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故事】施忠民:快乐“主心骨” 脱贫“领头雁”

【援藏故事】施忠民:快乐“主心骨” 脱贫“领头雁”

“黄浦江畔有杨浦,雅江之滨是拉孜。”在一次援藏干部座谈会上,施忠民深情介绍拉孜县。三年来,他早已把拉孜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拉孜县是318国道和219国道的必经之路,交通枢纽优势使得它被定位为日喀则市“西部中心”。“西部中心”的脱贫任务艰巨: 11个乡镇中有10个深度贫困。施忠民带领小组6名杨浦干部围绕精准扶贫,为全面脱贫贡献了杨浦力量:利用“智慧拉孜”社会管理综合平台对扶贫任务进行网格化管理,绘制规划图和时间表扎实推进;陆续投入近1.4亿资金进行援藏项目建设,建成包括农业科技示范园二期工程、藏鸡孵化基地、县人民医院综合楼、乒羽中心、氧气站等项目,还修建和改造了县中学的操场、厕所、浴室、食堂设备……一系列民心工程被老百姓交口称赞。

藏鸡孵化基地项目是施忠民的心血之作。因为看上了藏鸡蛋的高营养价值和高附加值,他带领小组在318国道一侧投建规模近2万平米的藏鸡孵化基地,预计年孵化量20万只,可直接带动近2000人实现脱贫致富。项目初期,他遇到过重重困难。令他哭笑不得的,还发生过送藏鸡到老百姓家中养殖,结果鸡被吃掉的事情。“在这里最难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理念不同造成的节奏和效率上的冲突。”施忠民感叹。

为了项目推进,施忠民要求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自己日夜守在现场指导。经过努力,藏鸡孵化产业现已成规模,覆盖全县11个乡镇。有次遇到记者采访对项目的感悟,他脱口而出,“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党,我爱我的人民。” 施忠民心系百姓,正是忧心当地人“靠着墙壁晒太阳”的懒散思想,他要求自己帮助村民找到可靠的致富之路,而不是任其“等着政府送小康”。

施忠民分管拉孜县多条线工作。工作牵头万绪,压力大任务重,但他始终保持不错的心态,他笑言窍门是“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脑子里先画一张地图”,他认为有了工作路线图,困难总能一个个克服。

“当地人能一眼认出你是援藏干部,就证明你保持了队伍良好的形象。”公安出身、做过多年纪检工作的施忠民,始终严于律己,用铁的纪律带团队。他反复关照小组干部“埋头苦干,谨言慎行”,保持做事的劲头同时也要保障在藏期间政治、生活、身体上的安全。

【援藏故事】施忠民:快乐“主心骨” 脱贫“领头雁”
【援藏故事】施忠民:快乐“主心骨” 脱贫“领头雁”

施忠民与藏族同胞

三年来,施忠民躬身力行做好每一个工作,也时刻牵挂着家人。2016年,他在母亲身患阿尔茨海默病、急需照顾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报名参加援藏。2018年父亲被确诊为肾癌,作为独子他利用休假将父亲安置到福利院后义无反顾按时返回了援藏岗位。他不愿多提家事,因为 “每个援藏干部都在舍小家为大家。” 他认为,“家国天下,共产党员首先精忠报国而后经营小家。”

心态决定着工作状态。“快乐援藏,幸福援藏”是施忠民经常说的。每逢双休日,他都带领组员开展羽毛球、乒乓球、象棋等活动。他还邀请当地老师指导拉孜小组“学说藏语、学跳藏舞、学穿藏服”。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既增强了小组凝聚力,也创造了快乐援藏的良好氛围。

派出单位:杨浦区定海路街道

援藏单位及职务:拉孜县委常务副书记

援藏感言:中央要求,上海所能,西藏所需。三句话决定了援藏工作的重点。三年来,我们围绕精准扶贫,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用好上海扶贫资金,实现拉孜全县脱贫,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

本期执行主编:邹忠

【援藏故事】施忠民:快乐“主心骨” 脱贫“领头雁”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