住地),殺了30多口無辜村民。張寡婦悔恨大哭,天微亮只好退去。

張寡婦報仇失敗

接下來的日子張更山如驚弓之鳥,四處躲藏。各地的國民黨剿匪隊伍也層出不窮,張寡婦的土匪們也四處散去。張寡婦大小兩個兒子的血海深仇日夜在她心裡翻騰,她要拿掉張更山的頭顱才甘心。她腰別雙槍,坐上了回老家的列車,讓她窩心的是在火車上被人認出來,跟蹤舉報,因為對她的通緝令早就帖滿大街小巷,幾千大洋的重賞讓人紛紛留意她的行蹤。53歲的她束手被擒,被槍決前仍大喊:“我是被逼當的土匪,我要報仇!!”

張寡婦的一生是個傳奇,民國時期被逼當土匪,一生被仇恨左右,身上揹著無辜人的命債被槍決,結束了她悲慘的一生。


小姐姐講史


一旦女人當上土匪,還真就沒男土匪什麼事情……民國悍匪“張寡婦”(原名賀貞)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從“良民”變“匪首”、從“匪首”變“死囚”,人生充滿悲劇。

張寡婦本是豫西農村少婦,當丈夫張有死後,她與3個兒子相依為命。1920年,她剛好40歲,家庭的生活開始好轉,3個兒子都已經長大成人(大兒子張振升21歲、二兒子張明升19歲、小兒子張先升17歲)。

命運弄人,想好好種地的張寡婦一家發生變故,大兒子張振升投奔土匪去了。原來,張振升向親戚張更山租種村南的4畝地,而地主張更山怕侄孫子到時候賴賬,不僅不租地還打了侄孫子。張振升氣憤不過,不顧張寡婦的阻攔,強行跑進宜陽、洛寧一帶的山裡……

1922年,在土匪窩闖出名氣的張振升返回老家——洛寧縣的德里北村,仇家張更山聞訊撒腿就跑遠了。

結果,仇沒有報,張振升還被人暗殺。原來張更山在張振升離開村子之後,就花錢請來殺手幹掉張振升。任勞任怨幾十年的張寡婦,不想在村裡整天見到殺子仇人,就帶著二兒子張明升加入土匪,留下小兒子張先升看家。

張寡婦當上土匪之後,居然幹得挺出彩,慢慢就形成勢力。讓她沒想到的是,張更山居然還想斬草除根,把留在村裡的張先升給拉到河灘活活打死……

悲憤欲絕的張寡婦,昔日的家園已是傷心之地,她一直尋找機會要為2個兒子報仇。這時候,坐鎮洛陽的軍閥吳佩孚,十分看好張寡婦的剽悍實力,就派鎮嵩軍第二師師長張治公來收編。

考慮到年輕匪徒的前程,張寡婦答應交出隊伍,於是1925年1000多名土匪被整編成鎮嵩軍的1個團。不想沒幾年,張寡婦帶著的剩餘匪眾,再次壯大恰來。1929年,官府又跑來收人,這次是軍閥萬選才。沒什麼猶豫,張寡婦又將隊伍送到部隊,而自己依舊留在山上生活。

2年後,張寡婦平靜的心靈再起巨浪,原來二兒子張明升被頭峪士紳用冷槍打死。毋庸置疑,失去所有兒子的張寡婦,帶人瘋狂報復頭峪人,弄得當地家破人亡。

1932年之後,國民政府加大對豫西土匪治理力度,張寡婦的日子日益艱難。但她從未忘記要替大兒子、小兒子報仇……

“你們這又是何苦呢,老孃不是孬種,不會跑的。”1933年某日,她從鄭州坐火車去洛陽,被人認出來。張寡婦住進旅社之後,沒多久洛陽警備司令部就派人包圍旅館。

悍匪張寡婦被抓的消息轟動洛陽城,經過短短的2天審訊, 她就被判槍決。據說,她死前高喊:我就是張寡婦,我是被逼著去當土匪的,可我的仇還沒有報……


子屠龍


張寡婦原名賀貞,出生於洛寧,18歲嫁給德里村的張洛山為妻,張寡婦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是當地有名的賢惠媳婦。但是好景不長,他的公婆和丈夫接連去世,只留下她們孤兒寡母四人,守著幾畝薄田過日,轉眼,孩子們長大了,這幾畝田地根本不夠生活,為了生活他的大兒子想做佃戶養家,而村裡最大的地主便是張寡婦的哥哥,這位哥哥不僅不讓張寡婦大兒子去他家做佃戶,還打了她的大兒子。


張寡婦大兒子一怒之下,上山落草為寇,後來因為內訌被打死了,大兒子死了,張寡婦帶著二兒子也上山為匪,大兒子留下的人推舉張寡婦為老大,尊稱為“乾孃”。

土匪為了吃飯除了打劫就是綁票,張寡婦專做綁票,而且專綁黃花太閨女,張寡婦把人綁到山上後,自己拿槍守護,不準別人碰這些女人,後來由於聲譽好,她的名號越做越大,很多人都願意交錢。周圍的一些土匪都來投靠她,但是人多了她養不活,於是她請求駐守洛陽的鎮嵩軍收編他們,鎮嵩軍同意了,於是她將部隊交給了鎮嵩軍,自己由於是女人不能在部隊,於是她讓自己的二兒子為連長,自己回山繼續當土匪,人多了又給鎮嵩軍送來。


