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也瘋狂
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做:“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確實存在這樣的說法,一喪三年緊有一定的地域性,一婚窮十年,是對現如今農村結婚成本高的一種客觀評價。這裡的三和十都是虛數,泛指多,十大於三,後者所花的錢遠大於前者。
一喪三年緊
這句話的意思,農村人家裡辦一次喪事,需要花大量的錢,辦完後未來三年生活都會比較緊張,比較拮据。我們來看看,辦一個喪事,花錢的大頭在哪。
農村這些年辦喪事,講排場,不管生前老人怎麼樣,這死後後人就是在窮,面子不能折了,場面一定要夠大,所以互相之間會有些攀比。
首先體現在煙花炮仗,接客、迎客、出殯下葬等等過程,這煙花炮仗放的就沒聽過,放的越是高檔,排場越氣派,放的時間越久,就越熱鬧,主家就越有面子,所以有的農村地區,辦喪事這煙花炮仗就不計成本的放,就是普通人家也得五六千。
嗩吶是我國的傳統民族樂器,老百姓婚喪嫁娶等比較正式和隆重的場合都會用到,喪事上是必不可少的,當然越多越熱鬧,以前吹嗩吶一班人馬就足夠了,到今天,三五班不算多,還得要有洋樂,熱鬧是熱鬧了,一班人現在農村正常價格1500還不算打紅包的,你要請五班人馬,算算就到了7500了。
農村辦喪事還有守夜的習俗,以前大家都是等著到點散發一些瓜子糖果,這叫“鬧山”茶,如今瓜子糖果依然不能少,等待的過程中,增加了一些表演,有唱歌的、跳舞的、二人轉的等等,這些也要不少錢。
最後,辦喪事還要大擺酒席,通常得吃兩餐正餐(必須要十大碗),雖然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架不住村裡周邊來的人多,三五十桌,一桌的成本按400塊算,兩餐至少也得兩萬五,對於農村人來說,這也是非常大的一筆開銷。
煙花炮仗5000、嗩吶樂隊7500、各種表演3000、兩個正餐酒席25000,還有給老人置辦的棺材壽衣4000,這一算下來,沒有個三五萬難拿下來,對於農村人來說,辦喪事又不是能預定時間,突然拿出三五萬,這不就是一喪緊三年嗎?當然每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所以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以上僅代表農人所在的農村地區。
一婚窮十年
現在農村人結婚成本高,不過窮十年有些誇張了,用村裡人的話說,這個時代,好搞吃了,不像以前做工難賺錢,但極個別情況,結婚確實開支特別大,咱來看看普通人結個婚得要多少錢。
大頭應該是結婚的硬性條件:要車要房,起碼要有房子,還有就是彩禮錢,這三樣算起來,沒有幾十萬難拿下來,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這些錢可能是一家人長期以來的積蓄,從這個角度來說,窮十年都少了,有的人可能是一輩子的積蓄。
但農村很多人還是不要車不要房的,這又得花多少錢才能結婚呢?婚宴的正餐如果是去酒店辦就是一餐,如果在老家辦就是兩餐,按15桌來算,大概需要15*800(農村辦便宜但要兩餐)=12000,婚車、新娘妝、婚紗算起來估計要個1000,這就13000
不要房不要車的,彩禮肯定要過,我們這10萬以內,當然彩禮各地不同,在咱們廣西,過的彩禮大多都是給小兩口的,多少都是自己小孩的,所以估計很多人羨慕。
綜合來看,普通人結婚,準備個10萬,基本上就不成問題,當然一些特例並不代表大眾,就不算在裡面。10萬對於一個普通家庭,窮十年說不上,但未來幾年拮据的生活肯定是有的。
“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就是對目前農村幾樣花錢較多的大事的一個總結,很有道理。
農人解說
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做:“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對我們很多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參加紅白喜事一定是最常見不過的事情了。記得小時候聽家裡人說過“寧可借人停喪,不可讓人成雙”,意思是說,一些人家庭經濟比較貧苦,很有可能辦喪事和喜事也辦不起來,所以就會借鄰居朋友家的房子來舉辦。當然,現在很多人經濟條件都已經好了很多了,依靠借錢辦紅白喜事的人已經著實不多了,這也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這句俗語的意思很簡單,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舉辦紅白喜事往往需要投入很大的資金,如果是白事的話,那舉辦一次,很有可能家裡三年都經濟拮据,如果是喜事的話,那很有可能家裡會貧窮十年。這句俗語到現在看來依然非常的有道理,它用很淺顯的語言告訴了我們家庭經濟對一個家庭有多重要。
