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室諸侯實力也很強大,為什麼復興漢室的重任要寄託在劉備身上?

三國時期,自稱是劉勝後人的劉備打著復興漢室的口號到處征戰,最終建立了蜀漢政權。不過當時距劉勝生前已經過去了三百多年,而劉勝曾經又有過一百多個兒子,至於劉備是否真的是劉勝後人還不得而知。但是他還是憑藉漢獻帝的一句“皇叔”被大家所信服。而很多小夥伴就會有一個疑惑,為什麼當時有一些實力強大的漢室宗親和諸侯,為什麼偏偏要把興復漢室的重任依靠於劉備的身上呢?

漢室諸侯實力也很強大,為什麼復興漢室的重任要寄託在劉備身上?

當時的劉焉事實上還是很有能力的,並且野心也不小。州牧制最開始就是由他提出的。當時他見在漢靈帝的統治之下朝綱混亂,王室衰微,很快就會發生天下大亂的局面。因此他提出把朝廷的一些重要官員派去擔任地方的州郡長官,以此來鎮守邊關的安全。劉焉提出這個制度,表面上是想要整頓朝廷風氣,但是其實是想要割據一方,也是為了躲避戰亂。

漢室諸侯實力也很強大,為什麼復興漢室的重任要寄託在劉備身上?

最開始劉焉選擇的是大漢南邊最為偏遠的交州,但是之後聽人說益州具有皇帝之氣,而恰巧當時益州的地方官貪得無厭,碌碌無為,因此在劉焉向朝廷請求擔任益州牧的時候,朝廷就同意了。上任之後,劉焉就立刻派了當時擔任督義司馬張魯還有別部司馬張修一起去進攻漢中郡,殺了漢中的太守。這時候就可以看出來劉焉的野心,他想要登上皇帝的寶座。但是令劉焉沒有想到的是,張魯也有狼子野心,竟然把和他同行的張修給殺了。

漢室諸侯實力也很強大,為什麼復興漢室的重任要寄託在劉備身上?

於是劉焉就順水推舟,說賊子張魯把交通隔絕為理由,從此就不再與朝廷有聯繫。同時他也在打擊益州的豪強,不斷擴大和穩固他自身的勢力,益州當時算得上是半獨立的狀態。之後全國諸侯討伐董卓,劉焉也拒絕出動軍隊。劉焉勢力不斷強大,掌握了益州的大官,一度想要稱帝,但是之後被劉表舉報圖謀不軌,才沒有做。只不過後來劉焉年過半百,但是因為州郡官的家人都留在京城,抑鬱生病。朝廷派他其中一個兒子劉璋前往探望。劉焉就趁機把劉璋封為了世子。

漢室諸侯實力也很強大,為什麼復興漢室的重任要寄託在劉備身上?

但是劉璋卻絲毫沒有繼承他父親的膽識和謀略。雖然他的身邊有很多的厲害的人才和謀士,甚至連法證都在他手下辦事,但是他卻完全不會任用賢才。要知道法正當時可是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人,而且當時劉璋還是巴蜀的霸主,不過他卻軟弱無能,阿諛奉承,毫無實力可言。當初鄭度給他提出了正確完美的策略,但是他卻好不領情,還把鄭度的官職給罷免了。之後還引狼入室,讓劉備入川,和劉備對戰到最後,巴蜀的守軍還有幾萬人,但是劉璋就直接放棄戰鬥投降了,可見他也是一個草包。

漢室諸侯實力也很強大,為什麼復興漢室的重任要寄託在劉備身上?

還有當時五方諸侯之一的揚州劉繇。他其實也很有能力,但是輸在了運氣上,而且沒有什麼進取心。劉繇當時還沒有什麼勢力,想要去淮南發展,但是當時袁術霸佔著淮南,劉繇又打不過他,於是將目標放在了江東。之後雖然手中掌握了一些勢力,但同時孫策勢力不斷髮展壯大,劉繇卻眼睜睜看著無所作為,最終的結果就只能是敗給孫策。

漢室諸侯實力也很強大,為什麼復興漢室的重任要寄託在劉備身上?

還有一位是鎮守幽州的劉虞。這一位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對百姓很好,深得民心。百姓們都擁護和支持他。當時袁紹擁護他,差點就當上了皇帝,但是身邊卻有一個公孫瓚處處和他作對。劉虞這個人因為沒什麼野心,還主張和平,不想和異族兵火相見,但是公孫瓚卻想要直接用兵力來鎮壓他們。因為意見不和,最後公孫瓚把劉虞給殺了,結果最後自己也失敗死於戰場上。而袁紹則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漢室諸侯實力也很強大,為什麼復興漢室的重任要寄託在劉備身上?

另外在荊州鎮守的劉表也是沒有什麼野心。當時手裡握著十萬重兵,卻只是用來鎮守荊州,從來沒有想過用此來進取中原。當初曹操和袁紹發起官渡之戰,若是劉表可以趁亂進取中原,稱帝的可能性非常大,只不過現實令人惋惜。而劉琮連劉表都比不上。曹操南下,擁有十萬大軍的劉聰卻直接就選擇棄甲投降。

漢室諸侯實力也很強大,為什麼復興漢室的重任要寄託在劉備身上?

看了這幾個漢室宗親,似乎只能把興復漢室的重任寄託在劉備身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