張寡婦落草為寇後,其哥哥將她的小兒子告進了官府,隨後被槍斃,二兒子下鄉索要軍餉被當地人打死。怒不可止的張寡婦率一隊人馬將那個村子屠殺得乾乾淨淨,由此張寡婦的惡名傳開。

給兒子報仇後,她準備給小兒子報仇但是天黑,屠錯村子了,由於當地土匪橫行,當地政府加大力度剿匪,張寡婦後來成為了孤家寡人,但是她還要為自己的小兒子報仇。一天她從許昌做火車回洛陽,準備報完仇後遠走高飛,但是在車上她被人認出來了,她一下車就被人告知官府,她住進一家旅館,政府軍將這家旅館包圍,張寡婦只有投降。


張寡婦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被判死刑,處決那天,洛陽人都跑來看這個所謂的張寡婦,張寡婦在車上大叫:“老少爺們,我就是張寡婦,我是被逼上山的,我想報仇,我想報仇。”隨後被槍斃。


司馬長史


張寡婦原名叫賀貞,河南省洛寧縣人,之所以被稱為“張寡婦”,是因為嫁給張友為妻,後張友早逝,遂稱“張寡婦”,說起“張寡婦”,應該很少有人知道,但是洛寧、宜陽、嵩縣一帶的人應該都有所耳聞,畢竟她的事蹟都在這一帶流傳。

那麼區區一個弱女子,張寡婦又是如何成為河南一帶的悍匪的?

1880年,張寡婦出生於河南省洛寧縣澗口鄉草莊村,家中貧窮,長大後便嫁給陳吳鄉德里北村的農民張友,後生下三個兒子(張振升、張明升、張先升),一家人其樂融融,倒也過得開心幸福,然而這一切在丈夫去世後被改變。

失去頂樑柱的賀貞,一夕之間成了張寡婦,原本面白如雪、圓臉大眼的漂亮女子,經過歲月的洗禮逐漸成了心狠手辣的女悍匪。

1922年張寡婦的長子張振升,他與當地財主張更山鬧了矛盾,因此被迫上山當土匪,因為辦事利索,手腳麻利,很快就當上了二當家,經常在洛寧、宜陽一帶,同年秋天,張振升尋找張更生報仇,結果報仇不成反被張更生所僱來的兇手殺害。

此時的張寡婦已經40多歲,傷心欲絕,他對著兩個兒子說,你們大哥去世,我們已經沒有活路了,留在村裡也會招人嫌棄,說完便拿起包袱上山,但是三子張先升並未前往,依然留在村裡。

別看三寸金蓮的張寡婦,走起路來相當快,很快他們就到了宜陽洛寧交界的地方,這裡有個洪崖,據說是有名的刀客窩子,許多悍匪集聚於此,母子二人果斷加入其中,以打家劫舍、綁票為生,因為娘倆勇敢,不多久張寡婦就被大家稱為“乾孃”。

這些土匪多為年輕男子,張寡婦將他們當著孩子般看待,因此,很多人加入,張寡婦在洛寧一帶的勢力逐漸增強,她每次都參加行動,指揮得當,幾乎都能成功,勢力最大時,擁有一千多人的隊伍,當地人聽到張寡婦的名字都膽戰心驚,很多小孩不聽話,大人就拿張寡婦嚇唬他們。

順口溜:“蛇蠍心毒,寡婦心狠,犯她手下,挖苗斷根。”

張寡婦勢力逐漸壯大,因為經常搶劫富商和大財主,張更山也是受害人之一,於是夥同其他富人,將張寡婦的三兒子張先升給殺害,再失一子,張寡婦早已是撕心裂肺的痛,發誓不報此仇枉為人。

1925年,此時的張寡婦土匪隊伍人數已經有兩千多人,打家劫舍照幹不誤,另外還去城裡劫獄,殺那些貪官汙吏,洛寧城人聞風喪膽,遂調兵於此。

1931年,二子張明升被殺,氣急敗壞的張寡婦直接血洗了陝縣頭峪村,許多無辜村民被殺,一年後,她又前往丈夫家,欲殺財主張更山,結果隊伍卻走錯了路,竟把另一個村子的村民給殺了。

等到後面張寡婦趕到時,已經死了33個村民,但是為時已晚,其他村民又不敢怎樣,只能作罷,從這次以後,張寡婦也很少出動了,恰好此後豫西地區的治安有所好轉,張寡婦等土匪被收編,五十多歲的張寡婦看著隊伍解散,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傷感。

原因就是長子和三子的大仇未報,於是決定再次出山,一年後,張寡婦前往許昌購買武器,坐火車返回洛陽,結果坐車時被洛寧人認出,當時因張寡婦私自逃出,政府下令抓捕,抓到的人重重有賞,這個洛寧人在張寡婦下車後一路跟隨。

洛寧人跟到張寡婦的住處,立刻找到了警備司令部,張寡婦萬萬沒想到,自己原本想報仇後安享晚年,結果還沒報仇就被抓。

這些軍官來到張寡婦住處,幾個士兵衝進房間將其抓獲,在劫獄審問的時間並不長,因為很多罪名屬實,張寡婦也都一一承認,最後判處死刑。

這天中午,洛陽老城有許多人都等著看這一刻,大家都想看看張寡婦究竟長什麼樣,張寡婦看見這麼多人痛恨自己,便喊“鄉親們,我就是張寡婦,我確實幹了很多壞事,可是我也是被逼無奈,我被逼上山當了土匪,我的三個兒子全被人殺害,我如今大仇未報,就算是死了也要他們償還!”