雖然人們的經濟情況已經好了很多了,但像紅白喜事這麼大的事,需要花費很多錢財,所以自然少不了要拮据一段時間了。喪事現在看來一切從簡,如果是火葬的話,更不用花多少錢了,但是喜事則同樣需要花費很多的錢財,尤其是在現代的社會中,男多女少,很多人都娶不起媳婦,導致了彩禮飆升,有些地方甚至要二十多萬,對於農村家庭來說,這無疑是天價,所以娶個媳婦,很多家庭可能十年時間都緩不過來。
“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這句俗語也是很有道理的,它客觀闡述了一些經濟貧困的家庭面對一些大額開銷的時候遇到的窘境,也告訴我們對於紅白喜事的一些不合理風俗要儘早改善,不然很有可能出現很多問題。
老農民說事
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做:“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一進了臘月,農村的紅白事便多了起來,不管是對於主家還是對於隨禮的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農村老人們還會用“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的說法來形容紅白事對農村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農村真的是這樣嗎?
一喪三年緊
農村老人常把“死不起”掛在嘴邊,我爺爺就是眾多老人中的一個,雖然現在農村人的日子比以前富裕很多,但是每年的花銷也越來越多,我家就是普通的農民家庭,雖然不是很富裕但是不愁吃穿,儘管這樣爺爺還一直擔心他們死後要花很多的錢。現在農村攀比風很強,老人們去世後都會將喪禮辦的風風光光,基本一個喪禮下來最少要四五萬,對於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一年攢上2萬塊錢就很難,四五萬基本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攢下來。
一婚窮十年
相比較喪禮,在農村辦一場婚禮遠遠要超過喪禮上的花銷。在我們這裡,一般有兒子的家庭沒有50萬來萬根本娶不了媳婦,彩禮十幾萬,蓋房子三十來萬,還不算買車的錢,再加上農村的婚禮要好幾天才結束,這每天都是用人民幣來供大家吃喝。對於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50萬那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很多人在兒子結婚時都會拉饑荒,在兒子結婚後省吃儉用還饑荒,這已經成為農村普通家庭的常態。所以用一婚窮十年形容現在農村的婚禮一點都不為過。
雖然現在村子裡禁止紅白喜事禁止大辦,但是絲毫沒有影響人們攀比的心,尤其是在喪禮上,如果辦的是寒寒酸酸,就會被人在背後說不孝順,所以很多人大辦喪禮也是無奈之舉。結婚也是這樣,沒有好房子沒有彩禮想結婚,實在是太難,所以人們一邊吐槽著天價彩禮,一邊準備著兒子結婚要用的天價彩禮。
你們那裡有沒有“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的說法呢?歡迎回復討論。
小馬話三農
這個說法其實折射的是當前農村對於喜喪事大操大辦的一種社會現象。根本原因在於人的一種互相盲目攀比的心理。
一婚窮十年
娶媳婦講排場,打臉充胖子娶媳婦,講排場,從古至今一成不變。只有變本加厲,沒有低調行事。
大戶人家講究彩禮。小戶人家講究酒席排場。
結婚大魚大肉是少不了的。但是食材要求是最好的。在閩南地區的泉州,他們的酒席,一條魚就要七百多。我吃過這種酒席,朋友家也是農村家庭,並不是太富裕,一桌下來4000塊左右。
鮑魚、大閘蟹都是必須要有的菜品。場面特別大,一場下來要擺上100多桌。朋友偷偷告訴我,這樣辦一場婚禮下來,家裡要負債40萬左右。我當時就在想了,如果能夠改變這種惡俗那該多好啊,40萬的負債(如果再算上如今很多地區動輒六位數的彩禮),只為一場婚禮,那結婚後小夫妻兩的壓力該有多大!
