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思考兩幅地圖反映的歷史問題?

請思考兩幅地圖反映的歷史問題?

看這幅地圖,南明初年與南宋初年何其相似啊,都是“三國”甚至“四國”鼎足之勢。但南宋政權從1127年至1279年延續了一個半世紀以上,經濟發達,科技領先,文化繁榮,海外貿易興盛,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的漢族正統政權;而南明從1644年至1683年前後僅僅苟延殘喘延續了39年,除了內部矛盾重重和互相傾軋外,其它乏善可陳,最終失敗而成為沒有被寫入正史的割據政權(清初大興“文字獄”甚至被貶低篡改加以銷燬)。

設想一下,假如南明內部團結一致抗清,最終有機會打敗清軍入關,恢復大明朝江山,不知歷史是否還會這樣定性?難道歷史真奉行“成王敗寇”法則由勝利者書寫而沒有公正的歷史評價標準?

請思考兩幅地圖反映的歷史問題?

英國諷刺漫畫家詹姆斯·吉爾雷繪製的馬戛爾尼覲見乾隆皇帝圖

古代中國漢唐實行對外開放國策,有歷史上所謂的“漢唐盛世”。但明清時期特別是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所謂的“康乾盛世”的老大帝國實際是極盛而衰之趨勢。

公元1793年,為慶祝乾隆帝80歲壽辰,同時也為能借此機會打開中國貿易大門和擴展中國市場,英國派遣馬嘎爾尼訪華,訪華期間出現的禮儀之爭看似是小問題,實則反映了兩國當時的國家心態以及發展狀況,特別是反映了大清帝國所謂“天朝上國”的傲慢自大和固步自封的閉關鎖國政策。這次訪華使西方認識到一個古老東方國家的外強中乾。馬嘎爾尼回國後在給政府彙報中這樣寫道:“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她勝過鄰船的地方,只在她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馬的話不幸言中,僅僅過了40多年,到乾隆的孫子道光時,“知己知彼”的英國依仗先進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強大的工業革命生產力,憑藉著比冷兵器威力無比的船堅炮利這些“熱兵器”,利用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藉口,為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最終在鴉片戰爭中將“領土面積和經濟體量”上的“巨無霸”大清帝國打敗,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的《南京條約》 ,將中國逐步拖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