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宽恕(shù) 丫杈 (chā) 慷慨(kǎi)大方 怏(yàng)怏不乐

B.猝(cù)然 酝酿(niàng) 怡(yí)然自得 俶(chù)尔远逝

C.隐晦(huì) 贪婪(lán) 骇(hè)人听闻 浑浑噩噩(è)

D.恣(zì)睢 逞(chěn)辩 鲜(xiǎn)为人知 万恶不赦(shè)

【知识考点】易误读常见字.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过程】A.有误,“丫杈”的“杈”读(chà);

B.正确;

C.有误,“骇人听闻”的“骇”读(hài);

D.有误,“逞辩”的“逞”读(chěng);

故选:B。

【总结归纳】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汉字当中有很多多音字,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音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喑哑 恻隐 春华秋实 杂乱无张 B.藻饰 琐事 既物起兴 迫不及待

C.屏障 筹划 顾名思义 一泻千里 D.汲取 消释 苍海桑田 天伦之乐

【知识考点】常见易错字.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仔细分辨所给选项所提供的所有词语,找出错误字词,用排除法去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过程】A.有误,“杂乱无张”应为“杂乱无章”;

B.有误,“既物起兴”应为“即物起兴”;

C.正确;

D.有误,“苍海桑田”应为“沧海桑田”。

故选:C。

【总结归纳】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3.下列加点的词使用不恰当 一项是( )(3分)

A.王叔远雕刻的“不盈寸”的核舟,生动再现了“大苏泛赤壁”这一著名文学故事,真可谓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B.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虽然一出生就处处被排挤,被讪笑,但它不断努力追求,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C.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最终招致杀生之祸,死时年仅三十四岁,正值豆蔻年华,实在令人叹惋。

D.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中启发我们:在学习上面,常常要和水平相当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知识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解答过程】ABD.正确;

C.有误,豆蔻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不合语境。

故选:C。

【总结归纳】此题作答,可结合具体语境的理解,辨析语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在歌声中唤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让更多的中国人得以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进经典。

B.旺苍小伙陈藜,患病后身高缩至1.3米,但身残志坚。乐观面对生活,是他能否战胜病魔的关键。

C.为了广元的美好环境,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保意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

D.每日读书,犹如攀爬梯子。通过攀爬无形之梯,我便可时刻丈量自己到底领略到多少人生真意。

【知识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过程】A.有误,语序不当,应为“走进经典,了解经典,传承经典”;

B.有误,一面对两面,去掉“否”;

C.有误,成分残缺,句末可补充“的生活方式”;

D.正确。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 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 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 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 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埃及的文字是圣体字,古巴比伦的文字是楔形文字,而更多西方国家一直都是拼音文字。

B.我国的方言尽管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至今都一脉相承。

C.学习拼音文字偏向于开发大脑左半球的潜力,而学习汉字,可以开发我们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

D.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汉字,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6.依据本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是“从甲骨文算起”,文章结尾为“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由此判断此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第③段的说明对象是“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行而得其意”。

C.拼音文字认知中是利用“语音编码”方式起作用,汉字认知中是利用“多重编码”的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D.本文的语言兼具平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蕴含了作者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

7.下列对文中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该句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汉字的历史悠久。

B.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说明了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C.第③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生动具体地说明象形字和会意字能引发想象和联想的特点。

D.第④段主要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汉字在发展大脑智力上的作用。

【知识考点】说明文阅读综合.

【思路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中国的汉字。第一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然后分别介绍了汉字有哪些优越性,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说明结构是总分总。

【解答过程】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由原文“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可知,“西方国家一直都是拼音文字”错。

BCD.正确。

故选:A。

6.本题考查说明文知识。

A.有误,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有误,第③段的说明对象应是“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

C.有误,原文说的是“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

故选:D。

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辨析。

ABD.正确;

C.有误,选项中遗漏了“形声字也能引发想象和联想”这一点。

故选:C。

答案:5.A;6.D;7.C。

【总结归纳】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1)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

(2)举例子,具体准确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

(3)列数字,准确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

(4)分类别,条理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些特征。

(5)下定义,对事物的特征和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6)作比较,突出的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 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 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之垄上 B.学而不思则罔 则有去国怀乡

C.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 D.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四、(11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不知而不愠。(2分)

(2)吾日三省吾身。(2分)

12.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论语>十二章》中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2分)

【知识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解答过程】8.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主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A.有误,该句句意是: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水:冷水;