一喪三年緊
以魯西南為例,一般有人去世的話,大概得花費近10萬元:柏木棺材1.4萬元,招待親朋好友酒席140多桌,加上菸酒約6.5萬元,其它如請吹打手、紙罩、祭品等,花費約2萬元。
當然也多多少少能收回來點禮金,但是在農村隨禮的數目都很少,上述的花費基本上都是要花出去的。這個時候還是“孝順”兩個字在作祟,當子女的要是不大操大辦,不大範圍招待親朋好友,那就是不孝順,如果偷偷摸摸把去世的老人給火化或埋了,那些父老鄉親會戳你的脊樑骨,風言風語也會讓你在村裡無法立足。
巨大的花費已成為逝者家屬沉重的負擔,魯西南多屬於貧困縣,以農業為主,鮮有像樣的工業,村民基本靠外出打工為生,一旦家裡有老人去世,幾年辛苦打工掙的錢就打了水漂。有些家庭困難的就只能借錢、從銀行貸款甚至借高利貸,事辦完了,但至少好幾年緩不過來。
所以,很多事情其實都是講面子比排場惹的禍。小倆口結婚是過自己的日子,其實只要自己倆人過的幸福,何必太講究彩禮和婚禮。至於喪禮花費巨大,為什麼不在老人在世時多孝順一點?孝順不是一場有排面的喪禮,而是平時照顧老人的點點滴滴。
胡爾力
“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這確實是很多農村的陋習形成的,也是農村人心中不得不說的痛點,並且呈現出越是窮、越是偏遠的地區越嚴重的現象。
1、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是有根裡的原因的。
我家是河北農村的,我媳婦是陝南農村的,兩個地方風氣雖然不同,但一個處在窮地方,一個處在偏遠地區,在婚嫁喪事這些上面都存在大操大辦,攀比成風的現實。
我們村長期形成的觀念是“把老人安穩送走,看孩子順利結婚”是很多農人一生的追求,我爸媽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看你順利結婚,我們一輩子的任務才算是完成了”。所以這種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是有原因的。
越是太把兒女結婚,老人逝去看得重,越是容易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不求經濟允許,只求一時風光。
2、一婚窮十年。
拿我老家來說,前些年結婚彩禮流行“萬紫千紅一片綠”(1萬張5元鈔票,1000張百元鈔票,一片50元的鈔票),簡單來說光這“萬紫千紅”就已經高達15萬元,而"一片綠"新郎看著給,這一來一回,除去必須買的“三金”,加上宴請賓客的花銷,以及房屋裝修的費用,少說沒有30萬也下不來。
有些女方家裡要求在城裡買房,宴席必須夠豪的,那花銷就更大了。
我對象家在陝南偏遠山區,據說那裡當上門女婿都要給女方10萬元彩禮的,偶然聽她父親說等我們結婚的時候,他閨女的“添箱”禮要大辦,少說也能收回來禮金40萬元,可見他們那裡隨禮都是攀比成風的,隨禮拿出500都不好意思出手。
而這種攀比,在婚車上都是不斷往高端車靠攏,在菸酒上都有講究,以前辦喜事,散鑽石煙就已經很不錯了,現在沒有中華都不好意思散煙。
對於大多數農村家庭來說,這樣的婚禮,窮十年算是保守的了。
目前我們邯鄲農村已經開始整治這些不良風氣,不知道效果如何,但已經開始必有善終。
3、一喪三年緊。
喪禮同樣在農村是非常重要的,人們普遍希望老人走後能夠風風光光,作為兒女生前沒能讓老人享福,死後便希望老人能走得安心,這本是對老人緬懷的一種敬意,到現在卻也變味了,家家比著辦喪事。
“不管生前孝不孝,死後風光走一程”就是現在大多數農村人辦喪禮的目標。
你家喪葬前晚放煙花200桶,我家就要放500桶;你家唱大戲,我家就要跳歌舞。所以這些年我們就看到喪葬上大跳豔舞的有,連唱3天大戲的有,甚至連燒的喪葬用品(紙錢、紙房子、紙車等)都要選擇好的,大的,多的。
雖然喪葬花銷不像婚嫁花銷那麼大,但也讓農村人苦不堪言,一喪三年緊,確實也是事實。
所以農村的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還是很有道理的,這是人們結合農村實際總結出來的俗語,也是農村現狀的體現。
對於這種農村陋習,我認為必須重視,這不是一種好的社會風氣。
李阿冰
農村的生活是比以前好得多了,可農民只要遇到了喪事和孩子結婚這兩件大事,再好的日子就不能再滋潤了。也難怪農村有“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的說法。這意思是啥?有道理嗎?