這一年是1933年,張寡婦53歲,帶著遺憾被槍決。


羽評郡主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並且三子相繼離她而去,53歲時被俘槍決。這就是河南女匪張寡婦淒涼的命運。因家庭失和,痛失親子。為替子復仇,憤而為匪,快意恩仇,不失俠義。


張寡婦出生在河南洛寧草莊村的貧農家庭,本名賀貞。成人後嫁與德里北村的張有。婚後日子雖然清苦,但連添三子,日子也過得和睦。天有不測風雲,不久張有患病去世,留下孤兒寡母艱難度日。原本的賀貞也就成了張寡婦。

張有有一個伯父名張更山,是當地有名的大地主,是個嫌貧愛富的勢利眼。對張寡婦的艱難,他冷眼旁觀,決計不伸援手,還冷嘲熱諷。性格倔強的張寡婦人窮骨硬,告誡孩子要有骨氣,窮死也不得去央求張更山。

而張寡婦的長子張振升為了家人的溫飽,聽說張更山要出租田地,央求大爺能租給他。而為富不仁的張更山因為張寡婦家太窮,吃飯的嘴又多,所以就把地租給別人。因為此事發生了打鬥,張更山指使別人把張振升一頓暴打。年輕氣盛的張振升誓言雪恥,一氣之下入夥“刀客”幫,成為一個土匪。因為他為人仗義,不久做坐上了匪幫二把交椅,成為“二當家”。


已有氣候的張振升於1922年秋殺回村裡復仇張更山。而老奸巨滑的張更山早已聞風而逃。張振升復仇不成,折返回山。不久,張更山怕張振升再次尋仇,決定斬草除根除掉張振升。他買通了張振升的一個同夥,名韋聚臣。韋聚臣乘張振升不備,殺害了他。

張寡婦聞知長子死訊,如晴天霹靂。她恨不得手刃張更山替子復仇。在一個深秋黑夜,她和次子張明升離家加入匪幫。由於長子振升生前在匪幫威望極好,殺害他的兇手韋聚臣也被他的手下兄弟處死了。而張寡婦母子,也受到刀客們的歡迎。張寡婦與眾匪相處極好,她本身就為人豪爽,乾脆果敢,不久就被大夥推選為大當家。張寡婦為匪亦講究俠義,只准劫富不許欺貧;綁架了女票,不準欺凌,必須以禮相待,只為財不劫色。曾有一次,一土匪對女票心懷不軌,被張寡婦一槍擊斃。不久,張寡婦的隊伍越發壯大,遠處聞名。甚至有別處的匪幫也打著張寡婦的名號四處作惡。

話說張寡婦的老仇人張更山,眼著張寡婦的隊伍越扯越大,他也不知是如何算計的,竟將張寡婦留在老家中的三子張先升暴打致死。這不是給張寡婦火上澆油嗎!舊仇未報,又添新恨。張寡婦發誓有朝一日,殺回老家,為子復仇。



隨著張寡婦隊伍不斷擴充,洛寧官府也開始感受到威脅,他們決定將張寡婦招安。張寡婦表示她為匪只想為子復仇,並不想為官。而手下人大多數想招安。張寡婦順從眾議,接受招安。所部改編為一團,團長由張寡婦指定的楊德廉擔任,其次子張明升任連長。

一切安置妥善後,張寡婦隻身回到南山,又幹起了刀客。很快當地的一些小股土匪又彙集到她的周圍,幾年之後,張寡婦手下又有1千多人馬。時值軍閥混戰,各路軍閥都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時任洛陽警備司令萬選才看上了張寡婦的隊伍,有意招攬。張寡婦又把隊伍交給了萬選才,自己還到南山重操舊業。

1931年,張寡婦早已被招安的二子明升因公幹到陝縣頭峪,因暴打當地士紳惹眾怒,被毆致死。張寡婦此後率匪怒洗頭峪,村民大多死傷殆盡。

1932年,張寡婦率匪殺回老家,為長子、三子復仇。誰知先頭的匪部認錯了村莊,錯殺了村民數十人,等到張寡婦趕到,為時已晚。

1933秋,張寡婦在洛陽一家旅社被警備司令部士兵包圍被捕。被捕後的張寡婦依然豪氣,對法官的審訊坦承不諱,不懼生死。

兩天後,張寡婦被槍決,時年53歲。在槍決時,她還在唸叨要為子復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