BCD.正确;故选A。

9.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A.代词,它/动词,去,到;

B.均为副词,就;

C.代词,其中/加强推测语气,恐怕;

D.介词,对/介词,到。;

故选B。

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平时学习时注重积累。

ABC.正确;

D.有误,“舍生取义”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故选D。

11.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中重点词语有:愠:生气,发怒;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

(2)中重点词语有三:虚指多次。省:反省。 其:那;句意为: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12.本题考查由文言文思想得到的启示。要在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做大。可任选一句,以此为思想基础写出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示例: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生活中,一个人总会有很多优点是我们不具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从身边的每一个,学习他们的特长,取其精华,去其糠糟,我们将会变得更加优秀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对我的启发是: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说明,复习和巩固对每个人都十分重要,不能学了新的丢了旧的,这样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

答案:8.A;9.B;

10.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

11.(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

(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12.示例:“学而时习之”,在学习上,启示我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在修养上,启示我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讲求信用。

【总结归纳】积累: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2分)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说说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观?再从中任选一个词进行赏析。(3分)

【知识考点】边塞征战诗.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句子的理解赏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这是一首边塞诗,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解答过程】(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征蓬”指随风飘飞的蓬草。“归雁”这里指大雁北飞。本诗中以“征蓬”“归雁”自比,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与飘零之感。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赏析及炼字。这一句将孤烟置于大漠的背景下,将落日置于长河的背景下,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风光,凸显了画面的壮阔及意境的雄浑。重点词语的赏析,写出词语在本诗中的意义及表达的效果即可,要言之有理,语句简洁。

答案:(1)“征蓬”“归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心中无限孤寂飘零之感。

(2)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直”字是挺拔、笔直之意,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或:“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苍茫感;“孤烟”写出了烽烟的笔直挺拔,直上云霄,景象奇特壮观)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总结归纳】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14.默写。(任选六句)(6分)

(1)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3)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5)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更深月色半人家, 。 (刘方平《月夜》)

(7)蒹葭萋萋, 。 (《诗经•蒹葭》)

(8)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知识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解答过程】答案:

(1)朔气传金柝(重点字:柝)

(2)不见曦月(重点字:曦)

(3)佳木秀而繁阴

(4)明月楼高休独倚

(5)酒酣胸胆尚开张(重点字:酣)

(6)北斗阑干南斗斜(重点字:阑)

(7)白露未晞(重点字:晞)

(8)玉垒浮云变古今(重点字:垒)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

15.走进名著。

依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都该学习这句话,又怎么讲呢?我想你每次接到我的信,连寄书谱的大包,总该有个印象,觉得我的字都写得整整齐齐、清楚明白吧!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我国著名 家。(2分)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请概括作答。(2分)

【知识考点】名著综合.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过程】(1)本题考查名著《傅雷家书》文学常识的把握。根据信的内容,明确选段出自《傅雷家书》,作者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性格的分析。根据家书内容,对儿子日常琐事的要求,体现了作为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自身性格也非常严谨,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从生活小事引出对意识的培养,体现了傅雷循循善诱,做事严谨,以身作则的特点;流露出傅雷爱子深情。

答案:

(1)《傅雷家书》;翻译(答“文艺评论”也可)

(2)严格;严谨;尽责;循循善诱;以身作则;爱子情深(答出两点即可)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16.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今年的6月18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农耕民族看天吃饭,对自然季节的细微变迁与它带给生命体的影响格外敏感,这份敏感也体现在农历中。午,夏历中用以指五月。夏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就是午月。由此,午月的初始午月的开端,便称为“端午”。

材料二:每年的端午,由于时令气温正适合各类病毒虫害滋生,而此时正值艾叶生长繁茂,气味浓烈之时,于是家门前总要悬挂艾草,既用于避邪,又用来驱赶蚊虫。

材料三:今年传出个别大学限制过圣诞节的消息,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再次引发讨论。

(1)你认为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简单谈谈理由。(2分)

(2)根据以上材料以及平时的生活经验,你知道端午节有和习俗?仿照下面例句画线部分,补写句子,写出你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并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例句: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都书写着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比如春节,贴春联,吃汤圆,春晚播放际,触动家国情愫;比如清明节,回故里、祭祖坟,鞭炮鸣响时,牵动血脉亲情:

……

【知识考点】综合读写.