一喪三年緊。
這裡的“喪”不用說是白事。除極少數或是出了意外,其餘的都是因病醫治無效而去世的。說起來得病,看不起病才是主要的。農民風裡來雨裡去,又沒多餘的錢每年去醫院做個體檢,待身體支撐不住了,上趟醫院。才發現病身纏身,小病早已拖成了大病。醫來治去還是沒有挽留住生命,而醫藥費已經花了很多。雖有“新農合”,但報銷“門檻”高,報銷比例有限,還是“因病致貧”;再說,逝去親人按農村的習俗,又得操辦喪事,喪禮等等又多出了一項大的開支。這樣以來,完全超出了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不得不借、不貸。如果全家人齊心協力掙錢還債至少也得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一婚窮十年
在農村一提起給兒子娶媳婦,沒有誰不頭疼的。我們這裡彩禮錢18萬起步,有的還超過 20萬,還有“三金”、自建的婚房還得裝修,傢俱電器幾大件必不可少,婚宴、婚禮也得有個樣子,這樣以來,即使再普通的農民家庭少說都在30多萬了。要小車、要城裡樓房的,卻是家境很不好,女方以錢要挾的,為了不是兒子打了光棍又不得不娶的貧困人家。
農村本身“男多女少”,又有不少的女孩出門打工而外嫁,還有攀比之風的盛行等原因,天價彩禮相當普遍。只要為兒子娶了媳婦的農民家庭,誰家不欠下一屁股的外債?沒有十年怎麼還得清?
不難看出,“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說得很有道理。揭示了農村的喪事、婚事是導致農民經濟不寬裕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不過,各地已經出臺了限制大操大辦酒席的規定,還對彩禮做出了限額。相信一定能起到扼制的作用。
為生活而提神
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做:“一喪三年緊,一婚十年窮”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以前古人有人生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火燭夜,金榜題名時。現在農村裡有兩件人生大事:喜事和白事。農村人對這兩件事是非常看重的,所以也就講究辦事的排場,越大越好,為此需要花費不少金錢。有兩句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十年窮”說的就是這個,那麼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一喪三年緊”就是說辦一場白事,三年的生活都要拮据地度過。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農村人給老人辦白事的重視,他們可以花費三年的收入來好好操辦,說明了他很有孝心,很希望自己的親人可以風光的走。這種情況在農村也是常見的,有的人在老人生前對他們並不孝順,但在給老人辦白事時卻大操大辦,表現的很孝順,其實就是要面子,與其這樣,還不如早一點對老人孝順一些。
“一婚十年窮”這句意思就更直白了,說的是給孩子辦一場婚事,一家子十年都要受窮。
我覺得這句有點誇張吧,但是也很現實。除了農村高價彩禮之外,農民辦喜事也確實是講究排場的。他們往往會大擺筵席,宴請親朋好友來慶祝,說到底也還是一個面子問題。我覺得只要結婚後,孩子們可以幸福地生活就好,婚禮不需要辦的太奢華,假如日後兩口子生活的不好,到了離婚的地步不也是特別尷尬嗎?
所以,“一喪三年緊,一婚十年窮”這種辦事風格是不值得提倡的,希望我們可以追求實幹的作風,把真實的一面展現給別人。在當代提倡節儉的風氣下,好好地做好每一件事,追求高質量的有品質的生活,大家說,對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小李說農事
農村紅白喜事花費越來越多,死不起娶不起是農村兩大難題。
農村老人死不起。
有句話我養你小,你養我老,可是人老了,指望是沒有希望的。
農民辛苦一生,老了把所有積緒都花費在兒女身上,沒有退體年齡,沒有退休金養老。兒女打工都去了城市,種地養老也是最無奈的事情。
活著沒人。死了一群!薄養厚
葬,所謂一孝三年苦。也就是一喪三年窮。
男女比例失調,說個媳婦不空易,彩禮,樓房,小車,傾其所有,十年還不完欠款的農民家庭多了去了,一婚窮+年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離城市更遠些的農村,這種花錢買窮的大戲是越演越難收場了。
開心151933790
這是真實存在的問題,說的是農村兩件大事。
農村長大的人都明白,在農村最大的事就是婚喪嫁娶了。
人一輩子,誰都要經歷這兩件事,誰也得送走死人,誰也得經歷娶媳婦。
那麼,一喪三年緊和一娶窮十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這個其實是兩件事,首先咱們來說一喪三年緊。
農村老人去世後,孩子要為老人舉辦喪禮,如果不舉辦,是會被人恥笑的。
本來這是挺正常的事,老人為這個家操勞了一輩子,去世後總不能不聲不響吧?
