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問題是父母年輕時帶來的,沒有處理好會影響晚年生活

以前很多家庭都有好幾個子女,甚至有的家庭有七八個孩子,按種情況,老人養老應該是很輕鬆的事情,而且子女分擔的不多,也算是很輕鬆的事情。而實際情況呢?很多老年人老年生活並不怎麼好,孩子雖多,孩子們不和老年住,也很少回去看老人。

鄰居李婆婆,現在快八十歲了,孩子出去工作開始,就一直都是獨自居住。其實,她有四個孩子,由於自己偏心,很明顯偏心小兒子,造成了其他兄弟的不滿。甚至他們結婚了還是那樣,而小兒子被太過於溺愛,總是不懂事,拈輕怕重,雖然結婚了,但媳婦沒有多久就離他而去,偏愛的小兒子也離家到外面去了,到現在也沒有半點音訊。


這些問題是父母年輕時帶來的,沒有處理好會影響晚年生活


兒子的媳婦就是在結婚後兩年被氣走的,當時媳婦就給兒子說:“我受不了你媽,你願意跟我走,我們就去我老家的地方租房子住,不想回來了。”兒子也就那麼走了。其他的子女結婚後都搬出去住了,老伴去得早,到現在,李婆婆差不多獨居了幾十年了,旁邊的其他鄰居都知道他們家的情況,都說她活該。李婆婆不但偏心,嘴還“硬”,逮誰說誰。


這些問題是父母年輕時帶來的,沒有處理好會影響晚年生活


年輕時的偏心,造成了孩子們心裡不平衡,老人養老成了問題

孩子不能被公平對待,就感覺自己不被愛,尤其是孩子多的家庭,感覺在家沒有自己的位置,甚至還受“欺負”。什麼好的東西,第一個得到的就是媽媽愛的那一個,甚至背後裡還悄悄的給他一些東西,還讓他不要給其他的兄弟說。這無疑是偏愛了,就像李婆婆,偏愛小兒子,可小兒子還是“不爭氣”,讀書不努力,工作不上心。

其他兒子有一頓,沒一頓的,李婆婆當時也無所謂。那時在其他兄弟還沒有結婚的時候,就張羅著給小兒子找對象。可是呢?小兒子,好吃懶做,沒有上進心,對女方嫌棄,雖然結婚了,但還是勇敢的離婚了。


這些問題是父母年輕時帶來的,沒有處理好會影響晚年生活


後來其他的兒子結婚了,媳婦就為自己的老公打抱不平,其實也是經常的被李婆婆嫌棄,說這說那,月子更是不管不問,還是妯娌之間相互照顧的。後來商量就一起走了,現在只是偶爾回來祭一下祖。

現在,當問起李婆婆對她的做法後不後悔的時候,她淚流滿面,她說,想想她以前的做法,就特別後悔,正是自己不把他們當自己兒子看待,造成了現在老無所依。正是自己不懂得怎麼去愛孩子,不懂得怎麼去教育孩子,造成了現在的自己孤苦伶仃,也是自找的,怪不得別人。


這些問題是父母年輕時帶來的,沒有處理好會影響晚年生活


年輕時的偏心,造成了養老問題的分配分歧

現實中,特偏心的父母不再少數,我現在的鄰居張阿姨,也是獨居,她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按理說,有個女兒了,晚年肯定也差不到哪裡去。其實女兒很久都沒和張阿姨聯繫過了,幾年才有一次聯繫吧。

對張阿姨生活費的問題,女兒說,自己是嫁出去,像是潑出去的水,不管張阿姨的養老問題,讓她找她兒子去。真不知道,女兒以前受到了多大的傷害才會有這樣的做法。而兩個兒子呢,她偏愛小兒子,什麼好東西都悄悄的給小兒子,大兒子和女兒其實是知道的,心裡特難受。


這些問題是父母年輕時帶來的,沒有處理好會影響晚年生活


更難受的要數大兒子了,因為他不是親生的,這就像給他貼了一標籤,不是親生的,就無權得到媽媽的愛和好。現在張阿姨老了,大兒子獨立了,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對張阿姨就完全的不管不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或者是報復。而小兒子,不願一個人承擔養老問題,說應該三個人平攤,他們兩個人不管不問,自己也就不履行義務。

張阿姨有苦說不出,每次找小兒子,兒媳婦就說,不是自己不給錢養老,因為其他兩個人不給,所以自己才不給的,不能讓他們一家來負擔養老問題,其他兩個人給了,他們自然也給。


這些問題是父母年輕時帶來的,沒有處理好會影響晚年生活


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結果就是造成年老了沒人照顧,自己孤獨終老。而兄弟姐妹之間也沒有什麼感情,沒有感情就自然不會讓著誰,更有的為一些小事打得頭破血流。

尊老愛幼是中華傳統美德,可現實由於父母的偏心,從小就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嘴上不敢說父母的不是,但心裡已經很抗拒了,而且特別恨父母偏袒的那個人,只想等待自己長大了,趕快離開這個家,再也不回來。


這些問題是父母年輕時帶來的,沒有處理好會影響晚年生活


年輕時沒給孩子相對公平的愛,沒有處理好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到最後吃苦的只有自己,甚至連一頓飽飯都成了奢望。

同樣是自己的孩子,他們需要同樣的愛,更要教育好孩子,讓孩子們之間有愛的感情。不然,自己老了就成嫌棄的對,成了被拋棄的對象,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