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揮鞭——連載之六

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天下大亂。可是朝廷內部宦官集團和外戚集團也正在進行著“你死我活”的爭鬥,這時候無論是各路諸侯,還是朝廷重臣,眼睛都牢牢地盯著朝廷的內鬥,尋找著稍縱即逝的機會,黃巾軍的事誰都沒什麼心思。

朝廷無力平叛,只好號召民間自行組織武裝,只要是抗擊和圍剿黃巾軍,就可以論功行賞,列土封侯。

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

一個沒落的皇室後裔,靠織蓆販履為生的劉備,看到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看到了《告示》。

但他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咋辦?

但劉備知道自己唯一的資源是什麼,那就是他是“皇叔”,當今的皇上是他的侄子輩。

這個身份被劉備一直用到死。

這個身份讓他得到了兩個人,關羽和張飛。關羽有本事,有情義,張飛有本事,有情義,還有家產。

張飛家後花園桃源三結義,張飛散盡家財招募士兵,然後帶著不怎麼強大的隊伍加入了圍剿黃巾軍的爭戰。

和曹操相比,這個皇叔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者。仗著兩位拜把兄弟能打能殺,剿殺黃巾軍立了戰功,劉備得到了平生第一個官職——平原縣令,可惜好景不長,得罪都郵掛印而走。厚著臉皮蹭到討伐董卓聯盟,憑著二弟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的佳話,蹭到一個外場座次。

他不斷的改換門庭,投奔公孫瓚,拐跑了趙雲,然後就是袁術,拐走了人家幾千人馬。假借解荊州之圍差一點就“鳩佔鵲巢”,最終還是“痛哭”好使,幾場痛哭下來,騙得了徐州。

但是呂布來了,劉備也不的不把徐州讓給奉先——他打不過人家。

於是,借曹操之手,把呂布給幹掉了。

曹操還是有眼光的,他認為,作為“皇叔”的劉備應該和他的心思差不多——在亂世當中承擔“扶大廈之將傾”的重任。

他把劉備帶回了建業,並隆重介紹給了漢獻帝。

作為皇室宗親的劉備,入宮覲見皇帝陛下,這還是他平生第一次,這一次就坐實了劉備“皇叔”的身份,從此“劉皇叔”成了他最寶貴的資源。

事實上,曹操有很多的機會幹掉這個“今後的對手”,他之所以沒有,不是捨不得,而是不願意。

他不僅一次的幻想這個劉皇叔能夠和他一起匡扶漢室,這個想法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不然,他沒必要把這個還不成氣候的落魄皇族介紹給漢獻帝。

有一個著名的故事“煮酒論英雄”。曹操請劉備到自己家聚聚,當時正是梅子青青,酸爽可口之時。兩個人喝酒聊天,曹操談起了往事:那年爭戰,天氣炎熱,士兵急行軍多時,都已飢渴難忍,正無主意的時候,看見遠處一片梅林,靈光一閃,舉鞭指向梅林:前方梅林,梅子正熟,食之生津止渴,速速前往!眾軍士一想到梅子的酸爽,口中生津,竟不覺飢渴。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就這麼誕生了!

這個橋段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曹操根本沒有把劉備當做敵人。而是當做可以共事的朋友。

談到天下英雄,劉備扯出了很多當時的豪傑,劉表,袁紹,袁術,曹操均不以為然,當劉備反問的時候,曹操說:論當今天下英雄除了我,就是你!

劉備竟然嚇得筷子掉到地上,,曹操很詫異,誇你是英雄,你怕什麼?

劉備心虛。

曹操哪裡知道,匡扶漢室,劉備也沒心思,他正挖空心思琢磨怎麼從曹操那裡沾點什麼便宜呢!

不僅是曹操,漢獻帝也把振興漢室的希望寄託在劉備的身上,只不過漢獻帝想的是以劉備取代曹操,畢竟劉備是自己家人,還是自己的叔叔。

叔侄倆密謀之後,劉備說,你等著,我到外面給你搬兵去。等我整大了,看我怎麼收拾曹操。

然後,劉備就借討伐袁術的機會,騙了曹操幾千人馬,跑了。

儘管曹操的謀士提醒曹操 :劉備絕不是等閒之輩,你和他聯盟不靠譜的,這個人是有“帝王之志”的!留不得,也決不能放虎歸山!

曹操派張遼等幾個大將去追劉備,追上了,但是沒追回來,還是因為曹操對劉備沒死心——不跟我也就罷了,但畢竟是皇叔,至少不至於造反吧?

於是,劉備逃出昇天。

曹操還是一如既往的扮演者大漢王朝保護神的角色,袁術稱帝,就滅袁術(劉備離開曹操的任務就是滅袁術),袁紹雄居五洲之三,看看就要稱帝,曹操就和袁紹掰腕子,在官渡之戰,曹操上演了以少勝多的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個神話。

在曹操把大漢的已經跳出來或準備跳出來的敵人一一搞定的時候,劉備在幹什麼?

藉著這個喘息的機會,劉備找了一個幫手,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大概是最瞭解劉備的,知道劉備的什麼了“匡扶漢室”,什麼“奉旨討賊”都是佔地盤壯大自己色的幌子,高舉“漢室宗親”的大旗,最終一定是要成“帝王之志”的大業。

諸葛亮也不囉嗦,直截了當的告訴劉備,你和曹操爭不過,他才是“真正的宗親”,他佔天時,江東的孫權人家只顧經營自家的地盤,只求皇上封個王什麼的,絕不謀反。孫權佔地利,你劉備只能占人和了。

劉備的人和就是騙,騙了荊州,然後入川再騙益州哦!

按理說,曹操有能力幹掉包括袁紹,袁術,公孫瓚,張秀馬騰等等強敵,真的就打不過劉備?

還是皇室宗親這個名頭,讓曹操覺得下不去死手。直到曹操死,也沒滅了劉備。

於心不忍。

至此,曹操算是把大漢的大部分江山給保下來了,功在千秋,拜爵封王是應有之義。漢獻帝也明白,那個拿了衣帶召詔的“大耳賊”已經在蜀地自封為王了 還是“漢王”。

這是要以皇室宗親的名義代漢自立的節奏啊!

面對基本上已經是光桿司令的漢獻帝,儘管曹操做了魏王,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並且想廢掉漢獻帝就是分分鐘的事,曹操致死也沒有“越雷池一步”。

這難道還不算“忠臣”?

曹操在所謂三國時期,無論是政治上,軍事上,文學上都比其他那兩位要高的多,他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的“把酒當歌,人生幾何”,劉備這輩子也做不出一句。

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畢生精力捍衛大漢,這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令人敬佩。

毛澤東一生,在詩句中提到的歷代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

還有——魏武揮鞭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漁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連載完

歡迎評賞,期待指正。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