喪禮不是迷信,也不是落後,這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的儀式。
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喪禮變了,從以前的沉痛哀悼老人,變成了互相攀比和炫耀。
不知道是怎麼開始的,反正農村喪禮現在是越辦越大,有錢的這樣辦當然無所謂,沒錢的也硬撐著去大辦,為了一個去世的老人,弄得家裡活著的人幾年不好過。
其實,老人如果知道,他會同意嗎?他們勤儉了一輩子,死後讓孩子拉下饑荒,他們知道也會難過的。
話再說回來,說是辦的老人喪禮,其實掙的是活人面子,孝順不是這樣表現的,死後給老人唱半年大戲,不如在老人活著時多關心他們一下。
再說一娶窮十年這句話。自古以來,娶媳婦都是件難事,人家養個大閨女,養了二十年了,突然就成你的了,當然得有點補償,這就是所謂的彩禮。
彩禮自古就有,無可厚非。但現在這個彩禮錢明顯的是在向畸形發展,越來越多,相對應的是什麼呢?離婚率也慢慢高了起來。
彩禮這個東西,各地都不相同,我們這邊是138888到148888,有的丈母孃通情達理,要彩禮只是為了給閨女加道保險,會在閨女出嫁那一天當陪嫁給送回去。越是這樣的,越是很少生氣。
而有的就真是為了錢,陪送不存在的,錢只恨要的少,越是這樣的,嫁過去也是經常生氣。這事情很明顯,男方家為了娶媳婦拉下饑荒了,要幾年翻不過來身,什麼要窮急?越是沒錢就越是生氣。
可是,生氣就有錢了嗎?當然不會,如此下去,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說窮十年有點誇張,幾年之內翻不過身倒是真的。
希望能幫到你。
鄉村黑嫂
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做:“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看到這個題目,著實讓已經年過半百的人深有感觸,因為這個年紀的人,已經開始經歷老人的離世,開始操辦兒女的婚事。農村說法“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的確是用一句話說出了現在農村遇到這樣的大事,所要經受的經濟上的考驗。
先說一下“一喪三年緊”。家裡親人去世後,按照農村的習俗,從報喪發殯開始,到連續要燒的七個七,再到燒一年、二年和三年,每個要燒的祭日,都會花費一定的錢財。尤其是一些大的祭日,如一七、三七、五七、一年、三年,親戚朋友都會來參加祭奠,喪家則必須準備豐盛的飯菜來招待賓客,一桌少則三百五百,多則千八百的,再加上農村的親戚比較多,這三年下來,沒有個三萬兩萬的是辦不完的。再說農民每年收入能攢下的錢也是少之又少,因此,家裡有人去世了,不僅僅要緊把三年,甚至是五年。這裡的三年只是個概數。
再來說一下“一婚窮十年”。在農村早就有“蓋棟房子拔層皮,張個媳婦窮十年”的說法。這裡給大家算一筆兒子結婚的帳單。從兒子認親到訂親,再到結婚,認親要把女方家的七大姑姑八大姨姨都要請到,坐席要花個三千五千的;訂親時除了請客,還要給訂親錢,一般是三萬六千八或六萬八千八,同時還得給女方買上許多東西,總共又得幾萬了;還沒有到結婚,平時過年過節,到嶽夫家還得花不少的錢;真到結婚時,請客、婚慶、車隊等,這一天恐怕也要花個十萬八萬的。有不少家庭還得給孩子在城裡買上樓房,又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你說農民要攢多少年才能夠兒子結婚的,恐怕不是窮十年的事,而是窮一輩子了吧。
新社會應該提倡新風尚,喪事、喜事都應該簡單化,這樣對家裡人、年輕人未來日子才沒有壓力,不能風光一時,緊巴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