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卡扎菲?!美軍不辭而別,哈夫塔爾怒斥:你竟有此盤算!

敘利亞、利比亞、也門,三個流血又流淚的國家。進入21世紀,世界局勢基本趨於平穩,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人們認識到戰爭只會帶來災難。但國際社會依舊波詭雲譎,紛爭不斷;矛盾依然存在,小規模武裝對峙、局部地區衝突逐年攀升,並開始成為當下戰爭的主流模式,通常集中爆發於中東和北非地區。

如今,利比亞又成為新的國際風向標。"國民軍"領袖哈夫塔爾一聲令下,四萬名武裝人員"兵臨城下",首都的黎波里局勢萬分危急。百里揚塵開外,最先聞到的不是土腥味,而是殺戮氣息。

第二個卡扎菲?!美軍不辭而別,哈夫塔爾怒斥:你竟有此盤算!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8日報道,由哈夫塔爾領導的利比亞"國民軍"於7日當天對首都的黎波里米提加國際機場實施了空襲行動,隨後便遭到民族團結政府武裝力量的強勢反擊,效忠於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的武裝部隊發動了代號為"憤怒火山"的軍事行動。

政府軍的確是夠憤怒的。

4月4日,哈夫塔爾宣佈24小時佔領的黎波里,並以迅雷之勢佔據了關鍵樞紐:蓋爾楊。

4月5日,混戰。

6日,接連混戰。

目前戰役主導權基本落入了哈爾塔夫司令手中。

這一切事發突然,又是偶然中的必然。實際上,自卡扎菲政權倒臺以來,利比亞國際形勢一直處於動盪狀態,2011年被北約聯軍轟炸得滿目瘡痍的利比亞直到今天,也沒能從戰爭廢墟中爬出,反而派系林立,武裝割據,深陷戰爭泥淖。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陣營,打著"維護世界和平",宣揚"民主自由"的旗幟,如洪水猛獸般,生生摧毀了一個國家。

第二個卡扎菲?!美軍不辭而別,哈夫塔爾怒斥:你竟有此盤算!

然則,任誰也沒有想到,美軍在關鍵時刻竟然撤出了利比亞。

7日,美軍方高層對外宣佈將一支秘密先遣隊暫時"抽離",似乎是在表明立場,似乎是在逃避責任,更似乎揭露了一個驚天秘密——美國在利比亞有駐軍,外界首次明確悉知。而且這支部隊很有可能是特種部隊,長期潛伏在利比亞國內聯繫作戰。

美軍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撤出,實際是有深層利益考量,含義頗深:

第一, 美軍參戰勝算不足且意義不大。有分析人士指出,美軍在利比亞這樣的戰爭環境中,地面作戰部隊並非是強項,在巷戰、近距車戰方面實力較弱。反而將戰線拉長更有利於作戰指揮。

通過外科手術式域外打擊,遠程火力覆蓋,強襲登陸艦後勤補給,投送戰機和車輛部隊,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美國人打仗,硬碰硬近距格鬥往往處於下風,在越南和朝鮮戰場體現得淋漓盡致。

第二個卡扎菲?!美軍不辭而別,哈夫塔爾怒斥:你竟有此盤算!

第二,美國在盤算自己的戰略利益。美軍的及時撤出,一方面是在觀望戰爭局勢,另一方面並不打算將過多軍事資源,浪費在這樣一塊久戰不決的是非之地。將"爛攤子"甩給俄羅斯,自己則抽身對付伊朗。

第三,美軍是在以退為進。古語講,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美軍先遣隊撤出本土之後,周旋空間大大增加,既可以域外秘密指揮參與一方行動,又可以相機計劃更大的戰略圖謀/軍事陰謀。

第二個卡扎菲?!美軍不辭而別,哈夫塔爾怒斥:你竟有此盤算!

第四,美軍借空檔期壯大實力。不為人知的是,"國民軍"司令官哈夫塔爾不單是領導一支勁旅的鐵血將才,更與中情局有秘密勾連,卡扎菲倒臺後潛伏美國長達二十年之久,與美軍方高層人物私交甚好。如此揣測,哈夫塔爾很大程度上不會背棄先主,美國也不願失去這枚棋子,恐怕這只是為了迎合國際正義聲浪。

當然,美軍和印度維和部隊,以及意大利法國等石油商人此時抽身,也會惡化地區局勢。目前哈夫塔爾明顯佔據優勢,多處主幹道被切斷,將的黎波里變成了一座孤城。一旦外部強幹涉勢力不參與調停,利比亞國內武裝力量會紛紛傾軋,持續混戰,乃至無差別攻擊。

第二個卡扎菲?!美軍不辭而別,哈夫塔爾怒斥:你竟有此盤算!

最讓人擔心的,正是衝突擴大化。一場鬩牆內亂,如果變成徹底的廝殺屠戮,最終結局是災難性的。在內戰到關鍵節點時刻,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是星星之火。

俄羅斯的戰略利益考量

相較於美國北約,俄羅斯顯然是被動的,更適宜主動出擊。熊性的斯拉夫人,再一次展現了鬥爭實力。因美軍在"政府軍"和"國民軍"間都佔據一定主導權,俄必須極力拉攏看似與美軍利益衝突的一方——哈夫塔爾陣營。

俄羅斯在歐洲方向戰略計劃受阻,早幾年前就將視線轉移到了中東/北非/拉美地區,開始"拓荒"新盟友,將前蘇聯遺留下的隱形遺產再度激活,達到"曲線救國"的目的。俄羅斯和美國的隱形鬥法,勢必對未來國際關係構成注入新動能。

第二個卡扎菲?!美軍不辭而別,哈夫塔爾怒斥:你竟有此盤算!

另外,哈夫塔爾與普京個人交好,多次密切會談。現"國民軍"服役武裝除了一些雜牌槍型外,均是蘇制、俄製。武器供應全靠俄羅斯,表明俄羅斯戰略利益達到縱深高度。哈夫塔爾本人是軍事強人,也十分的左右逢源,與俄美雙方都保持著若即若離的曖昧關係。

未來可能發生的幾件事

1. 為保證利益最大化,美軍介入。美軍可能使用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搭載F-35B投入首次實戰。利比亞戰場變成各方新式武器的"試煉場"。

2. 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兩個方向形成拉鋸戰。外域勢力加入後,開闢新的戰爭格局,且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原有形態不變。兩個最大的博弈對象是:美國/俄羅斯。

3. 美國扶植新的代理人,揚起新的"民主大旗"。代理人戰爭也是未來中西方主流的戰爭樣式。

第二個卡扎菲?!美軍不辭而別,哈夫塔爾怒斥:你竟有此盤算!

誠如英國媒體所言,是戰爭讓我們記住了那些不為人知的國家,當前的利比亞局勢也是西方干涉失敗的研究素材。一味的挑動人民神經,固執宣揚"西方民主論",終將為人所詬,為國際所不齒。

哈夫塔爾武裝力量在節節告破,奪取勝利的前夜,也為國際和公眾留下了一個謎團:既然哈夫塔爾與中情局被指有密切關係,那麼為何要極力攻伐民族團結政府軍,一點面子都不給美國?難道這只是鉅製影片的序幕?哈夫塔爾謀劃的軍事行動是否預先得到了美軍方高層的會意首肯?今後是否會有大動作?劇情是否會大反轉?今天的哈夫塔爾,又是否會成為昨日的卡扎菲?這,很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