【思路分析】(1)本题考查对生活现象的看法。根据题干主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如果认为该过洋节,可以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过洋节展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等角度分析思考。如果认为该过洋节,可以从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等角度思考分析。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的时候,句式和内容都要考虑到。每个短句子的字数都要和例句一致,内容应是端午节及端午节的习俗。

【解答过程】答案:(1)不该过,弘扬传统文化,宣传中国符号,每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或:可以过,全球化时代,传统应该跟上时代,让传统文化也走向世界,让大国文化包容创新)

(2)比如春节,贴春联,吃汤圆,春晚播放际,触动家国情愫;比如清明节,回故里、祭祖坟,鞭炮鸣响时,牵动血脉亲情。

【总结归纳】看法类试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通读材料,全面理解。 弄清楚材料在说什么,围绕什么核心问题,涉及那些信息,辨析信息主次,提取关键信息。

第二步:提炼概括,提出论题。 根据核心问题、主要信息,提出论题。

第三步:围绕论题,清晰表达,自圆其说。 观点鲜明,理由充足,思路清晰,合情合理,书写工整,字数要符合规定的要求。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5分)

无法不对你残酷

安 宁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选自《新时文-树心花的盛放》,有改动)

17.文中“我”对弟弟的“残酷”具体指的是哪些事?请概括作答。(3分)

18.请从人物描写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1)眼前这个瘦弱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

(2)“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的工资零头都不到!”

19.“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这个结尾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20.这篇叙事性文章语言生动,其间也不乏一些精辟的议论性的文字释放出智慧的光芒。请摘抄一处议论性文字,并谈谈对句子含义的理解。(3分)

【知识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记叙文阅读。《无法不对你残酷》写的是“我”与弟弟的故事。首先是“我”拒绝了母亲的要求,不去接弟弟。临走只留下两个月生活费,后来弟弟请求“我”帮忙找兼职,亦被委婉拒绝,最后给弟弟提供的帮助也仅是写了信。弟弟后来终于变成充满自信的男生,显得很成熟,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愈加坚韧顽强。

【解答过程】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原文的第①③④⑤段即是“我”对弟弟“残酷”的具体内容,而且每个段落均有中心句,据此进行整理概括即可。从文章看,首先是“我”拒绝了母亲的要求,不去接弟弟。临走只留下两个月生活费,后来弟弟请求“我”帮忙找兼职,亦被委婉拒绝,最后给弟弟提供的帮助也仅是写了信。这些都是“我”对弟弟的“残酷”。

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第(1)句,“头发蓬松,满脸汗水……伤痕”这些是对弟弟的肖像描写,这些内容很明显地交代了弟弟的疲惫之态,作为姐姐,看到这些肯定会心疼。本题考查赏析句子。(2)句很明显是语言描写,由题干内容可知,弟弟对姐姐拒绝帮助自己心中充满了不满和抱怨,通过这些话,也可以看出弟弟在北京生存的艰辛。只要答出描写方法,以及弟弟的心理和生活状况即可。

19.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本提示开放性试题,但实质上考察的重点是段落的作用。可以回答能,也可以回答不能。回答能,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这一段从描写方法来看是环境描写,能够烘托出弟弟成长后,姐姐的欣慰、愉悦。从句子的内容看,又和前文相照应,“苦中带甜”还深化了主旨。回答不能,可以从前文段落的完整性,这段的必要性不大来分析。

20.本题考查经典语句赏析。注意摘抄一处议论性文字,并谈谈句子含义的理解,分析其内在哲理即可。例如:“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坎坷与挫折,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和顽强。”这句话体现了磨练亲人的残酷是最深沉的爱,是希望亲人靠自己努力战胜磨难与打击,变得自立与自强。

答案:17.①拒绝接弟弟;②只给弟弟留两个月生活费;③婉拒弟弟让“我”帮忙找兼职的请求;④给弟弟提供的帮助也仅是写了信。(每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18.(1)运用肖像(外貌)描写,写出弟弟的柔弱以及赶路之后的疲惫,暗示了乡村男孩初到大城市的一路艰难以及姐姐对弟弟的心疼。(2)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弟弟对姐姐拒绝帮助自己的不满和抱怨,表现了弟弟在北京生存的艰辛不易。

19.示例一:不能。①此处照应前文,与北京“也是宽容的”、相约“咖啡吧”照应;②融情于景,这一处自然环境描写,用雪花的美丽烘托了弟弟的成长给姐姐带来的欣慰、愉悦;③深化主题,“苦中带甜”巧妙点出残酷磨练后才会自立自强的主题。

