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點史記】楚人一作半死,再作敵死,三作國滅,四作王朝建立

楚國人本是黃帝之孫--歂頊--的後裔,在江漢平原繁衍生息。武王剪商,周代殷而興,武王的之子--成王--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諸侯。此後,楚國人才輩出,西周中後期與西周分庭抗禮,數次衝突,互有勝負,到東周時期,逐漸從江漢平原往中原擴張勢力,整個春秋時期大半的時間就是楚與齊、晉對中原的爭奪。

【亂點史記】楚人一作半死,再作敵死,三作國滅,四作王朝建立

楚人圖騰--鳳凰

春秋後期開始,各國變法圖強,各自有不同程度的收穫,魏變法則魏強,秦變法則秦強,吳起在楚國變法,立竿見影,但是楚國本土始終未遇到過重大挑戰,貴族勢力十分強大,楚王一死,吳起被殺,變法直接終止,所以楚的變法最為失敗。楚國地廣人多,制度落後的危害不會快速顯現,但是,已經出現不好的苗頭:腐敗的貴族把持各自的地盤,要麼內鬥,要麼壓抑底層知識分子。這一來,楚國不得志的人或被整的人,只好跑到外國發展。

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伍子胥。

一作,吳攻楚,楚王被鞭屍

因為貴族集團內部鬥爭,伍子胥的老爸和老哥都被楚王幹掉。伍子胥不甘心不明不白的死去,歷經千辛萬苦,韶關一夜白頭,到了吳國。投靠公子光,助公子光奪得吳王寶座。聯合同是逃難而來的楚國貴族伯嚭,齊國來的孫武,輔佐吳王闔閭,演武練兵。最後,一舉攻破楚國首都,伍子胥將楚王從墳裡挖出來鞭屍洩憤。幸得秦軍救援得以復國。

楚國的逃亡貴族,勝了本土貴族

二作,越滅吳,夫差絕嗣

大家都聽說過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可是知道越王的左膀右臂,文種和范蠡本是楚人?

是的,二人本是楚人,因楚國非貴族不得入朝為官,文種做個地方小吏屢受欺壓。越國當時是楚國的盟國,剛剛開始興起,范蠡、文種於是相約入越,尋找出仕機會。

越王勾踐與吳國有仇,被吳王夫差打敗,被俘至吳國服苦役。范蠡跟隨勾踐入吳大展身手麻痺夫差,保全勾踐性命;文種在越國治理百姓,生息教養,越國國力日漸強盛。在范蠡的運作下勾踐得以回國,最終趁吳國北上與晉爭霸之際,出兵攻吳,吳降,過幾年之後,又將吳國滅掉。

越吳兩國的戰爭,從核心人才的角度看,正是楚人的內鬥,楚國下層的文種和范蠡戰勝了楚國貴族的伍子胥和伯嚭,最終結果是剪除了楚國的後方敵人---吳國。

三作,助秦興,楚國滅亡

楚國往國外輸出人才的精神沒有止息,輸出了男人,接著輸出女人。秦宣太后--羋月--閃亮登場,一下帶著兩個楚國人--魏冉,羋戎--穩住局面,滅了義渠王,秦國徹底沒了後顧之憂,兒子昭襄王可以一心看著山東六國了。昭襄王使了個詐,南邊玩死了楚懷王,東邊到了趙國邯鄲,魏國大梁,都是楚國的好媽媽培養的好兒子乾的好事兒。所幸,山東六國緩過神來,一起發作,把大部分領土又拿回來了。

轉眼就到了秦始皇的時代,楚國繼續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又向秦國輸送了一個人才---李斯。李斯整天拿著改造完的法家帝王之術攛掇著秦王滅六國滅六國,又參謀著賄賂六國權臣,採取策略各個擊破。別說,還真就成了,當然,楚國那麼大的疆域也成為秦的郡縣。建立起秦朝來,搞了一套政策,中國修修補補完善了兩千多年。

楚國小吏李斯,助秦國滅楚,助秦建立郡縣制。

四作,滅秦,興漢

楚國那麼大個,被秦一個大背給乾死了,都不太服氣。等老霸王秦始皇一死,首先蹦起來的就是楚人----陳勝。項梁、項羽、劉邦都冒頭,山東諸侯死灰復燃。

【亂點史記】楚人一作半死,再作敵死,三作國滅,四作王朝建立

楚人崇拜鳳凰,鳳凰能浴火重生

冤死的楚懷王的孫子--新楚懷王,左手拿著倚天劍--平民劉邦,右手靠著屠龍刀--貴族項羽,把秦朝就給滅了。

剛滅了共同敵人,自己人開始掐架,項羽先把楚懷王弄死,劉邦過來揍項羽,項羽反手把劉邦打趴下,劉邦站起來就跑,從江蘇跑到河南才緩過神來。

項羽又犯了原來楚國貴族的老毛病,楚國破落戶的後人--韓信,跑到劉邦那邊了。從歷史規律來看,楚國底層人比楚國貴族牛叉。果不其然,經過傳奇變身,在劉邦與項羽的鬥爭中,打不死的小強--平民劉邦--笑到了最後,並依靠楚人的底層代表--豐沛功臣集團建立起新王朝--漢。

然後,靠著這幫老兄弟,把政治盟友都給幹掉,同時幹掉了據說有貴族血統的韓信。

平民出身的楚人劉邦和蕭何、曹參,接過前人的成果,柔化了郡縣的稜角,奠定了穩定的統一王朝之基。

楚人不作了,天下終於太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