示例二:能。从文中第⑦段可以看出:①弟弟已在变化,故事内容比较完整;②弟弟已经成长,主旨已经点明;③不再叙述弟弟的成长给姐弟俩带来怎样的感情冲击,文章点到为止,耐人寻味。

20.示例:“如果不能自己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这句话告诉我们,贫困者如果不能靠自己改变现状,就有可能永远贫困,甚至遭受欺凌,滑向堕落。

【总结归纳】第一小题,注意通读全文,扣住“我”对弟弟的“残酷”整理答案。第二小题,注意从人物的形象、心理等方面揣摩。第三小题,注意理解具体段落的作用,从结构、主题等角度分析。第四小题,注意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议论性句子来谈。

三、写作(50分)

21.明月清风、淹留画桥是风景,让人流连;墨香书卷、诗词曲赋是风景,让人成长;额上沟壑、发上霜雪是风景,让人心疼;司马受辱著书,东坡遭贬填词是风景,让人感动……

请以“总有风景,让我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现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文体不限(有明确的文体特征),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⑤不少于600字。

【知识考点】半命题作文.

【思路分析】【审题立意】本题是半命题作文题,要先根据提示和要求,补充完整题目。风景包括:“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和“人间真情、生活场景”,后者是风景的比喻义,写作起来容易出彩。写作时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把自己认为“美”的、可称之为“风景”的人和事,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文体选择】记叙文或抒情散文

【思路点拨】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自己印象深刻的某处风景那句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选材举例】有时,一株垂柳、一支野花便是风景。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溪可以撩动我们心底里淡淡的情思,一只似曾相识的飞燕可以寄托我们脑海里远大的理想,一叶摇摇晃晃的小舟可以承载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忧愁。如果倾注了情感,带着欣赏的眼光,身边的一切均是美丽的风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对身边的风景视而不见,或者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它们,而不是去欣赏。

【解答过程】【例文】

总有风景,让我流连

古稀岁月,两老靠着藤椅,听听古老的收音机,唱出激昂清亮的京剧。夕阳下,两人的身影那么单薄,瘦弱。几十年,是怎么走过的……

深秋的晚菊,带着一阵阵清香。早晨的露水滴在花瓣上,轻轻摇摆,精灵的水珠滑落,似串串玻璃散落,溅起小小涟漪。泥土的芳香夹着菊花的芬芳扑面而来……

“老头子,老头子,把这件衣服穿上,天凉了,早上冷,多穿点。都这么大的人,就这么不会照顾自己。”是祖母絮絮的叮嘱声。

“老婆子,就你烦,整天唠叨不休的,我这不是去干活吗,能有多冷?”祖父不耐烦地说完,就扛着一把锄头走向田埂。祖母倚着门,眯着老眼凝望着,直到祖父的身影消失在弥漫的晨雾中。

夕阳的余晖洒满整个院子,门外的菊花瓣儿开始蜷缩,似乎宣告着一天的即将结束。

祖母又开始凝望远方,这回戴着祖父买给她的老花眼镜。良久,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祖母像是得了什么命令似的,立即回房,拿上壶具,把水放在火炉上烧了起来……

祖母洗洗茶壶,洗洗茶杯。“老婆子,给我泡壶茶。”“你不是嫌我烦吗?怎么不自己泡啊!”祖母低声地斥责着,脸上分明流露着欣慰的笑容。

祖母为祖父倒茶,给他擦汗。祖父端起茶壶,轻轻喝上一小口。然后,一人一把藤椅,舒适地躺下,喝着清茶,看着夕阳,古老的收音机又响起了那传统的京剧声。

一阵风拂过,祖父下意识地把祖母眼前的头发拢入耳鬓后,那动作好轻好柔。

夕阳下,我看到了一幅风景,一道美丽的风景。茶叶的清香飘动着,深秋的枫叶旋舞着……

祖父祖母就是这样一天天生活着,明白彼此的感觉,是真爱,是痴情,恐怕也是永恒,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相守吧!

一道风景线,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幅永恒的画面就定格在这黄昏落日下,流连在我的心灵深处……

【总结归纳】透过文字,我们能感受到这名同学清新朴素的文风,文章充满着陶渊明式的田园风味,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徜徉流连于这样的画面,不禁让人心生感慨:安之若素,岁月静好。另外,他长于描写,如人物的语言极具个性:祖母絮絮的叮嘱,祖父不耐烦的话语,加上“给我泡壶茶”的命令等,让人读来倍感亲切。

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